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

发布时间:2018-01-22 13:50

  本文关键词: 构造阶段 油气聚集 南沙海域 南海 出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据钻井、地震剖面、区域地质及磁异常条带分析解释,南沙海域及其邻区的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裂谷起始不整合面和破裂不整合面分隔,可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和后裂谷期3个构造阶段。大中型油气藏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南沙海域及邻区大中型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和油气田发育受构造阶段控制。(1)烃源岩发育具有分期、分区特征,礼乐盆地发育前裂谷期、裂谷1幕烃源岩;万安、曾母、西北巴拉望盆地发育裂谷2幕烃源岩,文莱-沙巴盆地发育后裂谷期烃源岩。(2)储层发育具有分期、分带特征,表现为外带老(裂谷2幕)、内带新(后裂谷期)。(3)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及构造-岩性地层等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大致具有内带以地层圈闭为主,外带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特征。(4)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具有外带砂岩富油气、内带碳酸盐岩富气特点。(5)南沙海域及邻区发育两个后裂谷期主含油气区,即东部巴兰三角洲砂岩背斜油气区和西部卢卡尼亚碳酸盐台地气区。其中,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要素组合为裂谷2幕烃源岩、后裂谷期碳酸盐岩储层和地层圈闭;大中型油气田则为后裂谷期烃源岩、砂岩储层和背斜圈闭。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rilling, seismic profile, regional geological and magnetic anomalie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ain sedimentary basins in Nansha Sea are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re separated by the initial unconformity surface of rift valley and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of ruptur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al stages: the pre-rift period, the rift period and the post-rift stage. The reservoir forming ele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fields in Nansha sea area and adjacent area are controlled by tectonic stage. Wanan, Zengmu, northwestern Palawan basin developed rift 2 episode source rock, Brunei-Shaba basin developed post-rift source rock. 2) the reservoir developed in stages and zonation, showing that the outer belt is old (rift 2 act). The new (post-rift) trap types in the inner belt include structure, lithostratigraphic trap and structure-lithostratigraphic complex trap, which are mainly stratigraphic traps.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outer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sandstones rich in oil and gas, and carbonate rocks in the inner zone. 5) two major oil and gas bearing areas of the post-rift period are developed in Nansha sea area and adjacent area. That is, the eastern Balan Delta sandstone anticline and the western Lukania carbonate platform area. The reservoir forming element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gas fields are rift 2 episode source rock, post-rift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stratigraphic trap. Large and medium oil and gas fields are source rocks,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anticline traps in the post-rift perio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5-005-03)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BJ081334)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菲律宾三大岩石圈板块的相互作用使南海地区成为新生代全球板块活动最复杂的地区之一(Hall,1998,2013)。多年来,南海作为构造复杂地区一直受到不同地学研究计划和油气勘探的高度关注(Sandal,1996;Todd et al.,1997;Madon et al.,1999;Shipboard 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红,金奎励;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指标及选取[J];地质地球化学;2000年02期

2 郭绍辉,李术元,陈志伟,秦匡宗;低熟烃源岩的超强混合溶剂抽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戴金星,刘德良,曹高社,秦胜飞;华北石油天然气烃源岩的确认及其地质矿产意义[J];地质通报;2002年06期

4 杜宏宇,王鸿雁,徐宗谦;马朗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地化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3年04期

5 周杰,李娜;有关烃源岩定量评价的几点意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宋一涛,廖永胜,张守春;半咸-咸水湖相烃源岩中两种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的测定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5年14期

7 高志勇;朱如凯;张兴阳;;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烃源岩沉积环境[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6期

8 王瑞;李季;蒋启贵;张彩明;;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烃源岩中轻烃的含量[J];岩矿测试;2008年05期

9 樊馥;叶文青;蔡进功;包于进;;烃源岩中粘土对有机质保存的研究进展[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3期

10 叶文青;蔡进功;樊馥;包于进;徐金鲤;;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级分离与有机碳分配[J];高校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孙永红;李景坤;宋兰斌;;杏深1井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包建平;朱翠山;唐友军;朱俊章;肖中尧;李梅;张秋茶;;判断烃源岩倾油倾气性的定量分析技术[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吴应琴;王永莉;雷天柱;张虹;高苑;孟培;王有孝;夏燕青;;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指标-姥鲛烷异构化指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国建英;马顺平;安霞;;测井信息解释烃源岩有机碳方法在廊固凹陷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陈中红;查明;;东营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应用[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宋桂侠;李振广;王成;徐春龙;;烃源岩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色谱-质谱特征[A];2005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立武;;烃源岩脱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方法[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8 蔡雄飞;冯庆来;顾松竹;;对上扬子北缘广元大隆组烃源岩的评价[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欣国;饶丹;贾存善;;周口中生界潜在烃源岩有效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张林晔;刘庆;张春荣;张守春;王茹;孔祥星;李政;;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层”的成烃与成藏[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建超;秦建中名列我国学科高被引作者[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江其勤 马中良;石勘院启动烃源岩生排烃机理研究[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江其勤;松辽盆地断陷层资源潜力巨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江其勤;四川盆地二叠系资源潜力研究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江其勤;石勘院甄别海相页岩成烃生物组合[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国朋飞;珠I坳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理及其成藏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郭绍辉;低熟烃源岩地质有机大分子结构与成烃机理研究[D];石油大学;1998年

3 李吉焱;火山流体对烃源岩生烃效应的评价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4 谈玉明;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因与勘探方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5 许君玉;惠民凹陷北部油气成藏动力系统与资源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肖中尧;哈得4油田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巨世昌;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成藏动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穆国栋;四川盆地海相地层可溶有机质成气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陈炜;沙三层与沙四层烃源岩排烃门限压力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王东坤;准噶尔盆地西缘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张鸾沣;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烃源岩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张本浩;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烃源岩铀富集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7 肖家乐;济源市虎岭—店留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守春;东营凹陷第三系烃源岩排烃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沈斌;羌塘盆地主要中生代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10 谢宏琴;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D];中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2001年



本文编号:1454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54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