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生烃底限及其差异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04 21:06

  本文关键词: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生烃底限及其差异探讨 出处:《天然气工业》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渤海湾盆地 东濮凹陷 古近系 烃源岩 生烃底限 热演化程度 对应深度 膏盐岩层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不断向地层深部拓展,弄清烃源岩层生烃底限对于确定含油气盆地有效勘探领域范围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烃源岩层生排烃机理,采用有机元素变化分析法、生烃潜力法、残留烃量法和排烃量法4类7种方法对该区烃源岩的生烃底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用不同方法确定的沙河街组烃源岩生烃底限相差不大,全区生烃底限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值(Ro)介于3.23%~3.97%,平均为3.71%,全区生烃底限对应的深度H值介于5 244~5 525m,平均为5 433 m;2凹陷北部生烃底限Ro介于3.61%~3.97%,平均为3.81%,其生烃底限H值介于5 415~5 545m,平均为5 488 m;3凹陷南部生烃底限Ro介于3.20%~3.74%,平均为3.48%,其生烃底限H值介于5 265~5 375m,平均为5 278 m。结论认为:该区南、北地区生烃底限存在差异,北部地区生烃底限对应的热演化程度(Ro)值和深度值明显高于南部地区,这与凹陷北部沙河街组发育巨厚膏盐层有关,主要体现为南、北地区在有机质类型、地层温度和压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
[Abstract]: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the Bohai Bay Basin are 3.61 % ~ 3.97 % , average 3.71 % and 3.81 % , respectively . The average value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s 3.61 % ~ 3.97 % , the average value is 3.81 % . The average valu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3.61 % ~ 3.97 % , the average value is 3.81 % . The hydrocarbon bearing bottom limit Ro is 3.61 % ~ 3.97 % , the average is 3.81 % . The hydrocarbon bearing bottom limit Ro is 3.61 % ~ 3.97 % , the average is 3.81 % . The hydrocarbon bearing bottom limit Ro is 3.61 % ~ 3.97 % , the average is 3.81 % .

【作者单位】: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
【基金】: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东濮凹陷油气成藏机理与有利成藏区带预测”(编号:P15022)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中浅层油气藏已经进入高度勘探开发阶段,深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未来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1]。由于深层油气成藏受到储层物性、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以及深部高温高压的制约,研究深部储层条件和油气源条件显得极其重要[1]。Tissot传统烃源岩演化理论认为,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文亚;柳飒;;层序地层格架中优质烃源岩分布与控制因素——以歧口凹陷古近系为例[J];中国石油勘探;2015年02期

2 霍志鹏;庞雄奇;姜涛;沈卫兵;汪文洋;;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层系烃源岩生烃底限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9期

3 刘景东;蒋有录;谈玉明;慕小水;;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膏盐岩与油气的关系[J];沉积学报;2014年01期

4 王东晔;;东濮凹陷北部深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及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3期

5 孙波;蒋有录;石小虎;刘景东;郝建光;;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压力演化与超压形成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6 刘景东;蒋有录;;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中国地质;2013年02期

7 孙波;蒋有录;张善文;宋玲;郝建光;;东濮凹陷北部膏盐岩分布特征及其对地层温度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1期

8 陈洁;鹿坤;冯英;苑克红;王德波;崔红;张文洁;;东濮凹陷不同环境烃源岩评价及生排烃特征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年01期

9 刘景东;蒋有录;高平;;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地层压力演化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陈建平;赵文智;王招明;张水昌;邓春萍;孙永革;肖中尧;;海相干酪根天然气生成成熟度上限与生气潜力极限探讨——以塔里木盆地研究为例[J];科学通报;2007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柳娟;深层烃源高演化阶段生气潜力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郑伦举;PVT共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慕小水;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发亮;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安;李素梅;徐田武;庞雄奇;张云献;万中华;纪红;;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相原油特征与成因[J];现代地质;2017年04期

2 张洪安;徐田武;张云献;;东濮凹陷咸化湖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意义[J];断块油气田;2017年04期

3 刘震;夏鲁;王子嵩;张旺;;超压盆地油气垂向运移高度研究[J];地质学报;2017年07期

4 国殿斌;万涛;李继东;袁波;袁丽;;东濮凹陷方里集构造带油气来源及成藏期[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5 张莉;熊永强;陈媛;李芸;蒋文敏;雷锐;吴宗洋;;中国典型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的生气机理[J];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6 董芯岑;张方亮;戚宇;鲍园;;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一段岩盐物理特征、分布规律及资源评价[J];科技通报;2017年06期

7 付广;李世朝;杨德相;;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沉积学报;2017年03期

8 赵瞻;余谦;周小琳;刘伟;何江林;谢渊;;重庆黔江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3期

9 左银辉;唐世林;张旺;张云献;辛艳朋;周勇水;;东濮凹陷新生代构造-热历史研究[J];地学前缘;2017年03期

10 刘金侠;毛翔;季汉成;李海泉;;东濮凹陷奥陶系岩溶型热储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学前缘;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伍;镜质组大分子生烃结构演化及其对能垒控制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李晓燕;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国猛;周素彦;唐鹿鹿;蒲秀刚;张宾;胡男;;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致密砂岩油形成条件[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6期

2 王芝尧;卢异;刘志英;;歧口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控油气作用[J];中国石油勘探;2013年01期

3 黄正吉;;中国近海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古生态标志[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5期

4 卢双舫;马延伶;曹瑞成;李吉君;王伟明;李会光;陈方文;;优质烃源岩评价标准及其应用: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刘国全;刘子藏;吴雪松;贾丽;汪津;王冠;王莉;姜学华;;歧口凹陷斜坡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与认识[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3期

6 吴海波;李军辉;;层序地层地球化学在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烃源岩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7 王振升;周育文;刘艳芬;张绍辉;杨佩峰;彭雪梅;;歧口凹陷西南缘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聚集规律浅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2期

8 刘华;蒋有录;宋国奇;蔡东梅;徐昊清;;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地层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J];沉积学报;2012年01期

9 孙波;蒋有录;张善文;宋玲;郝建光;;东濮凹陷北部膏盐岩分布特征及其对地层温度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年01期

10 胡慧婷;卢双舫;刘超;王伟明;王民;李吉君;尚教辉;;测井资料计算源岩有机碳含量模型对比及分析[J];沉积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红军;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含盐层系沉积层序与油气聚集规律[D];西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保祥;段毅;郑朝阳;王传远;;煤生烃动力学研究进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2期

2 饶松;胡圣标;汪集e,

本文编号:1380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80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