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含水期油田“四点五类”剩余油分类方法
本文关键词:特高含水期油田“四点五类”剩余油分类方法 出处:《石油钻探技术》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特高含水 剩余油 分类方法 注水开发 开发潜力
【摘要】:特高含水期油田的油水分布状况复杂,需要明确其剩余油的定义、属性分类方法和水驱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在油藏水驱极限驱油效率研究和渗流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油水渗流特征点对应的4个含油饱和度为剩余油分类界限点,建立了特高含水期油田"四点五类"剩余油属性分类方法。将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划分为富集油、相对富集油、可动用油、难动用油和残余油5类,分析了这5类剩余油的具体属性、开发调整对策及措施方向。根据提出的油田水驱开发潜力评价方法,将特高含水期油田水驱开发潜力划分为水驱极限潜力、可动用潜力和难动用潜力3类,并对中国石化10个中高渗透油田的剩余油属性分类和水驱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含水后期普遍分布的剩余油以难动用油为主,局部富集的剩余油以相对富集油为主,注水开发极限潜力巨大,但近4/5为难动用潜力油藏。特高含水期油田"四点五类"剩余油分类方法明确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为制定不同类型剩余油开发调整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water in oilfield is complex, need to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remaining oil, the attribute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water flooding 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servoir water flooding limit analysis of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study and seepage mechanics, 4 oil saturation of selecting the corresponding oil-water percolation feature points for the remaining oil classification limit. Established, oilfield "four point five" residual oil attribute classification method. Divide the remaining oil in high water cut period for oil enrichment, relative enrichment of available oil, oil, oil and residual oil to 5,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se 5 types of residual oil, the adjustment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measures. The water flooding potential method, the oilfield water flooding potential divided into water flooding limit potential available potential and difficult to produce potential class 3, and the Sinopec 10 medium and high permeability oil field The remaining oil property classification and water flooding potential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n high water cut stage is generally difficult to use oil, residual oil local enrichment in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oil, water flooding limit has great potential, but nearly 4/5 for producing potential reservoir. Remaining oil in high water cut period the "four point five" classification method to clear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maining oil development adjustment measures.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特高含水油田开发潜力及开发策略研究”(编号:P15126)部分研究内容
【分类号】:TE327
【正文快照】: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东部老油田普遍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综合含水率大于90%的储量占55%、产量占60%。近几年,国内学者围绕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1-3]、渗流规律与开发特征[4-9]、开发对策[10-14]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在剩余油分布方面[1-3],依托构造、储层的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金,高长团,崔向英,魏新辉,符碧英;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区块产能挖潜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3期
2 ;大庆油田召开特高含水期储层大孔道专题研讨会[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6期
3 李艳丽,李艳春;特高含水期水驱低效井的治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5期
4 韩梅;特高含水期高效水油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11期
5 姜莉莉;王志;;大庆萨葡油层特高含水期水淹特征及潜力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05期
6 魏昌敏;;英台老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9期
7 陈宝玉;;特高含水期水驱低效无效井治理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5期
8 马明勇;孤七区西东部特高含水期油藏挖潜方向探索[J];黑河科技;2003年04期
9 韩丽;;油田特高含水期分压注水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刘浩瀚;刘志斌;丁显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孔道选择微观机理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任芳祥;;锦16块特高含水期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的实践与认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李兆敏;马德泉;吕翔慧;;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影响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因素及水动力学调整措施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3 赵放辉;孙伟;;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蔡哲;;特高含水期厚层剩余油分析与配套挖潜措施[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林祥;姚友龙;李晓庆;孙玉梅;;特高含水期厚层剩余油分析与配套挖潜措施[A];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侯树杰;吕翔慧;李兆敏;;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影响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因素及水动力学调整措施分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厚淼 黄迎松;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仍可挖潜[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记者 裴丽 幸福;高效开发拓展稳产之路[N];大庆日报;2010年
3 实习记者 张然;清晰“透”出哪是油哪是水[N];大庆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庆军;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成因及动用机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邴绍献;基于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的水驱开发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刘浩瀚;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滴可动条件及水驱油效率变化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丁圣;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孙伟;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占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邓钢;大庆油田杏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驱替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马春华;特高含水期水驱开采特征及调整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李啸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杨力争;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开发规律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夏庆;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细分注水方法及配套工艺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7 侯亚伟;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水驱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8 耿正玲;特高含水期多层油藏纵向均衡驱替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张德实;特高含水期水驱及聚驱抽油机井管流特性与泵特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10 车庆男;萨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水驱调整措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9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8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