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曲线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曲线特征分析 出处:《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年3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且裂缝发育具有强非均质性的特点,钻完井往往需要进行酸压改造储层以期沟通井周缝洞体。根据该区块酸压施工曲线的形态,并结合地质和生产资料,将酸压施工曲线分为:未沟通缝洞体、沟通一定规模裂缝系统、沟通较大规模裂缝系统、沟通天然裂缝4类,以此判断酸压施工对储层的沟通改造效果。在实际酸压施工进行储层改造时,可根据压力曲线的变化形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以达到有效沟通储层的目的。
[Abstract]:In Tazhong area,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with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the frac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heterogeneity, drilling often requires acid fracturing the reservoir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ell. According to the block body week sewed the holes in acid fracturing curve, and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and production data, the acid fracturing curve has been divided into communication caver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n large scale scale fracture system, fracture system, natural fracture of 4 kinds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transformation effect of acid fracturing of the reservoir. The reservoir transformation in acid fracturing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pressure curve and timely adjustment of construction plan the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to achie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urpose of the reservoir.
【作者单位】: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油气部;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5;2011ZX05013) 长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5cqn77)
【分类号】:TE357.2
【正文快照】: 塔中地区属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工区基质孔隙度小于1.8%,渗透率分布在0.01~3mD,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均较低,属于低孔低渗型油气储层,但裂缝较为发育,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为达到建产目的,钻完井后往往需要进行酸压作业,由于现有的物探技术难以对钻遇目标储层的裂缝形态和分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湘;张烨;;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转层酸压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8年06期
2 ;深度酸压改造技术在塔河油田有效应用[J];吐哈油气;2008年04期
3 刘长印;;重复酸压改造效果分析评价[J];石油钻采工艺;2008年02期
4 徐兵威;何青;王德安;李国锋;张永春;;大牛地气田多级注入酸压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3年03期
5 李子甲;塔河油田分层酸压、采油管柱技术[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袁学芳,常泽亮,周理志,李国明;砂岩储层酸压改造技术探讨[J];油气井测试;2003年05期
7 李中林;闫明发;毛秀玲;;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酸压工艺技术研究[J];吐哈油气;2003年04期
8 张荣军,蒲春生,聂翠平,时宇;振动—酸压复合增产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4年09期
9 胡国亮;塔河油田酸压工艺技术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10 陈志海,张士诚;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后的地质效果评价——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成俊;蒲春生;张荣军;贾振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工艺技术的概况和发展方向[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冯旭东;卢渊;田东江;蔡明金;康博;韩兴杰;;利用多种方法评估碳酸盐岩水平井酸压效果[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3 华继军;贺鸿昌;;建南地区措施效果分析及下步措施建议[A];湖北省石油学会第十一次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会论文集[C];2004年
4 时丕同;孙希瑞;朱骏蒙;王优杰;;酸化及酸压工艺在埕岛油田古潜山油藏的应用[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清华;酸压增产:造缝导流 气源滚滚[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紫岚;碳酸盐岩酸压改造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张润泰 耿宇迪;大型酸压改造屡建奇功[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宗钢 周林波 赵晓;耐高温地面交联酸压先导试验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戴莹 付喜艳;锻造海上压裂利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马军;为海相储层改造奠定基础[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刘振强邋通讯员 刘晏琨;大港油田钻采院研制成功泡沫分流胶凝醇酸酸压工艺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8 余国婴 李作力;中原井下特种作业处完成AD12CH井酸压施工[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通讯员 宗钢;酸压工程技术试验成功[N];新疆日报(汉);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马献珍 通讯员 陈庆 张飞洲;造缝导流引来滚滚油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爱山;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复合酸压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胥云;低渗透复杂岩性油藏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3 马先平;大港油田千米桥高温低渗储层深度酸压理论与工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伊向艺;碳酸盐岩储层交联酸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曾平;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低伤害酸压技术及压后硫沉积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马卫荣;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深度酸压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年银;塔里木轮南潜山裂缝型油气藏高温深井酸压效果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2 岳翰林;超大规模酸压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3 冯旭东;哈拉哈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酸压效果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左家强;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贺鸿昌;建南气田飞三段低渗储层酸压改造技术实践及认识[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6 宋清新;利912新区酸压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屈静;多级注入酸压模拟计算及软件编制[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8 黄晶;M油田不同井型酸压工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杨永华;砂岩储层酸压可行性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姬伟;考虑酸岩反应热的酸压温度场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6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9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