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多样性分析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工艺优化

发布时间:2016-10-17 11:52

  本文关键词: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010年

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多样性分析及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工艺优化

吴常亮  

【摘要】: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石油污染的自然消除及生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07年“大洋一号”第19次科考期间从德班到珀斯走航过程中采集的印度洋表层海水,通过石油富集,对降解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还对石油降解菌Alcanivorax dieselolei B-5进行了产表面活性剂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为了研究印度洋石油降解菌多样性,并获得新的石油降解菌。本研究通过印度洋表层海水样品采集、以柴油与原油1:1混合物作为碳源,从中富集、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并通过PCR-DGGE对13个站点富集菌群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分析,共得到29个属的51株不同的细菌,它们主要是属于α亚群和γ亚群。其中,Alcanivorax属(占18%),Novosphingobium属(占10%),Marinobacter(占6%)和Thalassospira(占6%)为主要的优势菌。通过生态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nner指数(H)为4.57968,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E)为0.8664771,表示其分布比较均匀。单菌实验表明,49株具有石油降解能力,其中,Sinomonas, Knoellia, Mesoflavibacter等属的细菌为首次发现有降解能力。DGGE分析表明Alcanivorax属的细菌是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的重要石油降解菌。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并获取了若干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降解菌。 (2)由于缺乏快速有效准确的方法,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的定量一直是一个耗时且困难的工作。本研究旨在利用表面活性剂在低pH时会形成沉淀而浑浊的原理,将浑浊度与标准曲线结合,用于定量表面活性剂的产量。由不同碳源诱导菌株A. dieselolei B-5所产的表面活性剂经配成标准浓度后沉淀,实验表明浑浊度与标准浓度制成的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经MSM、MMSM和DMSM培养基验证后显示,该方法可适用于多种培养基中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的定量。 利用以上实验的表面活性剂产量定量方法为检测手段。本研究对菌株A.dieselolei B-5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影响表面活性剂产量的3个重要的培养基成分为:液体石蜡、TWEEN-80、SrCl2。进一步用Design Expert软件的响应面回归方法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最适浓度分别为33.18ml/L、4.15 ml/L和0.22 g/L。此时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最大(4.31 g/L),比优化前提高了95.91%。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172
【目录】:

  • 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一章 前言14-35
  • 1.1 海洋石油污染的现状14
  • 1.2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14-16
  • 1.2.1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态危害14-15
  • 1.2.2 海洋石油污染的社会危害15-16
  • 1.3 目前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16-18
  • 1.4 石油微生物降解机理18-23
  • 1.4.1 微生物对烷烃的代谢18-21
  • 1.4.2 微生物对芳香烃的代谢途径21-23
  • 1.4.3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对石油烃的代谢23
  • 1.5 石油烃生物降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23-26
  • 1.5.1 国外研究现状23-25
  • 1.5.2 国内研究现状25-26
  • 1.6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26-27
  • 1.6.1 表面活性剂在生物降解中的应用26
  • 1.6.2 表面活性剂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26-27
  • 1.7 生物表面活性剂定量方法27-28
  • 1.8 培养基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28-30
  • 1.8.1 烃类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影响28
  • 1.8.2 氮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影响28-29
  • 1.8.3 其他营养成份和生长条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的影响29-30
  • 1.9 产表面活性剂发酵培养基优化的方法30-33
  • 1.9.1 非统计学方法30
  • 1.9.2 统计学方法30-33
  • 1.9.2.1 正交实验设计30-31
  • 1.9.2.2 均匀实验设计31
  • 1.9.2.3 Plackett-Burman法31
  • 1.9.2.4 部分因子设计法31-32
  • 1.9.2.5 响应面分析法32-33
  • 1.10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33-35
  • 第二章 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35-46
  • 2.1 材料和方法35-37
  • 2.1.1 表层海水采样与降解菌富集35-36
  • 2.1.2 培养基36
  • 2.1.3 菌株的富集和分离培养36-37
  • 2.1.4 1 6S rRNA序列的扩增37
  • 2.1.5 1 6S rRNA的V3区PCR扩增37
  • 2.2 结果37-44
  • 2.2.1 基于可培养菌株16S rRNA序列测定的多样性分析37-43
  • 2.2.2 降解菌群DGGE分析43-44
  • 2.3 讨论44-46
  • 第三章 菌株Alcanivorax dieselolei B-5产表面活性剂培养基的统计学优化46-65
  • 3.1 材料与方法46-51
  • 3.1.1 菌种46
  • 3.1.2 培养基46-48
  • 3.1.3 试剂48
  • 3.1.4 仪器48-49
  • 3.1.5 实验方法49-51
  • 3.1.5.1 乳化系数法(EI24%)49
  • 3.1.5.2 生物表面活性剂抽提方法49
  • 3.1.5.3 制作表面活性剂产量标准曲线49-50
  • 3.1.5.4 A.dieselolei B-5的扩大培养和发酵培养50
  • 3.1.5.5 统计学方法进行产表面活性剂培养基的优化50-51
  • 3.1.5.5.1 Pluckett—Burman二水平实验设计50-51
  • 3.1.5.5.2 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优化培养基51
  • 3.2 结果51-63
  • 3.2.1 EI24%-产量法确定发酵时间51-52
  • 3.2.2 表面活性剂产量标准曲线的制作52-54
  • 3.2.3 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培养基成分的重要因素54-57
  • 3.2.4 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优化培养基57-63
  • 3.2.5 验证实验63
  • 3.3 讨论63-65
  • 小结和展望65-67
  • 1. 印度洋石油降解菌方面小结65
  • 2. 生物表面活性剂方面小结65-66
  • 3.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6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6-77
  • 致谢7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虹;铜绿假单胞菌NY3对高浓度油污泥液相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金秀;张甲耀;赵晴;赵磊;傅春堂;;高效石油降解菌的选育及其降解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2 褚以文;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法及其OPTI优化软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9年02期

