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隧道并行输气管道爆炸对邻管的冲击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5 01:10

  本文关键词:隧道并行输气管道爆炸对邻管的冲击效应分析 出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 并行输气管道 管道爆炸 邻管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摘要】:针对隧道内输气管道泄漏发生爆炸对相邻管道的潜在威胁,基于泄漏率的求解,得到爆炸气体的扩散分布规律,确定蒸气云爆炸的TNT当量;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并行输气管道爆炸模型,分析在不同的泄漏尺寸、爆心距和风速下,邻管对爆炸冲击的动力学响应。基于峰值振速的经验公式的验证,表明所采用的管隧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内压和爆炸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隧道内管道的等效应力和速度会出现多个峰值,有别于开敞空间的爆炸规律;泄漏尺寸越小、爆心距和风速越大,管道的动力响应越小;相比爆心距和风速,管道的动力响应峰值对泄漏尺寸的变化更敏感。研究成果可为管隧结构在极端情况下的事故预防和维护抢修提供理论指导。
[Abstract]: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leakage rate, the diffusion distribution law of explosion gas is obtained, and the TNT equivalent of vapor cloud explosion is determined. The explosion model of tunnel parallel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LS-DYNA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explosion model is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leakage size, burst center distance and wind spe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formula of peak vibration velocit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unnel model is demonstr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l pressure and explosion load are combined. The equivalent stress and velocity of the pipeline in the tunnel will have multiple peak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plosion law in open space. The smaller the leakage size, the greate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enter of explosion and the wind speed, the smaller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ipeline. The peak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ipelin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the leakage size than the explosion center distance and wind spe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in extreme cases.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分公司;
【基金】: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YQXF201601)
【分类号】:TE88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输气管道建设速度的加快,输气管道采用管隧并行敷设方式通过各种障碍点的情况日益增多。例如,中卫—贵阳输气管道通过秦岭和大娄山区,与西气东输二线、兰成原油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中缅原油管道并行敷设,其中,与兰成原油管道共用40座隧道,全长约4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西输气管道初步设计通过评审[J];石油学报;2002年03期

2 韩波,杨双华,安贵林;建立输气管道长效保护机制强化输气管道保护工作[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年04期

3 王毅辉;用失效评定图技术评定付纳线输气管道的安全性[J];天然气工业;2000年04期

4 徐中全;输气管道站内分离器的选择[J];油气储运;2000年09期

5 孙兴祥;输气管道投产初期的运行安全管理[J];油气储运;2001年05期

6 李小瑜,李小红,高军宝;输气管道热连接的设计计算[J];油气储运;2002年03期

7 姚伟;陕京输气管道采用国际先进检测技术的重要性[J];油气储运;2002年10期

8 姜笃志,宫敬;复杂输气管道稳定运行分析方法[J];油气储运;2003年09期

9 阎光灿,谢箴;国外输气管道建设的一些新作法[J];天然气与石油;2004年02期

10 张永兴;输气管道挖泥船水下成沟法河流穿越[J];油气储运;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宏生;王彦歌;;高压输气管道设计优化浅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2 李晶;杨建明;贾勇;王磊;;输气管道放空天然气回收方案探讨[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海胜;刘冬欢;尚新春;;浅埋输气管道落石冲击响应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翟建军;尹崇禄;林发布;魏中磊;张伯寅;林竹;张丽萍;秦延龙;杨晓鸿;;长输气管道采用内壁覆盖层减阻试验研究[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万夫;周兆明;周咏琳;;不同体积岩石对埋地输气管道撞击的数值计算[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王佐强;刘极莉;李罡珊;周丹丹;;高压海底输气管道塑性断裂止裂研究及应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张建文;雷达;;输气管道泄漏喷射火热辐射危害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磊;邓清禄;;滑坡作用对输气管道危害的静力学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郑健;曾祥国;姚安林;刘卫国;;涡激升力作用下高压输气管道断裂参量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世强;涩宁兰输气管道有望年底实现零占压[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通讯员 刘计超;港北输气管道更新项目投产[N];中国石油报;2007年

3 记者 毛竹 通讯员 王化跃;湘衡输气管道湘江穿越工程竣工[N];中国石油报;2006年

4 甄俊华邋特约记者 吴翌;兰银管道与涩宁兰管道实现不停输对接[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肖辉;中俄将在新疆边境建输气管道[N];现代物流报;2006年

6 张艳;中缅跨境输气管道开始筹建[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边龙;庆哈庆齐输气管道通过验收启动运行[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通讯员 闫靖靖 陆恒立 侯涛;宝汉输气管道防雷检测顺利完成[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特约记者 李文清;马冷输气管道打火开焊[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许银环;大港油田天然气公司集中治理输气管道占压[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传平;长距离输气管道技术经济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6年

2 刘保余;输气管道内检测器设计及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赵洋;输气管道漏磁内检测器速度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4 张红兵;长距离输气管道系统事故诊断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斌;四川省输气管道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胡镁林;斜井内输气管道应力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尚晓林;输气管道在线内检测器自驱动系统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姚建辉;长距离输气管道自控系统设计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5 张伊恒;澜沧江跨越输气管道泄漏燃烧对并行管道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付冉;穿越水域输气管道悬空段安全评估及防护措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韩晓瑜;穿越地震带岩鹰山隧道输气管道应力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姜力;在役输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9 罗欢;高压输气管道泄漏危险性分析及后果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10 田克迎;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道复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0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80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