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研究——以渤海海域中生界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3 19:30

  本文关键词: 火山岩 识别方法 常规测井 渤海海域 中生界 出处:《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分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同时研究区缺少成像、元素等特殊测井资料,岩性识别存在困难.以研究区钻井取心、壁心以及薄片鉴定为基础,探索了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并开展了组合应用.结果表明曲线特征法以定性描述为主,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交会图利用较少曲线,难以充分利用曲线信息,识别精度相对较低;决策树法与Bayes判别法综合多条曲线信息进行识别,判别精度较高,但决策树法对单条曲线细微变化响应敏感,岩性识别稳定性较差,而Bayes法综合利用多条曲线识别,判别精度较高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实际应用中通过决策树法与Bayes判别法的组合应用,同时利用曲线形态以及交会图判别结果进行约束,岩性识别精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Abstract]:Th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Bohai Sea area, and the rock type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area is lack of special logging data, such as imaging, elements and so on, so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is difficult to drill and coring in the study area.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wall core and thin slice, the method of volcanic lithology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nventional logging data is explored, and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ve characteristic method is mainly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which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human factor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full use of curve information and the accuracy of recognition is relatively low. The decision tree method and the Bayes discriminant method synthesizes many curve information to carry on the recognition, the discriminant precision is higher, but the decision tree method is sensitive to the single curve slight change response, the lithology recognition stability is poor. The Bayes method makes use of multiple curves to identify, so it has high accuracy and strong stability.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decision tree method and Bayes discriminant method is adop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racy of lithology recognition is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curve shape and the discriminant result of cross plot.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技术服务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6-002)资助
【分类号】:P618.13;P631.81
【正文快照】: 0引言 随着世界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储量需求,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将逐步成为油气储量、产量新的增长点(寇_g等,2010).近年来,我国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渤海湾盆地的火山岩勘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宋维海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明,,孟广武;渤海海域地震活动的预测与分析[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 王俊勤,刘育丰,吕悦军,彭燕菊,沙海军;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环境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3年02期

3 舟彤;;中海油在渤海海域获得两中型油气发现[J];中外能源;2009年04期

4 ;我国在渤海海域发现新油气可日产原油1900桶[J];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04期

5 邱楠生;魏刚;李翠翠;张媛;郭永华;;渤海海域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4期

6 蔡乾忠;渤海地区油气普查的成果及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9年03期

7 林曼曼;张勇;薛春汀;于开宁;刘珊珊;毕世普;胡刚;;环渤海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评价[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年06期

8 余一欣;周心怀;徐长贵;吕丁友;魏刚;王桂华;;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2期

9 姜培海,唐文辉;渤海海域稠油油田(藏)特征及勘探意义[J];特种油气藏;1998年03期

10 姜培海;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的思索[J];中国石油勘探;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华;;烃源条件对渤海海域天然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的新认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运倩茹;沈琴;;渤海海域主要油气藏油源、充注与运移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姜培海;徐长贵;杨波;;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史回顾与其重要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田立新;;地球物理技术在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左银辉;邱楠生;;渤海海域热史及烃源灶演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文志刚;唐友军;徐耀辉;李浮萍;别旭伟;;渤海海域中西部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杨纪磊;任志勇;吴馨;曲日涛;赵都菁;姚雅琴;;渤海海域古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及其应用[A];全国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年会、全国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赖维成;徐长贵;于水;周心怀;;渤海海域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及其应用[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段九春;贺清;;渤海海域上第三系河流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10 田亚;吴国强;吕修祥;周心怀;;渤海海域莱州湾地区郯庐走滑断裂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欣华;渤海勘探项目获奖名副其实[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 庞雄奇;掀开渤海海域烃源岩分布面纱[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春花;渤海海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8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58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