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小型测压分析的体积改造压裂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04 10:50

  本文关键词:基于小型测压分析的体积改造压裂设计 出处:《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3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小型压裂分析 离散裂缝网络 多缝模型 体积压裂 微地震


【摘要】:裂缝扩展模型的选择对于压裂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基于小型测压分析,在确定储层、井筒等参数的基础上,综合测井解释、岩石力学等,分别建立并校正了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和多缝模型。通过净压力拟合反演不同模型下的裂缝参数,并与微地震数据对比。结果显示:玛湖区块由于其岩石、应力、天然裂缝等条件的限制,体积改造并未形成裂缝网络,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也不适用其体积改造的模拟,传统双翼对称裂缝对该区块裂缝描述更为准确;因此现场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区块具体分析,不应盲从和盲目选择模型。
[Abstract]:Crack extension model selection is crucial for fractu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mall pressur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such as wellbor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logging, rock mechanics, were established and correct the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ulti joint model. Through the net pressure fitting inversion of fracture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models, and with the micro seismic data comparison. The results showed: Ma Lake area because of its rock, stress, cracks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the volume of the transformation did not fracture network,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odel is not suitable to simulate the volum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two symmetrical cracks on the block fracture description is more accurate;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lock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actual operation, should not blindly follow blindly and selection model.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3)资助
【分类号】:TE357
【正文快照】: 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3)资助近年来,致密油气成为国内外热点开发领域,微地震显示水平井分段压裂、多簇改造技术可以形成较大范围的SRV体积,有效提高单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迅速成为致密油气、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国外学者多采用离散裂缝网络模型来描述体积改造形成的大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中,王春耘,刘继民,赵玉武,刘志鹏;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2 刘建安,马红星,慕立俊,邱筱琳;井下微地震裂缝测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5年02期

3 王亚娟;张华光;王成旺;刘利霞;邓军;胡淑娟;;利用微地震测绘和压裂模拟分析进行水力裂缝增长动态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6年10期

4 周仲礼;王琪;殷静;范谭广;谈伟敦;;用微地震发现高速岩性及识别油气[J];吐哈油气;2008年03期

5 黄今;苏华友;卢国胜;杜林;范波峰;;采动过程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J];现代矿业;2009年02期

6 黄克献;李利立;刘军芳;岳琳;杨启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注水破裂监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7 胡庆春;孟米;;基于大井距油气田的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4期

8 张万鹏;永野宏治;罗绍河;;基于倒频谱解析法的近接型相似微地震对研究[J];中国测试;2012年04期

9 缪华祥;姜福兴;宋雪娟;杨淑华;魏全德;;矿山微地震活动特征的概率分析方法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10 李凤娇;刘华;马青法;刘敏;杨宝众;;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文东油田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储仿东;王永辉;李永平;衡峰;容娇君;;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致密砂岩中的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余洋洋;梁春涛;杨宜海;;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张佩;张海江;M.Nafi Toksoz;;犹他州Cove Fort-Sulphurdale地区微地震震源机制研究与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骆循;;矿山与大型地下工程灾害监测的微地震技术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彭树禹;长庆井下首次实施微地震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首次自主微地震压裂监测采集试验成功[N];东营日报;2010年

3 记者 金江山 通讯员 王晓泉;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海宇;油田压裂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及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张唤兰;微地震数值模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逄焕东;岩体微地震的模式、定位及其失稳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微地震正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亮;微地震信号自动检测及震源扫描分割矩阵反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于子超;水力压裂微地震信号提取与裂缝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蒋腾飞;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毛小波;基于PTP的多节点微地震数据懫集与传输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子阳;砂砾岩体人工裂缝及地层物性的微地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屈敬翔;面向页岩气勘探的微地震采集记录仪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田厚强;郓城煤矿综放采场微地震与应力特征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东鹤;基于射线理论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刘昕;基于高阶累积量和Shearlet变换的微地震数据噪声压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8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78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