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熔岩流单元储层特征及量化表征

发布时间:2018-01-06 23:00

  本文关键词: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城组火山熔岩流单元储层特征及量化表征 出处:《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松辽盆地 火山岩气藏 熔岩流单元 储层特征


【摘要】:依据松辽盆地盆缘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露头剖面和剖面浅钻,长岭断陷28口钻井岩心、测井、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并结合地震解解释剖面,对该区中生代熔岩流单元形态、内部结构和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熔岩流单元根据外部形态可分为熔岩穹丘、板状熔岩流和辫状熔岩流3类;垂向序列可分为顶部气孔带、韵律性气孔带、稀疏气孔带、致密带和底部气孔带5种孔隙带;从熔岩流单元顶部气孔带到底部气孔带,原生孔隙面孔率先减小后增加,次生孔隙面孔率始终减小,面缝率始终增加;辫状熔岩流储层物性最优,其次为板状熔岩流,再次为熔岩穹丘;该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空间发育规律,并有助于对火山岩储层进行精细刻画。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utcrop profile and profile of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in the basin margin and adjacent area of Songliao Basin, 28 drilling cores, logging, casting shee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data of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profile. The morphology, internal structure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zoic lava flow units in this area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va flow uni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the lava dome, the plate lava flow and the braided lava flow. The vertical sequ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top stomatal zone, rhythmic stomatal zone, sparse stomatal zone, compact zone and bottom stomatal zone. From the top of the lava flow unit to the bottom of the pore zone, the primary pore face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the secondary pore porosity always decreases and the surface fracture rate increases.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raided lava flow are the best, followed by slab lava flow and again lava dome;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of deep volcanic reservoir in Songliao Basin and to depict the volcanic reservoir in detail.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322)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5):30-40.REN Xianjun,SHAN Xuanlong,YI Jian.Characteristic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in lava flow unit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in Changling Depression of Songliao Basin[J].Journal of China Un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 C. Bruno;曲赞;;熔岩流具有分形特征[J];地质科学译丛;1993年01期

2 ;停下!熔岩流[J];数学大王(五六年级);2011年Z2期

3 靳晋瑜;魏海泉;盘晓东;刘强;;长白山天池火山造盾熔岩流流动速度的恢复与溢流性灾害讨论[J];地震地质;2006年03期

4 ;科学家发现金星数十年前新鲜熔岩流[J];科技传播;2010年22期

5 赵勇伟;樊祺诚;李霓;刘贵;张柳毅;;腾冲打鹰山、马鞍山、黑空山熔岩流动方式[J];地震地质;2012年04期

6 M.Rhodes;沈;;第四纪熔岩的数据技术[J];地震地质译丛;1994年06期

7 潘波;许建东;林旭东;万园;于红梅;;基于热流变运动学模型的长白山熔岩流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8 郭正府;张茂亮;成智慧;刘嘉麒;张丽红;李晓惠;;火山“熔岩流气泡古高度计”及其在云南腾冲火山区的应用[J];岩石学报;2011年10期

9 Mark V Stasiuk;朱云海;;冷却对熔岩流动力学的影响[J];地质科学译丛;1994年02期

10 PaulE.Olsen,陈秀澄;大熔岩流、质量灭绝和地幔柱[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正府;张茂亮;成智慧;刘嘉麒;张丽红;李晓惠;;火山“熔岩流气泡古高度计”及其在云南腾冲火山区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部火成岩勘探成果[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3 张焘;白志达;徐德斌;赵波;卜景;;龙岗火山群金龙顶子火山熔岩流平均溢出率及其灾害性探讨[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富集规律及评价技术[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5 温升福;刘福春;刘曼丽;毕海龙;;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东部深层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王冬燕;王向黎;;长岭断陷火山岩天然气储层地质特征[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李妍;内蒙古再现活火山熔岩流[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王再锋;揭开长岭断陷无机气神秘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王再锋;松南长岭断陷油气地质研究获得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江其勤;长岭断陷火山岩气藏有利区带明朗[N];中国石化报;2013年

5 贾全欣;松辽盆地勘探获重要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滕循;黄石超级火山有再次喷发迹象[N];中国矿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爱勇;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综合地球物理场研究与深层构造识别[D];中南大学;2012年

2 赵勇伟;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3 张yN;长岭断陷深层致密气藏综合研究及潜力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时应敏;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机构及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生;五大连池老黑山熔岩流分形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侯小波;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流流动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聂保锋;长白山天池火山气象站酸性熔岩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世杰;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岩石学与熔岩流表面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史延升;长白山天池火山气象站期晚期碱流质熔岩流的特征及其成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秦海鹏;五大连池老黑山西部熔岩流的张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红杰;长岭断陷致密气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刘哲;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东部营城组火山岩成藏因素分析和成藏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张春阳;松南长岭断陷基底特征及其无机气成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姜宏军;长岭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9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89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