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煤岩割理正交各向异性的煤层气产能预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煤岩割理正交各向异性的煤层气产能预测 出处:《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3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煤岩面割理和端割理两个方向不同渗流性质,建立了煤岩割理正交各向异性数学模型,通过引入煤岩弹性模量折减系数解决了煤岩割理刚度较难测定的问题。基于该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煤层单井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割理渗透率正交各向异性系数、煤层厚度、煤层孔隙度和含气量等参数对煤层单井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煤层气单井产能随着渗透率正交各向异性系数、煤层厚度和含气量增加而增大,随着煤层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
[Abstract]:The orthogonal anisotrop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al and rock cleats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percolation properties of coal and rock face cleats in two direc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reduction coefficient of coal and rock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cleat stiffness of coal and rock, the productivity of single well of coal seam in the east of Ordos Basin is simulated and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del. The orthogonal anisotropy coefficient of cleat permeability and the thickness of coal seam are analyz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ivity of single wel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rpendicular anisotropy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coal seam thickness and gas content. The porosity of coal seam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6-001)资助
【分类号】:TE328
【正文快照】: (2011ZX05036-001)资助引用格式:王保辉,闫相祯,杨秀娟.基于煤岩割理正交各向异性的煤层气产能预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32):229—232Wang Baohui,Yan Xiangzhen,Yang Xiujuan.Production prediction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orthotropic permeability of coal 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林,王红岩,张建博;煤储层割理评价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0年04期
2 傅雪海,秦勇,姜波,王文峰,李贵中;煤割理压缩实验及渗透率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1年06期
3 陈练武;煤层割理研究在韩城矿区煤层气评价中的意义[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张胜利,,李宝芳;煤层割理的形成机理及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评价中的意义[J];中国煤田地质;1996年01期
5 ;我国发现高压高渗煤层气[J];石油钻探技术;2000年03期
6 林宗虎;;煤层气——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J];工业锅炉;2006年03期
7 黄培;;贵州省煤层气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J];洁净煤技术;2011年05期
8 本刊编辑部;;2020年新疆煤层气产能将达15亿立方米[J];资源导刊;2013年06期
9 ;中原油田煤层气开发技术国内领先[J];断块油气田;1996年03期
10 朱超,黄盛初;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方案[J];中国煤层气;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建梅;秦义;石惠宁;王胜利;段宝玉;;煤层气低成本排采技术探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2 王红霞;王遇冬;薛岗;刘yN;王登海;;山西沁水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的实践与认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秦万成;陈仕林;;沁南煤层气田地面工程建设[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翔;徐晓燕;;煤层气有利区评价方法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龚玉红;;湖南省煤层气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前景[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志壮;张建民;张冲;唐晓敏;肖迅;贾耀惠;;阜新盆地煤层气高效开发初探[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金轩;杨兆中;李小刚;路艳军;;我国煤层气压裂现状及其展望[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8 赵光宇;;提高煤层气采收率途径的探讨[A];山西省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论文集[C];2004年
9 赵建忠;韩素平;石定贤;郭相平;;利用水合物技术有效处理煤层气的途径[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胡向志;陈李松;陈萍;;煤层气钻井粉煤取心工艺浅析[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海;二十五万立方米煤层气节前入沈[N];沈阳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雅萍;吕梁市人民政府与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友好合作座谈会召开[N];吕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骆毅;中石油“统筹”煤层气管网[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谢克昌;致密气和煤层气开发前景更广阔[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吴岚霄;煤层气开发,扶上马还需送一程[N];中国煤炭报;2013年
6 李春莲;煤层气项目不能盲目上马[N];中国矿业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闫志强;山西探路煤层气商业化利用[N];中国能源报;2013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李维明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任世华;政策缺位 煤层气开发“十二五”目标恐难实现[N];中国经济导报;2014年
9 潘辉;河南煤层气产业化开发项目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冯源;我国大规模开发煤层气[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路艳军;煤岩体积压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玉伟;割理煤岩力学特性与压裂起裂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杨蕾;煤层气解析—扩散—渗流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理论[D];山东大学;2015年
4 姚征;煤层气开发中固相微粒的成因机理与防治措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高婷;含氮煤层气二氧化碳净化指标与液化提纯流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佳斌;微割理及其网络拓扑空间下煤层气渗流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路遥遥;低渗透煤储层缝网压裂裂缝扩展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剑;煤层气水平井测井环境影响校正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袁松;煤层气水平井随钻岩性判识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陈泽升;河南中马村矿辅助层开采煤层气研究与实践[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刘厚宁;煤润湿性及其对煤层气吸附/解吸的影响[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杜兴隆;煤层气井壁稳定与防塌钻井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张艺宾;山西寿阳煤层气开发项目地面气体输送工程与工艺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苗玉;煤层气单井系统故障诊断与参数预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10 宗帅;煤层气开采SCADA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02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0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