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合成天然气过程能量转换分析
本文关键词: 煤制合成天然气 加压气化 粗煤气变换 低温甲醇洗 甲烷化 (火用)分析 能量转换 出处:《煤炭转化》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火用)分析法及黑箱模型理论,针对规模为14亿m~3/a的煤制合成天然气的工艺设计,对其主要工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不同工段及整个工艺的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气化工段的普遍(火用)效率最低,甲醇洗工段的普遍(火用)效率最高,分别为84.75%和98.90%,系统的(火用)损失主要发生在气化工段,占整个工艺(火用)损失的77.78%;变换、甲醇洗和甲烷化工段分别占整个工艺(火用)损失的5.49%,4.04%和12.68%;在气化工段,增加副产蒸汽压力对于提高(火用)效率效果并不明显,提高(火用)效率应着重改善气化炉和洗涤冷却器的操作条件;对于甲烷化工段,增加副产蒸汽压力能明显提高(火用)效率,同时也能增大副产蒸汽量.
[Abstract]:Based on exergy analysis and black-box model theory, the main sections of synthetic natural gas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design of coal synthetic natural gas with a scale of 1.4 billion mm2 / 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l exergy efficiency of gasification section is the lowest, and that of methanol washing section is the highest. The exergy losses of the system mainly occurred in the gasification section, accounting for 77.78% of the exergy losses of the whole process. Shift, methanol washing and methane chemical section account for 5.494.04% and 12.68% of the total exergy loss respectively; In the gasification section, the increase of by-product steam pressure is not obvious to improve the exergy efficiency, so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gasifier and scrubber cooler. For methane chemical section, increasing by-product steam pressure can obviously improve exergy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by-product steam quantity.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新疆煤炭洁净转化与化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新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14101)
【分类号】:TE665.3
【正文快照】: 0引言煤制合成天然气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能量转换过程[1-2],对其进行流分析[3]能明确能量转化、传递和损失的情况,为改进流程、提高能量利用率指明方向.汪洋等[4]对气流床煤气化系统进行能量和分析,认为气化系统最大损失发生在气化和激冷过程.周运逵[5]确定了半水煤气变换工段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萍;刘月娥;朱文坚;张静;鲍喜军;黄雪莉;;煤制气甲烷化过程能量利用评价方法比较[J];能源化工;2015年03期
2 赵冬;冯霄;王东亮;;煤制天然气过程模拟与分析[J];化工进展;2015年04期
3 邱朋华;陈希叶;李丹丹;徐健健;;准东煤气化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煤炭转化;2015年01期
4 崔国星;盛新;张丽华;;Shell粉煤气化系统的(火用)热力学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0年03期
5 徐春霞;徐振刚;步学朋;戢绪国;;煤焦与CO_2及水蒸气气化特性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2007年06期
6 汪洋;于广锁;代正华;梁钦锋;于遵宏;;气流床煤气化系统的热力学分析[J];化学工程;2007年02期
7 周运逵;变换过程的有效能分析[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袁一;刘新彦;;合成氨生产系统的焓和计算[J];化工设计;1993年05期
9 黄克权;煤气化工艺过程的特性评述[J];煤炭转化;1989年01期
10 钱三鸿,杨东华;复杂物质化学(火用)的计算模型及计算式[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敬;黄雪莉;潘毅;;煤制合成天然气过程能量转换分析[J];煤炭转化;2017年02期
2 李京;赵立前;冯伟;;中国煤制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现状[J];天然气与石油;2017年01期
3 路旭阳;王平艳;王海龙;刘谋盛;祁子丁;;脱腐植酸昭通褐煤残渣的热解特性[J];煤炭转化;2017年01期
4 宋维健;宋国良;齐晓宾;吕清刚;;准东高钠煤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年06期
5 谢昌亚;王云刚;赵钦新;陈衡;马海东;;准东煤热解特性及气化活性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6 车德勇;孙艳雪;李少华;;松木屑与褐煤流化床共气化过程的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6年04期
