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南2油田JIV油藏水驱实验及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
本文关键词:轮南2油田JIV油藏水驱实验及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 出处:《新疆石油地质》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塔里木盆地 轮南油田 水驱实验 孔隙结构 渗流特征 剩余油分布
【摘要】:根据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结果,对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下侏罗统阳霞组JIV油藏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主要的4类孔隙结构储集层进行砂岩岩心微观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特征不同,细喉低渗类和微细喉特低渗类储集层以指状渗流为主,较细喉高渗类储集层为指状—网状渗流,细喉中渗类储集层为网状—均匀渗流;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以绕流形成的片状和簇状分布为主,其次为柱状、角状、膜状等分散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储集层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为油田有效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n casting, conventional physical properti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mercury injection, the pore structure types of JIV reservoir of Lower Jurassic Yangxia formation in Lunnan 2 oilfield of Tarim Basin are classified. Four main types of pore structure reservoirs a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microscopic water flooding experiments in sandstone co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o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 reservoirs are different. The microlaryngeal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mainly finger percolation, the fine throat hyperosmotic reservoirs are finger-reticular percolation, and the fine throat percolation reservoirs are reticular-uniform percolation. After water flooding, the microcosmic residual oil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flakes and clusters around the flow, followed by columnar, angular and membrane-like distribution. The microscopic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driven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 types are analyz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fiel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开发处;
【分类号】:TE327;TE312
【正文快照】: 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阳霞组JIV油藏于1988年发现,2008年进入二次开发以来,80%以上的新井水淹,油藏采收率仅为24.5%.因此,查明储集层微观驱替机制、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轮南2油田JIV油藏自投入开发以来,对微观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砂岩岩心微观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坤;刘红卫;潘晓军;;一种结合个人经验判定剩余油分布的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2 王刚;周林;罗恒;;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1期
3 霍树义,,李厚裕,徐金武;剩余油分布解释技术在胜利油区的应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4年02期
4 张淑娟,罗永胜,张亚娟,赵书怀;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年01期
5 潘艇,周琦,朱学谦,严秋芬;文95块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和综合治理一体化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1期
6 汪立君,陈新军;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7 孙孟茹,高树新;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杜庆龙,计秉玉,王元庆,杨会东,朱丽红;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单层剩余油分布[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9 孙晖,穆增辉,曲凡军,姚晨明;垦利油田垦12断块剩余油分布综合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6期
10 王晓蕾;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田剩余油分布[J];江苏地质;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原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确定剩余油分布[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世明;戴涛;陈燕虎;胡慧芳;;高非均质油藏高104-5区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杜庆军;陈月明;王静;;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预测剩余油平面分布[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炜;;据时延地层压力预测寻找剩余油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学武;杨正明;齐亚东;李海波;熊生春;;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庆龙;计秉玉;程宝庆;;不同尺度下剩余油的形成与挖潜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谷建伟;;基于微观渗流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贺振华;胡光岷;黄德济;何建军;黄捍东;;裂缝油藏剩余油分布的3D地震检测和综合预测[A];“庆贺郭宗汾教授八十寿辰”暨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其红;李尚;张伟;韩晓冬;;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10 王丽琼;岳大力;林煜;杨光;;辽河油田曙2-6-6区块杜家台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晓 巫波;精细挖潜剩余油添信心[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林信胜;中原拿到挖掘剩余油“金钥匙”[N];中国石化报;2003年
3 通讯员 张振强;地下“3D片” 地上细细看[N];中国石油报;2012年
4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罗霞;大港测试大力应用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李忠权;辽河沈采四道关提高措施效果[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孙清华 李英;“透视镜”中“捕活鱼”[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浩;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侯创业;月海油田海南3块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顺康;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微观实验与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邓瑞健;文东深层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李安琪;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刘卫;老油田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翟志伟;点坝砂体建筑结构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孙先达;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光明;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与开发调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胡光义;CR油田综合一体化储层表征与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竞;剩余油分布及挖潜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伟鹏;QHD32-6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徐俊;临盘油田边底水油藏人工水驱提氋采收率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李晓东;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方案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叶峰;曙三区块剩余油分布与二次开发方案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王飞;屈家沟油区综合治理方案[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党蕾;文濮结合部深层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注采调整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纪淑琴;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周兴美;WQ地区数值模拟及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武迪迪;新站北部区块剩余油分析及注水措施调整建议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34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3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