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物质平衡的页岩气井压裂改造裂缝体积与面积计算

发布时间:2018-01-13 13:07

  本文关键词:基于物质平衡的页岩气井压裂改造裂缝体积与面积计算 出处:《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页岩气 排采阶段 物质平衡 裂缝体积 裂缝面积


【摘要】:页岩气井的压后排采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生产气液比与累积产气量的关系曲线可将整个排采阶段划分为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在排采生产早期,气井表现为气液同产,并以产液为主,此时页岩基质向裂缝系统的供气能力不足,整个水力裂缝系统(主压裂缝、次级压裂缝及沟通天然裂缝)可视为封闭体系。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建立了基于排采早期阶段生产数据的压裂裂缝初始体积和面积的计算模型,并以龙马溪组典型页岩气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分析井的裂缝体积为注入压裂液量的70%左右,裂缝面积可达10~7 m~2量级,较大的改造裂缝面积也说明压裂形成了较复杂的缝网,提高了气井有效泄流面积。该模型解释结果与页岩气井排采参数和产气能力吻合良好,是评价压裂裂缝参数和改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矿场水力压裂效果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the ratio of gas to liquid and cumulative gas production, the whole stage can be divided into early stage and late stage. Gas wells are gas-liquid co-production and mainly liquid production, at this time the shale matrix to the fracture system gas supply capacity is insufficient, the whole hydraulic fracture system (main pressure fractu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balance,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initial volume and area of fracturing fracture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data of early stage of drainage production is established. A typical shale gas well in Longmaxi format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e volume of the analysis well is about 70% of that of injected fracturing fluid, and the fracture area can reach 10 ~ 7 m ~ (-2). The large area of reformed fracture also shows that fracturing forms a more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 and improves the effective discharge area of gas wells.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oduction parameters and g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shale gas well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valuate fracturing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revamping effect, and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evalu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ect in mine field.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采气厂;
【基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彭水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674209) 非常规油气层保护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6TD0016)联合资助
【分类号】:TE377
【正文快照】: (7):1059-1064.[杨斌,游利军,康毅力,等.基于物质平衡的页岩气井压裂改造裂缝体积与面积计算[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28(7):1059-1064.]0引言页岩气储层具有富含有机质与吸附气、基质渗透率极低、脆性矿物含量高且可压性强、天然裂缝发育等特征[1,2],大规模水力压裂可在储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付海峰;刘云志;梁天成;翁定为;卢拥军;修乃岭;;四川省宜宾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水力裂缝形态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12期

2 邹才能;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管全中;张晨晨;王红岩;刘洪林;拜文华;梁峰;吝文;赵群;刘德勋;杨智;梁萍萍;孙莎莎;邱振;;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二)[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2期

3 王玉满;董大忠;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吴伟;;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层序与沉积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5年03期

4 刘乃震;柳明;张士诚;;页岩气井压后返排规律[J];天然气工业;2015年03期

5 陈强;康毅力;游利军;俞杨烽;刘洪林;;页岩微孔结构及其对气体传质方式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慧芬;贺秋云;王良;;长宁区块页岩气井排液技术现状及攻关方向探讨[J];钻采工艺;2017年04期

2 王红岩;郭伟;梁峰;赵群;刘德勋;周杰;杜东;皮淑慧;;宣汉—巫溪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生物地层特征及分层对比[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3 谢军;赵圣贤;石学文;张鉴;;四川盆地页岩气水平井高产的地质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4 梁峰;王红岩;拜文华;郭伟;赵群;孙莎莎;张琴;武瑾;马超;雷治安;;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带对比及沉积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7年07期

5 张靖宇;陆永潮;付孝悦;张士万;;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层序格架与沉积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4期

6 解习农;郝芳;陆永潮;何生;石万忠;姜振学;熊永强;张金川;;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J];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7 郭旭升;;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序地层及演化模式[J];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8 杨斌;游利军;康毅力;何志君;李相臣;;基于物质平衡的页岩气井压裂改造裂缝体积与面积计算[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9 王玉满;王宏坤;张晨晨;李新景;董大忠;;四川盆地南部深层五峰组—龙马溪组裂缝孔隙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4期

10 康毅力;张晓怡;游利军;陈强;张杜杰;崔忠余;;页岩气藏自然返排缓解水相圈闭损害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刘成林;朱炎铭;王阳;付常青;;滇东北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有利区优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06期

2 赵金洲;许文俊;李勇明;胡晋阳;李晋秦;;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新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06期

3 殷诚;高世葵;董大忠;朱文丽;王欣蕊;;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5年04期

4 王志刚;;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与启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1期

5 张士万;孟志勇;郭战峰;张梦吟;韩驰宇;;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6 张烈辉;唐洪明;陈果;李其荣;何激扬;;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吸附特征及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7 董大忠;高世葵;黄金亮;管全中;王淑芳;王玉满;;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4年12期

8 何海清;李建忠;;中国石油“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新认识与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6期

9 王亮;陈云燕;刘玉霞;;川东南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5期

10 吴奇;胥云;张守良;王腾飞;管保山;吴国涛;王晓泉;;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核心理论与优化设计关键[J];石油学报;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瑞;;迎接页岩气发展的春天[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1期

2 谭蓉蓉;;中国页岩气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长江大学召开[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3 董立;;我国需要尽快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5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6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7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8 李世臻;乔德武;冯志刚;刘丽君;王倩;聂海宽;;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质通报;2010年06期

9 张鸿翔;;页岩气:全球油气资源开发的新亮点——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关键问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4期

10 郭宏;李凌;杨震;吉万成;;有效开发中国页岩气[J];天然气工业;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4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5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9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10 刘海锋;赵玮;;关于页岩气开发技术状况及研究方向分析[A];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 冯三利 编者 整理;页岩气:非常规能源领域的新主角[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田力;我国可采页岩气26万亿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记者 王巧然;中加中心为发掘国内页岩气资源铺路搭桥[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刘亚南;印度公司收购美国页岩气资产[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月闻;重庆将开发千亿立方米页岩气作天然气补充[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单衍胜;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聚集条件与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姜宝益;页岩气藏开发可行性快速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李智锋;页岩气藏孔渗特征与微观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扈金刚;湘西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韩超;蜀南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林腊梅;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宝成;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琚璇;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相智文;延长陆相页岩气储层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孙艳玲;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田枭;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甲烷—矿物反应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418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18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3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