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底水气藏水平井水侵动态数学模型与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 缝洞型气藏 临界产量 水锥突破时间 渗透率变异模型 底水锥进 出处:《现代地质》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含有底水的气藏开发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采出,气井井底压力逐渐降低,底水会发生向上锥进的现象,严重影响产气。因此若能预先求得气井水侵动态,这对于开发底水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常规底水气藏不同,缝洞型底水气藏呈现出三重介质的特性,溶洞和天然裂缝较发育,其非均质性较强,气体渗流的过程更为复杂。通过采用渗透率变异处理储层中裂缝、溶洞的发育,考虑到裂缝和溶洞的存在仅改变了储集层的渗透率,同时在均质底水气藏水平井水锥动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渗透率变异理论建立了缝洞型底水气藏临界产量和水锥突破时间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所得公式可以近似求解缝洞型底水气藏中水平井的临界产量、见水时间以及见水位置,可用来指导实际缝洞型储层水平井的合理开发,延缓开发过程中底水锥进,延长见水时间,同时还可以确定见水位置为后续压锥及堵水调剖的实施提供依据。通过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以及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本方法研究的可靠性,数值模拟结果从直观上展示了缝洞型底水气藏水平井水锥研究的正确性。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gas reservoir development with bottom water, with the gas recovery, the bottom pressure of gas well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the bottom water will be tapered upward, 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gas production. Therefore, if we can get the water invasion performance of gas well in advance.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tom water gas reservoirs.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bottom water gas reservoirs, the fracture-cavity bottom water gas reservoir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iple medium, and the caverns and natural fractures are relatively developed, and their heterogeneity is strong. The process of gas percola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By using permeability variation to deal with the fractures in the reservoir, the development of cavities,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fractures and caverns, only changes the permeability of reservoir.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water cone performance of horizontal well in homogeneous bottom water gas reservoir, the formula of critical production and water cone breakthrough time of fractured bottom water gas 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permeability variation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the critical production rate, water breakthrough time and water location of horizontal wells in the fractured bottom water gas reservoir can be approximately solved. It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wells in the actual fractured and cavernous reservoirs, delay the bottom water con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long the water breakthrough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tion of water can be determin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bsequent pressure cone and profile control.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established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and actual production data.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correctn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water cone of the horizontal well in the fractured-cave bottom water gas reservoir.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高压有水气藏高效开发技术”(2016ZX05015-0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稠油、碳酸盐岩和致密油藏开发主体技术与应用潜力”(2016ZX05016-006)
【分类号】:TE37
【正文快照】: 0引言国内外很多气田为碳酸盐岩储层,储集体大多表现为缝洞型的特性,气田埋藏较深且大多数含有边底水,这使得这类型的气田的开发较常规砂岩有水气藏的开发难度大大增大,水侵动态规律的研究是碳酸盐岩储层有水气藏在开发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底水气藏水侵动态研究的主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松青;卢占国;孙华;;缝洞型介质内单相流体流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黄朝琴;姚军;李亚军;王晨晨;吕心瑞;;基于均匀化理论的缝洞型介质渗透性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9期
3 闫丰明;康毅力;孙凯;杜春朝;;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漏失模型及控制对策[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年03期
4 李隆新;吴锋;张烈辉;李允;;缝洞型底水油藏开发动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3年03期
5 刘得军;马中华;张颖颖;闫景富;艾清慧;;缝洞型储层随钻测井自适应有限元法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2期
6 刘莉莉;陈小凡;崔力公;;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含水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8年01期
7 赵永强;闫国亮;谭猛;;应用Darcy-Stokes方程求解缝洞型介质的渗透率[J];石油钻探技术;2010年04期
8 张烈辉;李成勇;刘启国;李允;;边界元理论在缝洞型非均质油藏渗流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年04期
9 李秀娟;黄广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注水替油开发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昱;魏宏让;;缝洞型底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一岚;康毅力;李大奇;杜春朝;李冬梅;;综合损害指数——评价缝洞型储层损害的一个新指标[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加恩;李亮;杨慧珠;;管流与渗流耦合流动理论研究初探[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陈振标;李军;张超谟;;测井新技术评价方法在缝洞型储层中的应用[A];湖北省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俊兴;;基于系统辨识的缝洞型油气藏刻画问题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成;张在金;胡中平;王立歆;徐颖;;缝洞型储层地震特征分析——以塔河6-7区为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爱疆;缝洞型储层测井综合评价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娟;缝洞型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与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王殿生;缝洞型介质流动机理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4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卢占国;缝洞型介质流体流动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马灵伟;塔中顺南地区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识别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7 李宗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模型与预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金泉;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及散射成像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金玉;缝洞型介质两相流动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高建申;高温高压缝洞型储层电阻率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闫国亮;基于均匀化方法的缝洞型介质单相和两相流渗透率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郑鑫平;高石梯缝洞型气藏气水渗流机理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6 马洪敏;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含泥缝洞型储层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7 唐潮;缝洞型油藏注水压降试井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0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5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