    3 陆泗进;王红旗;;汽油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4 何良菊,李培杰,魏德洲,王淀佐;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营养平衡及降解机理[J];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5 李言涛;海上溢油的处理与回收[J];海洋湖沼通报;1996年01期

    6 万邦和;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危害[J];海洋环境科学;1986年03期

    7 田胜艳;刘廷志;高秀花;赵一亮;;海洋潮间带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降解特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1期

    8 陈梦;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等理论问题的探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李进道,丁美丽,陈德辉,宫相忠;用长效肥料提高微生物分解海面油膜试验[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10 范立梅;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楠;海洋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成分分析及合成相关基因的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勇华;李国新;申富强;南峰;;无机盐早强剂对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2 刘奇;王化可;李文达;;重金属铅的生态效应及其地球化学循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郑福丽;江丽华;刘兆辉;王梅;林海涛;宋效宗;;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4 陈永宁;赵和苍;曹恒;;层次分析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地质;2004年01期

    5 费进波,田熙科,杨超,罗东岳,皮振邦;难溶有机药物阿莫西林纳米结构的制备[J];安徽化工;2005年06期

    6 朱淑芳;;烷基糖苷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性能的研究[J];安徽化工;2010年03期

    7 陈晓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和理论模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丁爱芳;;生物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9 汪小勇,张超兰,姜文;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10 孔凡彬;谢国红;袁玉清;陈锡岭;;齐螨素等3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红建;常江;张自立;章力干;花日茂;;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制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汪家权;王晓丽;潘哲;胡明明;;地下水N0_3~-污染微生物原位修复碳源的实验研究[A];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09年

    4 傅学起;谭海周;;畜禽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畜禽养殖的清洁生产[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齐建超;郭婷;王贺;张清敏;;微生态菌剂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生态系统[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运平;邹克华;鲍萍;隋峰;;高效优势菌结合生物膜法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A];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全国首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魏斌;汪树军;刘红研;刘宁;;微封装法制备聚苯乙烯空心微球W_1/O乳液的稳定性[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刘宏锋;赵谋明;林伟锋;;酪蛋白水解物对酸奶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常亚飞;陈守文;喻子牛;;苏云金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10 史凤红;李舫;;石油污染滨海湿地的微生物修复实验探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云松;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祺;冻土细菌新种和冰缘植物内生细菌新种的特征和多相分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化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行为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静;基于生化策略与组学技术的维生素C生产菌株间生理关系解析[D];江南大学;2010年

    5 孟凡涛;酒明串珠菌不对称合成手性醇及其反Prelog脱氢酶的酶学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李鸣;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D];南昌大学;2010年

