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浅层高渗砂岩油藏分级相控地质建模

发布时间:2018-01-15 03:29

  本文关键词:浅层高渗砂岩油藏分级相控地质建模 出处:《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均质性 流动单元 分级相控 渗透率 数值模拟


【摘要】:由于裂谷盆地浅层疏松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级差变化范围巨大,常规相控建模无法表征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导致渗透率模拟结果与测井及试井解释难以匹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流动分层指标(FZI)、孔隙喉道半径(R35)2个参数,将储层细分为4类流动单元,依据各流动单元的孔渗对应关系重新计算测井渗透率。采用分级相控建模的思路,首先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微相模型的控制下,建立流动单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流动单元的孔渗分布特征,建立各流动单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该方法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既精细刻画了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又能定量表征储层物性空间分布特征,保证渗透率模拟结果与测井及试井结果一致,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of shallow loose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the huge variation range of permeability difference in rift basin, conventional facies control modeling can not characterize the heterogeneity inside the reservoir. It is difficult to match the perme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well logging and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he flow stratification index (FZI) is used. The reservoir is subdivided into four types of flow units, and the logging permeability is re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and permeability of each flow unit. The idea of hierarchical phase-controlled modeling is adopted. Firstly,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low unit model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icrofacies model.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pore and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flow unit.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fields of each flow unit are established.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established by this method not only accurately describes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 interior, but als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permeability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well logging and well test results, which provide accurate data basis for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30-005)
【分类号】:P618.13;P631.81
【正文快照】: 随着油气田开发难度的日益加大,对储层定量描述与表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常规相控随机建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储层的定量表征,然而对于油气田高效开发来说,沉积相的尺度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2-3]。浅层疏松砂岩油田储层压实和成岩作用弱,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强,特别是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丽;胡光义;庞玉茂;徐伟;房磊;;Albert湖盆北区退积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及储层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15年05期

2 徐伟;杨小丽;李雪;房磊;刘钧;;乌干达Albert盆地北部上新统旋回地层学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1期

3 范子菲;李孔绸;李建新;宋珩;何伶;吴学林;;基于流动单元的碳酸盐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5期

4 周炜;马德胜;唐仲华;杨思玉;;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及剩余油分布:以辽河油田沈95区块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3期

5 蒋平;吕明胜;王国亭;;基于储层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以扶余油田东5-9区块扶杨油层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2期

6 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年11期

7 刘文岭;;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技术[J];石油学报;2008年01期

8 霍春亮;古莉;赵春明;闫伟鹏;杨庆红;;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J];石油学报;2007年06期

9 吴胜和;李宇鹏;;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J];海相油气地质;2007年03期

10 姚合法;林承焰;靳秀菊;申本科;张治国;何善斌;;多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方法探讨[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焕;冯方;马彩琴;李水静;;亚诺斯盆地DC区块储层井震结合三维地质建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2 乐靖;王晖;范廷恩;赵卫平;樊鹏军;;基于地震等时格架的倾角导向储层静态建模方法[J];石油物探;2017年03期

3 刘博;单敬福;方世祥;朱雷;;苏里格气田加密井区辫状河心滩沉积边界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7年05期

4 张佳佳;吴胜和;范廷恩;范洪军;蔺鹏;蒋诗宁;;海底扇水道储层参数建模新思路——以西非A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年02期

5 张雪;马国玺;朱涛;刘改霞;;三维地质应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及应用[J];工程勘察;2017年04期

6 于金彪;;油藏地质建模技巧及质量控制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2期

7 赵磊;柯岭;段太忠;王鸣川;商晓飞;贺婷婷;;基于地震反演及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冲积扇储层精细建模[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8 王文龙;尹艳树;;储层建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地质学刊;2017年01期

9 杨国平;郝玉鸿;文开丰;张涛;张银德;陈江萌;徐智昆;习丽英;;榆林气田山_2~3亚段低渗砂岩气藏流动单元精细划分[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7年01期

