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饶阳凹陷复杂砂岩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8-01-13 10:32

  本文关键词:饶阳凹陷复杂砂岩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方法 出处:《石油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复杂砂岩储层 原油黏度 异常高压 产能预测 油水分离


【摘要】:饶阳凹陷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原油黏度差异大,异常高压普遍发育,简单的产能预测模型难以满足测井精细评价的需要。基于生产测试数据和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深入分析了储层物性、原油黏度及饱和度、地层压力等对产能的影响,建立了压力校正的变黏度产能测井评价方法,实现了油、水产能的有效分离,为储量评价、施工方案设计等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储层的渗透性对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油、水产量与渗透率成正比;原油产量与原油黏度成反比,在稠油层中影响更为明显,对水的产量影响较小;储层的异常高压也是影响产能的特殊因素,异常高压层油、水产能明显偏大。
[Abstract]:The sandstone reservoir in Raoyang sag is poor in physical properties, great difference in viscosity of crude oil, and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s generally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test data and oil-water two-phase percolation theory,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crude oil viscosity and saturation are deep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formation pressure on productivity, a variable viscosity productivity logging evaluation method for pressure correc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realizes the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oil and water productivity, which is the reserve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productivity, and the oil and water produc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ermeability; The crude oil production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and the influence is more obvious in the heavy oil layer,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water.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s also a special factor affecting productivit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区;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油气评价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474100,No.41674131)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科技项目(HBYT-YJY-2014-JS-341)资助
【分类号】:P618.13;P631.81
【正文快照】: 引用:周明顺,范宜仁,刘志杰,吴剑锋,李辉,宋岩,高衍武.饶阳凹陷复杂砂岩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方法[J].石油学报,2017,38(2):208-216.Cite:ZHOU Mingshun,FAN Yiren,LIU Zhijie,WU Jianfeng,LI Hui,SONG Yan,GAO Yanwu.Logging prediction method for pro-ductive capacity of comp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凯逊;白国平;金凤鸣;王权;;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作用——以饶阳凹陷中南部沙河街组三段砂岩为例[J];石油学报;2016年06期

2 何聪鸽;穆龙新;许安著;方思冬;;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加热半径及产能预测新模型[J];石油学报;2015年12期

3 易远元;叶辉;邓爱居;黄志佳;李其瑞;田建章;;三维地震速度场建立技术——以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为例[J];石油学报;2015年07期

4 葸克来;操应长;金杰华;赵贤正;苏芮;金凤鸣;崔周旗;周磊;张会娜;;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古近系中深层古地层压力演化及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J];石油学报;2014年05期

5 田新;宋子齐;何羽飞;庞玉东;张景皓;;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试油产能预测评价方法[J];中外能源;2014年02期

6 柴细元;丁娱娇;;孔隙结构与地层压力相结合的储层产能预测技术[J];测井技术;2012年06期

7 孙建孟;运华云;冯春珍;;测井产能预测方法与实例[J];测井技术;2012年06期

8 刘华;蒋有录;徐昊清;张永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J];石油学报;2011年06期

9 蒋有录;卢浩;刘华;杨德相;范炳达;;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J];石油学报;2011年05期

10 韩雪;潘保芝;;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产能[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明顺;范宜仁;刘志杰;吴剑锋;李辉;宋岩;高衍武;;饶阳凹陷复杂砂岩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方法[J];石油学报;2017年02期

2 郭金凤;冉爱华;张志攀;蒋涛;张橙;向红英;;留路断层对留北东部新近系油藏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1期

3 杨戬;李相方;陈掌星;田冀;黄亮;刘新光;;考虑稠油非牛顿性质的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模型[J];石油学报;2017年01期

4 赵贤正;蒋有录;金凤鸣;刘华;杨德相;王鑫;赵凯;;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J];石油学报;2017年01期

5 潘守旭;查明;梁书义;程有义;高长海;;潍北凹陷断裂系统特征及其控藏机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7年01期

6 王伟;孙同文;曹兰柱;吕延防;付广;鲁秀芹;邓玮;张桓;;油气由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能力定量评价方法——以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留楚构造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年06期

7 张凯逊;白国平;王权;牛新杰;李秋伟;卢小新;;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相的测井识别与评价: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J];古地理学报;2016年06期

8 王琳;张善文;刘雅利;刘鹏;汤婕;;车镇凹陷北带沙三段下亚段有利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6期

9 付广;展铭望;;油气沿断裂垂向与砂体侧向运移转换条件分析——以渤海湾盆地局部构造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10 赵贤正;金凤鸣;李玉帮;王权;周立宏;吕延防;蒲秀刚;王伟;;断陷盆地斜坡带类型与油气运聚成藏机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承造;庞雄奇;;深层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与主要发展方向[J];石油学报;2015年12期

