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LS块稠油储层测井精细评价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16 19:12

  本文关键词:LS块稠油储层测井精细评价及应用 出处:《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稠油 迭代 最优化 隔夹层 三维油藏地质模型


【摘要】:随着LS块稠油开发进度的推进,原有的测井解释评价标准和认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该区块的地质需求。解释评价精度不高,无法揭示LS块稠油储层的非均质性与SAGD开采工艺中蒸汽腔扩展之间的关系,严重阻碍了稠油开采收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岩心数据、生产数据和试采油资料以及一些现场的监测数据,重新建立了精确的储层参数评价模型。划分了储层分类标准,并建立了新的测井解释评价标准。在建立参数模型中,选择深侧向电阻率曲线计算泥质含量前,先进行了油气校正和统一标准孔隙度校正,解决了原解释模型中高电阻率稠油储层泥质含量计算结果不够精确的问题。选择了地层因素法用声波时差进行孔隙度计算,同时拟合了地层因素地层深度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岩心孔隙度数据更为符合。在整个计算模型中创新设计运用了迭代技术和最优化方法,使得最终的计算结果参数更加精准,更加贴合实验室岩心分析数据。在新的测井精细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LS块油藏分布特征,全面识别和认识了储层中的低物性层和隔夹层类型,建立了适合该区块的隔夹层的识别与评价标准,创新建立了SAGD蒸汽注采中N<温曲线变化和不同物性之间的定量变化标准,构建了三维油藏地质模型,较好地揭示了SAGD蒸汽腔扩展与隔夹层之间的关系。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heavy oil development in LS block, the origina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understanding can not fully meet the geological needs of the block, an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evaluation accuracy is not high. It is impossibl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terogeneity of heavy oil reservoir in LS block and the expansion of steam cavity in SAGD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seriously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heavy oil recovery.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model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reservoir are established by production data and oil production test data as well as some field monitoring data. In the parameter model, oil and gas correction and uniform standard porosity correction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selecting the deep lateral resistivity curve to calculate the shale content.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 of shale content in high resistivity heavy oil reservoir in the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model is not accurate enough. The formation factor method is chosen to calculate porosity by acoustic time dif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tion factors and formation depth is fitte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re porosity data. In the whole calculation model, the iterative technique an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are used in the innovative design. Make the final calculation parameters more accurate, more close to the laboratory core analysis data.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logging fin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S block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low physical layer and intercalation type in reservoir are fully recognized and recognized, an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of interlayer suitable for this block is established, and the N in steam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of SAGD is established innovatively.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45;P63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张烈辉,胡书勇,南力亚;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测井技术;2003年03期

2 马莎莎;何建红;汤军;;甲油气田W组隔夹层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3 梁劳劳;谢润成;;多维模糊识别方法在隔夹层判别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4 甘宁;张亮;魏华彬;王雷;金国钰;尚小峰;;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5-11小层隔夹层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0期

5 王筱文;;提高坨A块隔夹层识别精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0期

6 丁明花;宗宝智;丁明祥;范爱霞;王荣军;刘秀珍;;监测资料在文15块隔夹层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18期

7 赵敏;李克永;杨剑;李长忠;李文厚;;黄陵地区隔夹层发育特征及对储层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8 杨帆;廖茂杰;王谦;刘文强;陈胜;;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以塔中4油田为例[J];国外测井技术;2014年02期

9 杨帆;廖茂杰;王谦;刘文强;陈胜;;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以塔中4油田为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10 张吉,张烈辉,胡书勇;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勇;国景星;;辫状河沉积相隔夹层层次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模式——以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例[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安东;周瑶琪;钟建华;仲岩磊;;孤岛油田隔夹层成因、识别及对开发影响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葳;袁琳;彭勃;;对杏北油田葡一组沉积储层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特征的解剖与认识[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熊光勤;徐建政;;陈堡油田K_2t_1~3厚油层内隔夹层研究与利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岳玉山;曹学良;;岩心扫描与岩心图象分析技术应用[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6 赵太平;肖立志;张元中;;核磁共振岩心分析的标准化模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金法;坐稳老油田东部作贡献[N];中国石化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孙璇;效益最大化 效率最优化[N];经济日报;2014年

3 记者 潘春燕 通讯员 陈文博;新一轮行政审批效能最优化比对结果揭晓[N];台州日报;2013年

4 记者 张文学;坚持产出最大化宜居最优化 努力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水平[N];邢台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超;断层侧向封闭性泥质含量法及其应用中存在问题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亚峰;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地质建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栾焕;辽河杜84块兴Ⅵ组隔夹层及对开发效果影响[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陈晓霞;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Ⅱ油层组隔夹层识别与表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黄成刚;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Ⅰ组隔夹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石司宇;英坨地区高台子油层测井资料解释与储层综合评价[D];新疆大学;2017年

6 王健;储层隔夹层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杨玉茹;渤中25-1南油田浅水三角洲相储层隔夹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王安东;河流相储层隔、夹层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李德志;不同沉积方式下层内渗透率变化和隔夹层分布特点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甘宁;楼浅一区Ⅲ油组沉积微相研究及隔夹层识别[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34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34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