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罗257井区稳产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 边底水 高含水 开发效果 稳产对策 出处:《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姬塬油田罗257井区侏罗系油藏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且边底水较为发育,经过多年注水开发,目前井区存在含水上升速度快,水淹井不断增多,产能损失严重,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井网适应性差、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等问题。本文以油藏精细描述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油藏开发动态和含水上升规律;针对井区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油井见水来源,并从多个方面分析油井见水原因,确定研究区含水上升主要受到边底水、注入水和井网系统的影响;评价井区水驱开发效果及注入水利用率和地层能量保持水平;综合油藏工程、矿场统计、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确定出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包括底水发育区与底水不发育区合理单井产量、采油速度、注采压力系统和注采比为之后稳产对策打下基础。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以剩余油饱和度和地层压力分布状况为基础,提出罗257井区稳产对策,内容包括:治理高含水井和低产井,调整菱形反九点井网为排状注水。研究结果表明,措施方案增油6.5万吨,提高采收率2.3%,提高井区产量,减缓含水上升速度,从而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Abstract]:Jurassic reservoir in Luo257 well area of Jiyuan Oilfield is a typical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the edge and bottom water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After years of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there exists a rapid rise rate of water cut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waterlogged wells in the well area. The production loss is serious, the production degree of water drive reserves is low, the adaptability of well pattern is poor, and the level of formation pressure is low. This paper is based on fine description of reservoir and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 performance data. Analysis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and water cut rising law;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ll area, the water source of oil well is analyzed, and the reason of oil well water discovery is analyzed from many aspect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rise of water cut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ide and bottom water, injection water and well pattern system.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effect of water drive in well area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injection water and the level of formation energy maintenance; Comprehensive reservoir engineering, field statist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including the bottom water development area and the bottom water undeveloped area reasonable single well production, oil recovery speed.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pressure system and the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stable production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remaining oil saturation and forma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stable production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Luo257 well area. The contents include: controlling high water cut well and low production well, adjusting rhombic reverse nine-spot well pattern to row water injec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sure scheme increases oil production by 65,000 tons, increases oil recovery by 2.3and improves well area production. The rise rate of water cut is slowed down, thus providing decision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eservoirs.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任一,李艳明,齐红霞;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油间水成因分析[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任一;李艳明;齐红霞;;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油间水成因分析[J];吐哈油气;2004年01期
3 白优;周宇君;胡瑞;杨青;;陕西乔沟湾地区侏罗系油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辽宁化工;2011年06期
4 李正伟;王二营;时文祥;;长庆油田樊学地区侏罗系油藏增产配套工艺措施研究[J];化工管理;2014年05期
5 孙宝京,周文胜,薛兆杰,魏新辉,关悦;特高含水期井网适应性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7期
6 裴素安;;断块油藏合理井网论证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7 王伯军;张士诚;李莉;;基于地应力场的井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3期
8 吕爱民;姚军;范海军;杜殿发;;海上油田矢量井网研究初探[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3期
9 王力;;朝阳沟油田井网潜力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1期
10 刘志森;刘德华;;模糊数学在元48井区井网选择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凯;冯立勇;金绍臣;张斌;陈建宏;王碧涛;马国梁;魏向军;;靖安侏罗系油藏开发特征及稳产技术研究[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维;蒋钧;王逸群;姚莉莉;胡方芳;孙典豪;;彭阳侏罗系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肖前华;杨正明;徐轩;田文博;张亚蒲;;较均质特低渗透砂岩平板大模型井网适应性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杨龙;李世辉;王改娥;袁国伟;贾剑波;贾晓伟;;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长6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张卫华;姚运生;李家明;梅建昌;;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A];2007年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摘要集[C];2007年
6 郑伟;姜汉桥;陈民锋;涂兴万;马佳;;水平井井网渗流场分析及井间距的确定[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田文博;杨正明;徐轩;肖前华;滕起;;特低渗透油藏矩形井网有效驱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乞照;张建娜;罗仁敏;刘燕妮;张志鹏;李福军;;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姬塬油田长2油藏综合治理中的应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朱维耀;王志平;;不同井型矢量井网产能计算新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卫华;王秋良;李井冈;罗俊秋;郭熙枝;;三峡井网水位潮汐差异与含水层参数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孙国华 通讯员 刘贞喜;全市地下水盐动态监测井网检查完成[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2 姜化明 高爱霞;胜利东辛井网优化成稳产法宝[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邹水平;稳定东部:井网治理事半功倍[N];中国石化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刘国安;油藏精细描述给老油田带来什么[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许峰;经营油藏就是经营我们的明天[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王庆辉;激发高龄油藏新活力[N];中国石化报;2013年
7 记者 李长开 通讯员 王亚洲;“数字油藏”助力“水落油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杨雪松;华北采三油藏建模初显威力[N];中国石油报;2004年
9 通讯员 刘孝胜邋黄玉红;靠技术提高开发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7年
10 刘国安 通讯员 张咏;大港第二轮油藏精细描述又显功效[N];中国石油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艳昌;杏南扶杨油层有效开发方式及过渡带井网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孙联中;考虑压裂缝的低渗透油藏井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罗婷婷;陕北地区A油田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藏表征与数值模拟[D];西北大学;2016年
4 汤昌福;面积井网油藏流线模拟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谢俊;高含水油藏注聚合物后油藏精细描述与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陈林媛;高渗透、高含水油藏气水交替驱替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郭立波;长井段多油层油藏剩余油评价与方案调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秦文龙;旦八油区长4+5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杨承林;东濮凹陷文33块沙二下油藏精细描述与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刘峰;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油井产能及合理井网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云刚;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罗257井区稳产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2 姬陆陆;胡153区块侏罗系油藏油井堵水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3 代仲奇;虎狼峁区长6油田开发方式及井网适应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高建武;王家川油田平崾岘区块注水开发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5 陈晓冬;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层系、井网适应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郑云;川口油田刘渠区长4+5层开发技术对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李晓雪;ZQ低渗透油藏CO_2驱井网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何斌;M15-1区块水平井开发规律及井网适应性评价[D];燕山大学;2016年
9 张景涛;大庆M15-1区混合井网注采参数及开发指标优化[D];燕山大学;2016年
10 王吉晨;黑A区块压裂水平井井网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60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6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