    7 袁志宇;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谢学辉;德兴铜矿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多样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于祎飞;土壤镉污染及农艺调控对苹果树体镉积累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梁生荣;纳米磺酸钙镁复合清净剂的合成、性能与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栋;焦化工业场地土壤的PAHs污染特征及微生物修复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乐乐;锰氧化细菌的筛选与芽胞杆菌WH_4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漪;社会理性决策视角下的农地城市流转效益测度[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潘方;高产柚苷酶菌株的选育及发酵过程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红;矿区植物胁迫作用与遥感信息提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罗娇赢;哈尔滨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万伟;D5反胶束体系的制备及其在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悦;桑树内生真菌菜豆壳球孢菌MOD-1产油脂发酵条件优化及利用淀粉厂废水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苏郡;土壤施肥对HB-5菌株降解莠去津及去毒效应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雪;刘淑梅;郑笑秋;;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传平,梅博文,易绍金,王大华,金迪威,张春明;砂岩储层中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模拟实验研究[J];沉积学报;1997年01期

    3 郭清根;;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强化修复[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4 杨国圣,吴新民,杨和平;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5 郑金秀;彭祺;张甲耀;赵磊;赵晴;李艺婷;;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6 周海霞;单爱琴;王莉淋;李海花;;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率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10期

    7 孙玮;夏文香;;微生物在海洋石油污染中的生物修复作用[J];能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8 田贞乐;朱丽华;吴映辉;唐和清;;气相色谱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J];分析化学;2006年03期

    9 梅建凤,闵航;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J];工业微生物;2001年01期

    10 任春艳;聂麦茜;王蕾;林立宁;董湃;;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烃类污染物降解的促进作用[J];环保科技;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青凤;多氯联苯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祝慧慧;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能力以及降解相关酶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贾聪霞;铜绿假单胞菌NY3烷氧化酶的诱导与识别[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钱奕忠;微生物降解石油废水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5 贾燕;石油降解菌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水体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李军;油田油泥处理新技术与设备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7 任芳菲;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袁杰;绿脓菌素对一些细菌产电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延龙;佘跃惠;张凡;董浩;;杏四~六面积北部聚驱后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作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远扬;;石油污染生化治理的进展[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3年03期

    2 郑天凌,王斐,陈进才,黄建东,鄢庆枇;发光细菌监测沿岸水质应用研究[J];福建环境;1997年01期

    3 徐美珠,郑天凌;海洋微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福建环境;1999年05期

    4 王雨来;新颖的生物表面活性剂[J];福建轻纺;2002年11期

    5 秦建侯;邓勃;王小芹;;分析测试中的试验设计和优化方法——四、单纯形优化法[J];分析试验室;1986年01期

    6 郑玉锖,李珑,李建才,刘树滔,陈儒明,陈躬瑞,张蓉真,饶平凡;大豆分离蛋白酶解过程的研究与产物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7 邓勃,王小芹,王宏;响应曲面法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铂和钯的条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年02期

    8 庄铁诚;;厦门湾及九龙江口贝类养殖场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分布[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5年06期

    9 庄铁诚;;在贝类养殖场中检测致病弧菌的初步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8年05期

    10 郑天凌;微型藻类在海水环境自净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明;阮志勇;姜瑞波;;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菌群构建[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年03期

    2 李海花;单爱琴;周海霞;;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5期

    3 韩萍萍;朱虎;魏东芝;沈亚领;;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石油的初步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9期

    4 周海霞;单爱琴;王莉淋;李海花;;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率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10期

    5 汪杰;郑维爽;礼晓;黄艺;;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修复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6 高小朋;王跃;贺晓龙;任桂梅;边志波;徐盈;马靖;;一株石油降解菌培养基的优化[J];生物技术;2010年03期

    7 徐冯楠;冯贵颖;马雯;王军玲;李美秀;王燕洁;呼世斌;;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7期

    8 吴常亮;王鑫;邵宗泽;;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0年09期

    9 刘虹;张兰英;吴宇航;周广喜;;泥炭对石油降解菌最佳固定化条件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琛;高志刚;张伟;秦晓;高晶;李德生;尹静;;石油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丽媛;唐霞;党志;易筱筠;;高效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及降解特性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许明;[N];大连日报;2011年

    2 潘前芝 记者 唐先武;[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超;西北黄土地区水源水库水—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特征及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媚媚;固定化石油降解菌修复石油污染的试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阮志勇;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石油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潘益锋;辽河口湿地石油降解菌作用能力与条件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王博;土壤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与微生物生态修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吴福顺;渤海溢油区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基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杨乐;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生物修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7 邢磊;1.横纹东方鲀肠道内产河豚毒素细菌的筛选 2.胜利油田原油组分的分析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鹏;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姚瑶;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环己酮代谢途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杨智;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2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