10 何文军;杨彤远;费李莹;黄宣皓;鲍海娟;杨翼波;;非均质性砂砾岩稠油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以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油藏为例[J];复杂油气藏;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WAN ChuanBiao;SUN YueWu;XUE YunFei;QIAO XiuYun;JIN YuDong;ZHANG YiYong;;Neogene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in the west slope of Songliao Basin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10期

2 何伶;赵伦;李建新;马纪;刘瑞林;王淑琴;赵文琪;;碳酸盐岩储集层复杂孔渗关系及影响因素——以滨里海盆地台地相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2期

3 于水;韩文明;赵伟;胡滨;;裂谷盆地陡断带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成因模式——以东非裂谷Albertine地堑为例[J];中国海上油气;2013年06期

4 Yuan Xuexu;Guo Yinghai;Yu Jifeng;Shen Yulin;Shao Yubao;;Correlation and analysis of well-log sequence with Milankovitch cycles as rulers: A case study of coal-bearing strata of late Permian in western Guizhou[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年04期

5 刘桂和;彭文绪;刘喜玲;;Albertine地堑构造沉积响应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4期

6 王立武;;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南部姚一段为例[J];沉积学报;2012年06期

7 刘洋;吴怀春;张世红;方念乔;姜正龙;杨天水;;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徐伟;解习农;;基于米兰科维奇周期的沉积速率计算新方法——以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中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2期

9 封从军;鲍志东;单启铜;孙萌思;于世岩;段宏臻;;三角洲平原复合分流河道内部单砂体划分——以扶余油田中区南部泉头组四段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年01期

10 白玉彬;赵靖舟;罗静兰;陈孝平;章爱成;;蟠龙油田王庄区长2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濮53块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3期

2 梁光迅,张建英,阚立岩,魏娟,王强;沈67块流动单元划分[J];特种油气藏;2002年S1期

3 张福明,邵才瑞,刘洪涛,李元江;一种基于流动单元自动识别的分层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5期

4 窦松江,于兴河,李才雄;流动单元研究在北大港油田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5 谢俊,武英利,梁会珍,张万里;应用流动单元寻找油田有利挖潜区的新思路[J];西北地质;2004年04期

6 王志高,靳彦欣;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1期

7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李中超,赵红静;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J];石油学报;2005年05期

8 张吉,张烈辉,郭建新,唐静;灰色识别法在单井流动单元预测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年01期

9 姚合法;林承焰;靳秀菊;申本科;张治国;何善斌;;多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方法探讨[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蔚;;细分流动单元技术在夏32块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福明;李洪奇;邵才瑞;李元江;刘洪涛;;一种流动单元自动分层新方法[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代金友;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张春雷;;枣南油田储层中流动单元构成及开采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晏宁平;赵正军;王旭;黄文科;高远;张争航;黄刚;代恒;;靖边下古气藏流动单元精细划分及指标对比[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高远;白艳;刘永建;张争航;王晓华;代恒;张延斌;陈琳琳;李曼子;赵建军;;靖边下古气藏流动单元开发指标评价与优化[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卢本_";乔守武;王辉;杨先杰;袁秉利;;绥靖油田杨57井区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在开发中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解伟;梁晓伟;闫林;赵蕾;;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焦宝;秦智;郑锡;焦滔;李军健;李晓芳;朱丽萍;高彦博;于博;罗仁敏;;姬塬油田黄57区长8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马启孝;实现储采良性循环[N];中国石化报;2001年

2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李历;“老树”发“新芽”[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贺海;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朱玉双;油层伤害对岩性油藏流动单元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马岭油田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3 张吉;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锋德;低渗含裂缝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及综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王军;中原油田濮53断块流动单元划分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喻鹏;静观2区块高凝油油藏流动单元预测表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孙明;元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夏国朝;枣园复杂断块低流度油藏特征及稳产措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陆万雨;测井储层评价新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希燕;华庆地区长6_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迪;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任葛;树32块主力油层微幅度构造及流动单元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申传奇;扶余油田X区块流动单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怀远;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组沉积[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王曦莎;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勇;百21井区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8 郭晓博;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分类评价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9 徐博;扶余油田中38区块杨大城子油层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10 李松泽;高集油田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2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5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