2 赖锦;王贵文;柴毓;冉冶;郑新华;信毅;周磊;吴庆宽;;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成岩层序地层特征[J];沉积学报;2015年02期

3 赖锦;王贵文;吴大成;曹江宁;张晓涛;冉冶;姚亚斌;张永迪;;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相展布特征[J];中国地质;2014年05期

4 赖锦;王贵文;孟辰卿;陈敏;王迪;冉冶;张晓涛;李梅;蒋晨;罗官幸;;陆相湖盆碎屑岩层序地层对储层成岩作用的控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年03期

5 邹娟;戴俊生;张丹丹;伍亚;张艺;田博;;构造活动强度划分断陷盆地构造区划——以饶阳凹陷为例[J];石油学报;2014年02期

6 孙均;;山前复杂构造带变速成图速度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7 段威;陈金定;罗程飞;田金强;郭龙;林俊峰;;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块地层超压对成岩作用的影响[J];石油学报;2013年06期

8 远光辉;操应长;杨田;王艳忠;李晓艳;葸克来;贾珍臻;;论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中有机酸的溶蚀增孔能力[J];地学前缘;2013年05期

9 袁秉衡;徐礼贵;康南昌;李玲;郑良合;王贵重;;石油地震地质学及相关技术进展[J];石油学报;2013年03期

10 王若谷;李文厚;王震亮;廖友运;袁珍;;沉积相、层序地层学对碎屑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及控制[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葛月英;王向公;杜宝会;胡涛;陈俊;刘萍;;华北大王庄复杂砂岩储层钙质校正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6年05期

2 夏国朝;;段六拨油田深层砂岩储层的预测[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高玉巧;刘立;;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7年01期

4 肖军;王华;袁立川;姜华;陈少平;;深埋藏砂岩储层中异常孔隙的保存机制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5期

5 巴凯;杨德冰;唐直平;;灰关联分析在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年02期

6 刘先珊;张林;李栋梁;秦鹏伟;;射孔围压对储层出砂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7 张书平,何玉忠,金]/;江汉油区盐间非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和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郭艳东;赵英杰;李治平;;大庆油田萨零组粉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1期

9 巴凯;杨德冰;唐直平;;灰关联分析在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11年02期

10 张卫东,葛洪魁,唐治平,宋丽莉;疏松砂岩储层粒度分形分布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寿建峰;朱国华;;中国西部油气盆地构造侧向挤压对砂岩储层性质的控制作用[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2 王飞;潘保芝;;渗透性砂岩储层胶结指数m的确定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吴品成;李强;易刚;陈桂阳;王雪芹;杨亚涛;杨萍;江国旗;;随钻电阻率成像技术在致密薄砂岩储层中的运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北合作区为例[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寿建峰;张惠良;朱国华;;西部盆地山前地带构造与有利砂岩储层预测[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罗小平;沈忠民;陈义才;;含油气砂岩各相态烃在油气成藏史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王震亮;高潮;范昌育;;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与油、水分布规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黄强;石元会;叶应贵;;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储层的录井综合评价[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梁海龙;姜岩;秦月霜;;他拉哈地区薄互层砂岩储层横向预测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刘洛夫;赵建章;张水昌;方家虎;肖中尧;;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李祖诗邋通讯员 刘翔;江汉油田盐间非砂岩开发获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袁国华;陆海油气新发现或将支撑10年开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3 通讯员 胡强;聚沙成塔终见金[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英国地质调查:开展学科交叉与合作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继龙;塔北西部玉东地区古近系薄层砂岩储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夏显佰;准噶尔盆地马桥凸起白垩系、侏罗系砂岩成岩演化机制与成岩模式[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3 段林娣;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精细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钱自卫;孔隙砂岩化学注浆浆液渗透扩散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曲希玉;CO_2流体—砂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在CO_2气储层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娜;砂岩对CO_2的矿物捕获能力[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万友利;低渗透沥青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朱春俊;低孔低渗砂岩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王瑞飞;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物性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杨晓宁;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侏罗系砂岩成岩演化机制与天然气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智强;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邹涛;川西北中泥盆统油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包孟碟;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细观力学机理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4 李博;砂岩储层CO_2驱油及埋存效果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王海燕;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穆棱组露头砂岩与岩芯砂岩成岩作用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马洪涛;泥质粉砂岩对改善窄薄砂体油田开发作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王泫懿;丘陵油田三间房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殷硕;基于毛管模型的泥质砂岩储层导电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田圆圆;海上油田疏松砂岩储层地应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10 张若文;由SEM二维样本图象重建砂岩三维模型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8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18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