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层垂向折面剖切及二三维可视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油气储层垂向折面剖切及二三维可视化研究 出处:《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网格剖切 井轨迹投影 可视化 数据压缩 油气储层
【摘要】:针对三维油气藏模型剖切及剖面图可视化,给出了解决方案包括以下部分:设计了适用于多种油藏模型文件的统一数据模型及接口;三维油气藏模型剖切,剖切的思想是将六面体每个面及剖切线所在的面划分为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两两相交的算法求取交线段,并形成油藏剖面;简要描述了井轨迹的压缩算法及井轨迹投影到油藏剖面的方法;最后讨论了三维剖面的二维展布方法。算法通过编程实现,并利用实际油气藏模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算法及流程可行性强,并具有灵活、高效等优点。
[Abstract]:In view of 3D reservoir model cutting and profile visualization, the solu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unified data model and interface suitable for various reservoir model files are designed; The idea of three-dimensional reservoir model is to divide each plane of hexahedron and the plane where the tangent line is located into triangles. The intersection line segment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algorithm of triangle and pairwise intersection, and the reservoir profile is formed. The compression algorithm of well trajectory and the method of projecting well trajectory to reservoir profile are described briefly. Finally, the two-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method of 3D profile is discussed. The algorithm is realized by programming and tested by the actu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model.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and process are feasible, flexible, efficient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远望景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47132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12DM010)
【分类号】:TE319
【正文快照】: 1引言三维地质模型的剖切及可视化能清晰地展现地质模型的内部细节,是地质三维可视化中的一个研究热点[1]。对于三维地质模型剖切,剖切对象主要包括:三维面状模型、三维体状模型。剖切方式、展现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三维面状模型多以三角网为面元,主要应用于三维矿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年04期
2 ;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将在成都召开[J];沉积学报;2008年02期
3 ;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二号通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在蓉隆重召开[J];沉积学报;2008年05期
5 ;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侯贵卿,孙萍;油气储层研究新动向[J];海洋石油;2000年01期
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介绍[J];石油学报;2001年01期
8 ;2000年油气储层研讨会会议纪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1期
9 ;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杨小三;;油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子齐;谭成仟;;灰色系统理论油气储层评价及其应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宋子齐;谭成仟;;利用多参数和地区经验评价油气储层[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葛洪魁;王小琼;;油气储层压裂改造体积与4D监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蔡春芳;李宏涛;罗晓容;;油气储层中微生物的硫酸盐还原与东胜铀矿的形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徐顺;王晓洁;;可动水法在塔北地区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刘建军;刘先贵;;油气储层裂缝扩展的动力学模型[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7 徐顺;王晓洁;高才坤;;神经元网络在低阻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唐黎平;应凤祥;罗平;;红外显微镜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应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董平川;何顺利;郎兆新;;油气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的变分有限元解[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建锋;欧光习;邱林飞;张敏;;油气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及其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康群 曾尉;地下油气储层可以定量描述了[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康群 曾尉;我国定量描述地下油气储层有了新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李祖诗邋通讯员 王霞;油气储层的“定位仪”[N];中国石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尚谕;非常规油气储层缝网压裂力学机理及产能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适;基于录井数据的三维地质体自动分层和剖切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马金龙;油气储层污染带测井识别与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沈永红;油气储层预测的RS理论—信息熵—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勃;基于GIS的油气储层信息管理系统[D];西南石油大学;2007年
5 党志敏;复杂油气储层的GHT检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单通;基于多源信息进行地质导向的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建立[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苗星妍;海上运动点连续溢油预测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8 邵尉;随钻数据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本文编号:1436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3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