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压裂液残渣对不同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21 17:09

  本文关键词: 树脂覆膜砂 陶粒 导流能力 伤害机理 破胶液返排率 出处:《钻采工艺》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导流能力测试装置,测试了压力、温度和压裂液作用对陶粒和树脂覆膜砂填充层导流能力的影响,并对造成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破胶液返排后,无论对于陶粒还是树脂覆膜砂填充层的导流能力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分别降低了83.07%和69.26%。单独分析压力、温度和压裂液作用三个因素对两种填充层导流能力的影响,发现颗粒的破碎和运移以及破胶液残渣的滞留是造成陶粒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颗粒的变形是造成树脂覆膜砂填充层导流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陶粒填充层相比,树脂覆膜砂填充层中破胶液返排更加容易和彻底。
[Abstract]:The effects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fracturing fluid on the conductivity of ceramic and resin coated sand filled with sand were tested by using a flow conductivity test device. The reasons for the decrease of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filling layer were analyzed. After the reflux of the gumming liqui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filled layer of ceramic or resin coated sand was greatly reduced. The effects of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fracturing fluid on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two filling layers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fragmentation and migration of particles and the retention of the residue of the gumming liquid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rease of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eramsite filling layer. The deformation of the particle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the flow conductivity of the resin coated sand filling layer, which is easier and more thorough than that of the ceramsite filled layer.
【作者单位】: 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分类号】:TE357.12
【正文快照】: 全球有将近80%的油气资源储藏于非常规低渗储层[1-3]。为了提高油气储藏的采出率和稳定油气产量,绝大部分油气田已采用大规模的油气储层改造技术开采非常规油气储层。无论对于常规油气储层的改造还是非常规储层的开发,水力压裂无疑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技术[4-5]。压裂过程中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才能;翟光明;张光亚;王红军;张国生;李建忠;王兆明;温志新;马锋;梁英波;杨智;李欣;梁坤;;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趋势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1期

2 邹才能;杨智;张国生;侯连华;朱如凯;陶士振;袁选俊;董大忠;王玉满;郭秋麟;王岚;毕海滨;李登华;武娜;;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1期

3 吴国涛;胥云;杨振周;杨立峰;张静;;考虑支撑剂及其嵌入程度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J];天然气工业;2013年05期

4 刘彦学;王宝峰;刘建坤;;压裂液对低渗砂岩气藏的水敏性伤害实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3年01期

5 焦克波;;清洁压裂液导流能力伤害对比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1期

6 陈馥;林科君;王光平;杨晓春;;不同pH值下改性瓜胶压裂液的微观伤害机理[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0年02期

7 卢聪;郭建春;王文耀;邓燕;刘登峰;;支撑剂嵌入及对裂缝导流能力损害的实验[J];天然气工业;2008年02期

8 高旺来;何顺利;接金利;;覆膜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7年10期

9 王丽伟;蒙传幼;崔明月;邱晓慧;朱文;;压裂液残渣及支撑剂嵌入对裂缝伤害的影响[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年05期

10 陈馥;李钦;;压裂液伤害性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萌;陈欢;袁海云;徐鑫;杨英;Khlebnikov V.N.;Mishin A.S.;Antonov S.V.;;2000-2015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情况[J];国际石油经济;2017年03期

2 王薇;张淑侠;吕雷;李辉;司小明;魏彦林;;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7年01期

3 严向阳;王腾飞;李楠;徐永辉;何双喜;陈林;;砂岩储层无填砂水力裂缝导流能力计算模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7年01期

4 李连崇;黄波;李志超;张潦源;李明;左家强;;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数值模拟研究[J];广州化工;2017年04期

5 王宝萍;李艳承;董小刚;;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部山西组古沉积环境及烃源岩评价[J];非常规油气;2017年01期

6 严向阳;王腾飞;何双喜;申贝贝;徐永辉;陈林;;过量顶替液作业下压裂水平气井的产能模拟[J];岩性油气藏;2017年01期

7 陈小慧;;页岩油赋存状态与资源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3期

8 孙靖;宋永;王仕莉;薛晶晶;贾开富;常秋生;;准噶尔盆地深层致密油储层特征及致密化成因——以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年01期

9 王中学;秦升益;张士诚;;压裂液残渣对不同支撑剂导流能力的影响[J];钻采工艺;2017年01期

10 赵力彬;杨学君;昌伦杰;张同辉;孙雄伟;冯建伟;;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白垩系低孔砂岩储层“三重介质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前沿科技:天然气水合物试验性开采[J];海洋石油;2014年02期

2 童晓光;张光亚;王兆明;田作基;牛嘉玉;温志新;;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J];地学前缘;2014年03期

3 张光亚;温志新;梁英波;汪永华;王兆明;刘祚冬;;全球被动陆缘盆地构造沉积与油气成藏:以南大西洋周缘盆地为例[J];地学前缘;2014年03期

4 侯平;田作基;郑俊章;王兆明;吴义平;;中亚沉积盆地常规油气资源评价[J];地学前缘;2014年03期

5 邹才能;杨智;张国生;侯连华;朱如凯;陶士振;袁选俊;董大忠;王玉满;郭秋麟;王岚;毕海滨;李登华;武娜;;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聚集”理论认识及实践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1期

6 邹才能;陶士振;杨智;侯连华;袁选俊;朱如凯;贾进华;吴松涛;公言杰;高晓辉;王岚;汪洁;;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China:Discussion on Continuous Petroleum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13年05期

7 胡文瑞;鲍敬伟;胡滨;;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4期

8 邹才能;张国生;杨智;陶士振;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冉启全;李登华;王志平;;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4期

9 妥进才;张明峰;吴陈君;刘艳;陈茹;熊德明;;原位油气藏特征、形成机制及其资源潜力[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油气页岩分布与存储潜能和前景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士斌;张立刚;高铭泽;陈波涛;;清水不加砂压裂增产机理及导流能力测试[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6期

2 卢强;何岩峰;徐伟彬;田仁连;张峰;;体积压裂裂缝网络对导流能力的影响[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付永强,郭建春,赵金洲,刘永山;复杂岩性储层导流能力的实验研究—酸蚀导流能力[J];钻采工艺;2003年03期

4 吴顺林;李宪文;张矿生;唐梅荣;李向平;达引朋;;一种实现裂缝高导流能力的脉冲加砂压裂新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4年01期

5 李勇明;刘岩;王文耀;赵江玉;;气藏压裂提高裂缝有效导流能力的技术分析[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年02期

6 刘洪亮;翁惠辉;毛玉蓉;;导流能力测试系统的研制[J];石油仪器;2006年06期

7 焦春艳;何顺利;张海杰;刘华勋;;变导流能力下压裂井生产动态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曲占庆;黄德胜;杨阳;李小龙;李杨;;气藏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4年03期

9 黄禹忠;何红梅;孙光权;;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影响因素新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2年05期

10 温庆志,张士诚,王秀宇,朱松文;支撑裂缝长期导流能力数值计算[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天武;刘合;吴恒安;;低渗透率油藏复杂缝网结构的导流能力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杨焦生;王一兵;王宪花;陈艳鹏;王勃;;煤储层压裂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谭永生邋王维和;CDLY-2006长期导流能力测试装置填补新疆油田一项空白[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玉;塔河一间房组储层酸蚀导流能力与产能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东;致密气藏压裂直井导流能力对有效缝长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车星祥;裂缝剪切滑移导流能力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4 梁爽;朝阳沟油田压裂增产因素分析及应用界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52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52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5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