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
本文关键词: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沉积特征与控制因素 出处:《地球科学》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上古生界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大港探区 石油地质.
【摘要】:大港探区上古生界近期取得一系列勘探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成为重要的储量接替领域.但其勘探程度较低,对于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认识上的欠缺制约着该层系勘探的深入和井位的部署.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区内上古生界各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与沉积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相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本溪组发育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太原组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台地相和湿地相,山西组发育浅水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发育河流相.本溪组至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相类型反映了晚古生代海侵作用的肇始、发展、衰退的过程.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共同控制着沉积相类型的发育.
[Abstract]:A series of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 Upper Paleozoic in the Dagang exploration area recently, showing a good prospect of exploration,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rve replacement field, but its exploration degree is relatively low.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edimentary facies type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restricts the depth of exploration and the deployment of well lo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dimentology, the study of core, thin slice, logging and logging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dimentology. The types and evolution process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each group of Upper Paleozoic in this area are clarified 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edimentary facies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Benxi formation developed barrier coastal facies and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Taiyuan formation developed barrier coast facies,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and wetland facies, Shanxi formation developed shallow water delta facies. Fluvial facies are developed i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and Shangshihezi formati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types of upper Shihezi formation in Benxi formation reflect the initiation,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late Paleozoic transgre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facies is controlled by sea level change and paleoclimate.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No.2016ZX05006-007)
【分类号】:P512.2;P618.13
【正文快照】: 大港探区中浅层新生界已进入精细勘探阶段,而对于上古生界等深部层系的勘探一直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和认识程度较低;“八·五”期间的研究认为大港探区本溪组-太原组发育海陆过渡相,山西组具有三角洲沉积的特征,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发育河流相(于志海等,1997);“十二·五”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林,夏新宇,戴金星,洪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00年02期
2 吴春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测井地质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4年01期
3 李锦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6期
4 王辛;周文;谢润成;李正健;;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2期
5 郭福祥;;滇西上古生界分区和板块构造[J];云南地质;1985年03期
6 赵林,夏新宇,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J];地质地球化学;2000年03期
7 付金华;段晓文;姜英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J];中国石油勘探;2001年04期
8 袁志祥;陈洪德;陈英毅;;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仲东;过敏;李良;惠宽洋;永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低压力异常及其与产气性的关系[J];矿物岩石;2006年04期
10 郑松;陶伟;袁玉松;邹艳荣;王云鹏;赵长毅;胡圣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灶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张水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少南;许寿永;林甲兴;杨德骊;;上古生界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3 罗霞;李剑;单秀琴;马成华;刘锐蛾;张永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杨华;张文正;李剑锋;昝川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胡宗全;朱建辉;;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郑茂华;沈金松;;鄂北上古生界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与评价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磊;刘池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冉利民;;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与产能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郑和荣;胡宗全;;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条件对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苗建宇;李文厚;;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代俭科;埕岛上古生界两层段试获油气流[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张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层系[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平;鄂尔多斯盆地横山—靖边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王伟力;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张蔚红;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李仲东;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压力异常及其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过敏;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德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袁志祥;论塔巴庙上古生界隐蔽气藏[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志武;华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储层地质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姜烨;鄂尔多斯中东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深盆气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延安气田延气2-延128井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测井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胡维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杨明明;延长东区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王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马玉龙;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构造演化、岩性与裂缝形成关系浅析[D];西北大学;2015年
6 王方超;大港油田中南部上古生界沉积相分析及储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王新;延长东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天然气分布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张飞;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气层测井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舒广强;冀中坳陷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史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e鹐,
本文编号:1393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9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