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杏十三区套损井无通道报废后流场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09:56

  本文关键词: 地质模型 剩余油分布 流线场 压力场 层间窜流 出处:《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油田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展和开发水平的加深,油田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因强化采油措施的使用导致部分套管损坏和变形,给油田实际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进入中高含水开发后期的油藏,原始地层压力重新分布并进一步复杂化,给套管造成更大的破坏。只有重新认识油田开发后期的地层压力系统,不断完善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才能尽量避免套损情况的发生,减少油田开发过程中因套管损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杏十三区典型区块的地质数据、开发动态数据建立区块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对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历史拟合,在拟合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拟合质量采用虚拟井控制方法和含水分类拟合方法。通过分析拟合结果,综合描述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套损区井组流线数值模型,分析套损井无通道报废后对流线场、压力场的影响,对套损井无通道报废后引起的层间窜流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运用综合判别参数法给出评价报废井的窜流级别。在套损井区设计不同更新井部署方案进行模拟,预测不同开发方案的开发效果,完善注采系统,提高水驱波及系数,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供依据。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 due to the use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asures , some casing damage and deformation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use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asures .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蒲军宏;马金凯;;浅谈环空窜流的类型及成因[J];内江科技;2011年02期

2 李素芹;张晓斌;陈硕;;石南21井区窜流通道综合识别方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年09期

3 雷鹏;魏铭江;吕栋梁;;形状因子及窜流系数测试实验研究[J];内江科技;2014年05期

4 舒卫兵;许鹤华;刘唐伟;万菊英;;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非稳态窜流因子研究[J];力学学报;2014年01期

5 赵传峰;姜汉桥;张贤松;;窜流通道分级模糊评判方法及其在绥中36-1油田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0年06期

6 卢澍韬;杨钊;孟祥萍;曲悦铭;;利用窜流层提高蒸汽驱油效果数值模拟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06期

7 彭仕宓;史彦尧;韩涛;黄继新;李海燕;黎锡瑜;胡海涛;;油田高含水期窜流通道定量描述方法[J];石油学报;2007年05期

8 廉培庆;程林松;李琳琳;李珍;;裂缝性油藏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变化规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9期

9 赵东锋;廖新维;殷丹丹;赵晓亮;蔡振华;王欢;;基于可拓理论的裂缝性油藏井间窜流判别[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4期

10 华朝;林梅钦;李明远;杨柳;胡婷;;非均质砂岩油藏长期开采后的窜流规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耿站立;姜汉桥;陈民锋;董烈;;窜流通道内高速非达西流动规律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星;聚合物窜流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国新;杏十三区套损井无通道报废后流场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素芹;窜流通道综合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雷鹏;裂缝—孔隙型介质流体窜流系数测试理论及设备研发[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李\唁,

本文编号:1443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43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3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