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渤海海域A油田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发布时间:2018-01-20 07:20

  本文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数值模拟 夹层 储层构型 渤海海域 出处:《岩性油气藏》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分析并总结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高含水开发阶段的渤海海域A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储层夹层构型精细解剖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夹层以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为主,平均厚度小于1 m,表现为顺物源的"前积式"和垂直物源的"上拱式"展布样式。内部夹层的延伸规模、发育位置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和富集程度。夹层水平延伸距离越远,夹层底部区域剩余油的富集范围越大;在注采井与夹层配置方面,采油井钻遇夹层的情况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更大,夹层底部剩余油更为富集;在夹层和储层韵律性控制下,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分为夹层顶部富集型、夹层上下富集型和夹层底部富集型3种。该成果对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和实施稳油控水措施均提供了决策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under intercalation control, A oilfield in Bohai Sea area with high water cut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ine anatom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servoir interlayer configura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calation in Bohai A oilfield is dominated by muddy intercalation and physical intercalation, and the average thickness is less than 1 m. The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degree of residual oil are controlled by the extension scale and developmental position of inner intercalation, and the distance of horizontal extension of interlayer is further. The enrichment range of residual oil in the bottom of intercalation is larger; In the case of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s and intercalation, the intercalation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more greatly, and the remaining oil at the bottom of the interlayer is more enriched. Under the control of intercalation and reservoir rhythm,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interlay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enrichment type at the top of the intercalation.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enrichment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and the enrichment in the bottom of the intercalation. This result provides a decision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and tapping of potential in the later stage of the oilfiel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of stabilizing oil and controlling water.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海上油田丛式井网整体加密及综合调整油藏工程技术示范”(编号:2011ZX05057-001)和“渤海油田加密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技术示范”(编号:2016ZX05058-001)联合资助
【分类号】:TE53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油田注水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情况复杂,挖潜难度增大,夹层对于水淹程度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日益显著。前人对储层夹层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夹层的成因、分类和展布特征等方面[1-3],而对夹层的分布样式、夹层对剩余油控制作用等方面研究则相对较少。特别是由于层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梦茹;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2期

2 刘义坤;刘红卫;潘晓军;;一种结合个人经验判定剩余油分布的模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9期

3 王刚;周林;罗恒;;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1期

4 霍树义,李厚裕,徐金武;剩余油分布解释技术在胜利油区的应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4年02期

5 张淑娟,罗永胜,张亚娟,赵书怀;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潜力分析[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年01期

6 潘艇,周琦,朱学谦,严秋芬;文95块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和综合治理一体化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1期

7 汪立君,陈新军;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03年02期

8 孙孟茹,高树新;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杜庆龙,计秉玉,王元庆,杨会东,朱丽红;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单层剩余油分布[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10 孙晖,穆增辉,曲凡军,姚晨明;垦利油田垦12断块剩余油分布综合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原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确定剩余油分布[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世明;戴涛;陈燕虎;胡慧芳;;高非均质油藏高104-5区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杜庆军;陈月明;王静;;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预测剩余油平面分布[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炜;;据时延地层压力预测寻找剩余油分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学武;杨正明;齐亚东;李海波;熊生春;;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杜庆龙;计秉玉;程宝庆;;不同尺度下剩余油的形成与挖潜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谷建伟;;基于微观渗流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贺振华;胡光岷;黄德济;何建军;黄捍东;;裂缝油藏剩余油分布的3D地震检测和综合预测[A];“庆贺郭宗汾教授八十寿辰”暨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其红;李尚;张伟;韩晓冬;;海上低幅稠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E工业流体力学[C];2014年

10 王丽琼;岳大力;林煜;杨光;;辽河油田曙2-6-6区块杜家台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晓 巫波;精细挖潜剩余油添信心[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通讯员 张振强;地下“3D片” 地上细细看[N];中国石油报;2012年

3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罗霞;大港测试大力应用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4 李忠权;辽河沈采四道关提高措施效果[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孙清华 李英;“透视镜”中“捕活鱼”[N];中国石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浩;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侯创业;月海油田海南3块储层地质建模与剩余油分布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顺康;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微观实验与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邓瑞健;文东深层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5 李安琪;水淹层测井解释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刘卫;老油田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领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翟志伟;点坝砂体建筑结构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孙先达;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光明;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与开发调整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胡光义;CR油田综合一体化储层表征与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鹏;QHD32-6油田北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徐俊;临盘油田边底水油藏人工水驱提氋采收率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李晓东;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方案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叶峰;曙三区块剩余油分布与二次开发方案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王飞;屈家沟油区综合治理方案[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党蕾;文濮结合部深层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注采调整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纪淑琴;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周兴美;WQ地区数值模拟及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武迪迪;新站北部区块剩余油分析及注水措施调整建议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邓晴阳;新疆石南低渗透油藏水淹识别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47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47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