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LNG卸料管线预冷过程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1-17 18:20

  本文关键词:LNG卸料管线预冷过程数值模拟 出处:《化工进展》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LNG卸料管道 预冷方案 数值模拟


【摘要】:国内对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初次预冷速度的控制经验相对缺乏。因此,为防止低温LNG预冷导致的管道的损坏,需在预冷前对设定的预冷操作程序进行预冷效果的分析校核。本文提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LNG管道预冷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三维LNG卸料管道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国内某LNG接收站项目设计管道预冷操作程序,进行冷却过程的动态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按预设冷却程序操作,LNG卸料管道降温速度可以维持在10℃/h范围内,满足预冷安全要求。另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接收站预冷过程的现场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CFD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相对误差可控制在7%以内,证明CFD预冷过程模拟完全可以用于接收站预冷程序合理性的判断和校核计算。
[Abstract]:For domestic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receiving control station first experience cooling rate is relatively lack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the damage of pipeline caused by LNG low temperature precooling, analysis to the pre cooling effect of the pre cooling operation procedures set in the pre cooling befo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LNG analysis method of pipeline pre col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LNG discharge pipelin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a domestic LNG terminal project design of pipeline pre cooling operation procedure,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cooling process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cooling procedure, LNG discharge pipe cooling speed can be maintained at 10 DEG /h range. Meet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of pre cooling. The other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ctual measurement data receiving station pre cooling process were compared, CFD calculated values of relative error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7% and the measured value, proved the CFD pre cooling process model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judge and check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e cooling program of the receiving station.

【作者单位】: 中海油福建漳州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分类号】:TE973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供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大气污染加重且为人们所关注。为此,各地政府部门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方便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1],资源储量巨大,是可靠的环保型替代能源。但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量有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晓龙,万妮丽;大型锻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鞍钢技术;2004年06期

2 王兰;陈佩寒;李敏霞;;日光温室微气候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3 葛朝晖;余永刚;曹连忠;梁西瑶;袁威;;用内膛表面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的作用效果[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4 马璐;刘静;;高功率LED热管理方法研究最新进展[J];半导体光电;2010年01期

5 毛华永;王大鹏;王大海;朱贺;逄学艳;郝胜兵;;提高车用液体燃油加热器热效率的试验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4期

6 姬建荣;苏健军;刘艳萍;严家佳;王国庆;;非理想炸药爆炸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0年04期

7 毕小平;赵以贤;刘西侠;王普凯;许翔;;坦克装甲车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模型[J];兵工学报;2006年04期

8 骆清国;冯建涛;刘国夫;桂勇;;柴油机冷却系统瞬态响应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4期

9 崔明贤,杨秀华;铝合金电暖器传热性能的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汪苏,陈佳,李建明;复杂陶瓷件烧结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及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内置转子套管换热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春妮;郝斌;贾春霞;;太阳能热水系统贮热水箱温度分层实验结果及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帆;欧阳新萍;李海珍;张同荣;;Turbo-B类池沸腾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格玮;杨伟;陈焕倬;;满液式蒸发器用强化蒸发管的换热实验研究[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佩佩;申焱华;;盘式制动器热-结构耦合分析[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焦雯;黄海明;;导热系数对热传导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薇;阎昌琪;谷海峰;;非能动余热排出回路启动特性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8 朱庆霞;周建;黄振华;应秀娟;;稳态平板法测导热系数的补充实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10年

9 李宜筠;赵晓东;刘继鹏;;某雷达固态发射机热分析及仿真[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朱旺法;薛松;易杰;景佰亨;郭雨龙;;终端盒体自然散热优化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钦锋;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洋;微尺度环境下预混火焰稳燃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傅松;缸盖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柴本银;振荡流热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及其在干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宁玲;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节能诊断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金旺;环路热管多孔结构的毛细抽吸性能及其制备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1年

8 林伟宁;气流床水冷壁气化炉熔渣沉积试验研究及水冷壁数值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罗益民;离子注入硅退火及退火过程热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铜伟;强内热源多孔介质条通道流动换热实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许亮;化学回热器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曹和平;增压锅炉过热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吕安新;薄膜热物性的测试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彬彬;冻土带可燃冰成因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刘文会;1025t/h锅炉冷态启动汽包寿命有限元计算[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曹少辉;贵州高墩大跨PC连续刚构桥的温度场分析与温度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安丽;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熊剑;不同制冷工质在螺旋槽花瓣形翅片管管外的冷凝传热强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伯英;挪威第一座LNG装置[J];国外油田工程;1997年03期

2 本刊通讯员;;中石油预建LNG加气站5000余座[J];城市燃气;2013年10期

3 徐玉高,林书新;中国LNG直面世界——世界主要LNG消费国的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石油企业;2004年04期

4 胡龙飞;;液化天然气(LNG)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

5 ;LNG作为船舶燃料步伐提速[J];中国远洋航务;2012年01期

6 杨培举;;加速推广LNG燃料船舶[J];中国船检;2012年03期

7 王俊;;美国扩大LNG出口弊多利少[J];中国石油企业;2013年Z1期

8 吴清;;LNG成为清洁能源新宠[J];中国石油石化;2013年24期

9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 LNG施工技术和施工能力国内一流[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3期

10 张伟;李弼正;常青;贾祥瑞;田丰谷;;浅析玉树LNG气化(接收)站总承包项目经验与教训[J];青海石油;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礼建;;船舶新能源应用LNG一马当先[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绿色造船与安全航运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魏彦;于成龙;高峰;胡云峰;王东锋;;LNG管线干燥处理施工技术研究[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费东;韦生;陈哲;田雷;吕志军;;浅谈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的低温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开发[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郑强;宋国俊;彭晓群;;发展LNG铁路运输 加快“气化西藏”步伐[A];油田炼化企业优化改造、节能增效技术交流会专刊--中国石油石化技术与装备[C];2014年

5 李晓琼;葛察忠;高树婷;;城市公共交通的绿色转型焦炉煤气制公交用LNG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6 ;车用LNG气瓶的夹层真空[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7 巨永林;顾妍;李秋英;;浮式LNG生产储卸装置关键设计技术对比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卫 沈瑞光;中石油建成国内最大LNG码头[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洋;马来西亚欲打造亚洲最大LNG交易中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汪s,

本文编号:1437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37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