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油藏注采开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致密砂岩油藏注采开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出处:《特种油气藏》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致密砂岩油藏 数值模拟 注采过程 流固耦合 迭代耦合求解
【摘要】:为揭示致密砂岩油藏在注水与采油过程中孔缝介质的变形规律,研究流固耦合作用对致密砂岩油藏生产动态的影响,基于致密砂岩油藏注采过程中基质与裂缝的变形作用过程,建立了孔缝介质物性参数动态模型,与多相渗流模型及地质力学模型共同组成了致密砂岩油藏流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迭代方法对耦合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对川中典型致密油区块多井注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储层的流固耦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油藏注采过程中,注水井附近基质膨胀,裂缝开启,物性显著增加;采油井附近基质收缩,裂缝闭合,物性逐渐减小,说明流固耦合作用对产能指标造成不利影响。该研究为致密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Abstract]:To reveal the deformation law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injection and oil production in the slot medium. The effects of fluid solid coupling on the dynamic production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deformation effect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matrix and fracture injection produc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slot medium physical parameters dynamic model and multiphase flow model and geomechanical model composed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fluid solid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using iterative method of coupling model was solv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chuan in typical dense block oil well injection process, studied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fluid solid coup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njection production process well, near the matrix expansion, crack opening, increased property; wells near the matrix shrinkage, crack closure, physical properties decreased gradually, that the fluid solid coupl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capacity index The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致密砂岩油气藏数值模拟技术与软件”(2013AA064902)
【分类号】:TE343
【正文快照】: 0引言油藏流固耦合作用是综合考虑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形与流体渗流相互影响的作用。基于耦合理论,很多物理现象都能得以解释,如储层的压实沉降、套管破裂、产层出砂等[1-5]。因此,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耦合作用对油藏开发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冉启全[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士斌;官兵;张立刚;陈双庆;王业强;;水平井压裂裂缝局部应力场扰动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6期
2 李玉丹;董平川;张荷;雷刚;曹耐;吴子森;;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及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6期
3 束青林;郭迎春;孙志刚;丛国林;徐永;;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5期
4 李超;赵志红;郭建春;张胜传;;致密油储层支撑剂嵌入导流能力伤害实验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4期
5 周少伟;高伟;祖凯;孟磊;问小勇;;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水力加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4期
6 窦祥骥;廖新维;赵晓亮;陈志明;郭新慧;;应力敏感微纳米孔隙储层压裂裂缝反演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2期
7 范天一;宋新民;吴淑红;李巧云;王宝华;李小波;李华;刘海龙;;低渗透油藏水驱动态裂缝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4期
8 尹芝林;赵国忠;张乐;;基于非达西、压敏效应及裂缝的数模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年03期
9 方思冬;程林松;李彩云;曹仁义;杨戬;何聪鸽;;应力敏感油藏多角度裂缝压裂水平井产量模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10 高涛;郭肖;刘剑宁;李海涛;谢川;刘洪;;特低渗透岩心应力敏感实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宽;刘月田;刘泽华;丁祖鹏;;低渗透裂缝性潜山稠油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3期
2 崔青龙;;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年08期
3 房平亮;冉启全;鞠斌山;;致密油藏压裂开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2017年04期
4 房平亮;冉启全;鞠斌山;邵黎明;迟杰;;致密砂岩油藏注采开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J];特种油气藏;2017年03期
5 丁祖鹏;焦松杰;李南;张晓亮;王磊;;潜山裂缝稠油油藏注热水开发相似理论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7年03期
6 官兵;陈双庆;;水平井压裂储层应力场研究进展及趋向[J];辽宁化工;2017年03期
7 王国建;唐俊红;汤玉平;李兴强;李吉鹏;杨俊;黄欣;;油气藏上方地层中不同赋存态微渗漏轻烃特征初步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2期
8 李小刚;易良平;杨兆中;宋瑞;张向丞;;致密油藏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非线性渗流模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9 李玉丹;董平川;张荷;雷刚;曹耐;吴子森;;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及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6期