7 金涛;张守玉;施登宇;裴育峰;;高钠煤调湿后微波脱钠处理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6年04期
8 王小波;冯宜鹏;刘安琪;赵增立;李海滨;陈勇;;城市生活垃圾气化粗燃气与甲烷气流床高温重整制合成气模拟计算[J];现代化工;2016年01期
9 孙丽萍;刘月娥;朱文坚;张静;鲍喜军;黄雪莉;;煤制气甲烷化过程能量利用评价方法比较[J];能源化工;2015年03期
10 谭心舜;程乐斯;贾小平;毕荣山;;德士古煤气化工艺CO_2排放分析[J];化工进展;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靖;熊杰;赵海波;;IGCC电站的过程模拟和性能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2 黄雪莉;刘娜;;新疆准东煤气化过程的模拟优化[J];煤炭转化;2012年03期
3 吕剑淮;宿凤明;;煤气化半显热回收串联水煤气变换反应流程的优化[J];节能技术;2012年03期
4 宿凤明;米文真;;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显热回收流程的优化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2年03期
5 龙凤乐;张强;杨肖曦;冯洪庆;贾少磊;;火用分析方法在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能耗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2011年01期
6 杨忠灿;刘家利;何红光;;新疆准东煤特性研究及其锅炉选型[J];热力发电;2010年08期
7 付国忠;陈超;;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及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经济性分析[J];中外能源;2010年06期
8 崔国星;盛新;张丽华;;Shell粉煤气化系统的(火用)热力学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0年03期
9 崔国星;王文生;张启卫;;型煤移动床富氧连续气化系统的热力学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10 黄智贤;邱挺;吴燕翔;;天然气制烯烃发电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火用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辉;;以煤为原料合成天然气技术发展前景分析[J];煤;2009年09期
2 王旭;李现勇;;煤制合成天然气发电系统技术和前景分析[J];洁净煤技术;2010年04期
3 Roger Detman.C.F.Braun ,C O.Alhambra Calif. ,谢鸿飞 ,吴静贤;由煤炭制取合成天然气六种方法的经济分析——以标准条件为基准进行比较,示出成本范围、产品价格及工艺改进的余地[J];煤炭转化;1979年01期
4 ;我国研制开发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年08期
5 ;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关键技术获突破[J];工业催化;2010年10期
6 杨伯伦;李星星;伊春海;蒋雪冬;张勇;周晓奇;;合成天然气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1期
7 ;文摘[J];城市公用事业;2012年01期
8 刘永健;何畅;冯霄;王季秋;李安学;;煤制合成天然气装置能耗分析与节能途径探讨[J];化工进展;2013年01期
9 M.I.Greene,赵振本;快速加氢热介技术应用于从煤生产苯、乙烯、合成天然气的工艺设想[J];煤炭转化;1981年01期
10 ;由煤制取马达燃料和合成天然气[J];煤炭转化;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国辉;肖军;沈来宏;;生物质基合成天然气(BioSNG)的生命周期评价[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2 王志伟;常中飞;姚润生;;低温甲烷工艺制取天然气技术经济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荣;伊犁诞生首个煤制合成天然气国家标准[N];伊犁日报(汉);2014年
2 记者 谢昭萍 高俊昌;煤制天然气将有法可依[N];中国化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军;碳氢尾气合成天然气多方受益[N];中国化工报;2011年
4 记者 王乐意;我首创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新技术[N];中国化工报;2011年
5 ;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技术获突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记者 李林霞 通讯员 史文利;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获得新途径[N];山西日报;2011年
7 盛利;国内首套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工业示范装置将投产[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记者 李秋怡;具备工业化条件 领先全球[N];四川日报;2010年
9 记者 盛利;国内首套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工业示范装置投产[N];科技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张莉玮 张秀艳 记者 郭京泉;焦炉气合成天然气预还原催化剂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廊坊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敏斐;合成天然气汽液相平衡及液化脱氢流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姚月华;系统集成方法在几个典型工艺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8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6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