10 徐黎明;王利明;牛小兵;郝炳英;阎逸群;陈斯宇;姚飞;;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动用规律——以长庆油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祥骥;廖新维;赵晓亮;陈志明;郭新慧;;应力敏感微纳米孔隙储层压裂裂缝反演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2期
2 祝仰文;孟红丽;马宝东;施雷庭;刘丽娟;叶仲斌;罗平亚;;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效果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1期
3 彭珏;;考虑裂缝角度与干扰的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年04期
4 王文军;张士诚;;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定量解释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年04期
5 范瑞峰;董春梅;吴鹏;祝鹏;曲丽丽;邢新亚;;渤南油田四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4期
6 杨燕;雷天柱;斯贵才;蔡进功;邢蓝田;;碎屑岩中岩相对碳酸盐矿物富集有机质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5年04期
7 孟阳;;WHZ油田致密储层微观特征及介质变形敏感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3期
8 李红梅;;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效果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3期
9 方思冬;战剑飞;黄世军;何聪鸽;;致密油藏多角度裂缝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3期
10 杜玉山;杨勇;郭迎春;房会春;胡罡;田选华;;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对油水渗流特征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金志浩;;输流管道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建省;董勤喜;;热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周忠宁;李意民;谷勇霞;谢远森;孙婉;;基于流固耦合的叶片动力特性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孙可明,梁冰,王锦山;煤层气开采中两相流阶段的流固耦合渗流[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艳;肖芳其;粟键鑫;李辉;;两端固定约束的柔性管道流固耦合特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6 王成;孙博;;浅析采矿中的流固耦合现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2期
7 刘建军,刘先贵;煤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8 周小利;李晶;郝亚娟;张伟;;圆柱薄壳与横向绕流场的流固耦合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9 代立强,刘宝玉,刘先贵;计算套损的弹塑性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算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董平川;变形介质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值模型及其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尔杰;;流固耦合力学研究与应用进展[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士召;何国威;张星;;柔性体涡诱导振荡的流固耦合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国斌;;单细胞受剪切流变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苏波;钱若军;;流固耦合方程的建立及耦合数据传递[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鲍麟;余永亮;;粘弹性蜻蜓型翼挥拍的流固耦合求解途径初探[A];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7年
6 文聘;叶红玲;刘海宏;;输流管流固耦合模态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乐;吴健康;;细胞通过微孔隙时的大变形流固耦合和表面切应力变化特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王从磊;任伟伟;孙建红;;平面圆形伞初始充气阶段的流固耦合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洋;柏云清;汪卫华;赵小敏;张学伟;FDS团队;;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中国铅基研究反应堆地震响应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王建省;董勤喜;;热流固耦合动态边界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涛;流固耦合正反散射问题的数值方法[D];重庆大学;2015年
2 郑荣跃;考虑热流固耦合效应的软黏土—结构爆炸动力响应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周忠宁;对旋轴流风机流固耦合特性研究及其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孙芳锦;膜结构风振流固耦合效应和风致雪压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雷凡;水下柔性结构流固耦合动力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自明;油藏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初探[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7 金景旭;汽车碰撞人体头部流固耦合模型及伤害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法特;基于高阶有限差分法的管道瞬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高平;大型渡槽的二维半流固耦合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鲁丽;非线性板状结构流固耦合复杂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向学;基于流固耦合物理模拟技术的顶板突水机理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冯伟;流固耦合效应下离心压气机叶片响应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康楠;流固耦合界面信息传递技术分析与数值风洞计算程序研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梅媚;微芯片塑封过程热—流—固耦合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介少龙;基于流固耦合的含夹层盐岩储库渗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张强;基于动边界技术的单向张拉膜结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王恒宇;高塔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曾志平;汽油机冷却系统流固耦合传热分析与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邓艳波;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及流固耦合分析[D];湘潭大学;2015年
10 张亦农;基于流固耦合的鸡蛋跌落冲击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2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22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