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北洼陷沙三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影响因素 孤北洼陷 出处:《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孤北洼陷沙三段具有多个物源体系,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之一,由于埋深大,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受沉积类型、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物源体系的储层物性特征有所差异。沉积类型不仅制约原始物性,同时也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相同的成岩阶段,不同的沉积类型以及相同沉积类型不同微相物性同样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扇三角洲相储层物性最好,近岸水下扇相次之;扇三角洲以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最优。不同物源体系受埋深、岩石学特征、搬运距离等差异性的影响,因而在成岩作用阶段、成岩类型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不断对储层进行差异性改造,最终导致垦东物源、孤岛物源物性较好,长堤物源次之,埕东物源相对较差。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rovenance system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Gubei sag,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target strata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ecause of the large buried depth,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relatively poor,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sedimentary type, diagenesis and other facto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rovenance systems are different. Sedimentary types not only restrict the primitive phys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affect the late diagenesis. The same diagenesis stage. Different sedimentary types and the same sedimentary types have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microfacies, which are manifested in the bes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an delta facies reservoir, followed by subaqueous fan facies near shore.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estuarine bar in the front edge of fan delta are optimal. The different provenance systems are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buried depth, petrology and transport distance, so they are in the diagenesis stage. The diagenetic type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these factors make the reservoir be transformed differently, resulting in the source of the east source of reclamation,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isolated island source is better, the material source of the long embankment is the second, and the source of the material source of the Chengdong reservoir is relatively poor.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孤北洼陷的勘探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勘探程度较高,目前已发现古近系、新近系等多套含油层系,其中古近系沙三段是主要含油层系之一[1-3],占全区已发现储量的70%。具多套横向变化快、连通性差的储层,到目前为止对储层的展布规律认识比较清楚,但对不同物源体系的储层物性特征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朱玉双;牛小兵;梁晓伟;淡卫东;;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3期
2 李启涛;;孤北洼陷西部沙三段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12年05期
3 尚婷;陈刚;李文厚;吴海燕;王若谷;张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黄探区延长组长6段物源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1期
4 林向洋;苏玉平;郑建平;马强;张明民;;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复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6期
5 贺静;冯胜斌;黄静;袁效奇;韩鹏;李廷艳;;物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6砂岩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J];沉积学报;2011年01期
6 邱隆伟;符晶;杨勇强;王新征;蔡宏兴;;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东潜山周缘地区沙河街组等时地层对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7 邱隆伟;黄双泉;;民丰洼陷沙三段孔隙发育特征及储层物性主控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8 王艳忠;操应长;宋国奇;隋风贵;;东营凹陷古近系深部碎屑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李德勇;张金亮;覃利娟;;惠民凹陷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阳显文;孤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悦;;孤北洼陷沙三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2期
2 赵栋;魏小龙;李耀龙;袁义东;;鄂尔多斯盆地R地区长6储层成岩演化与孔隙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7年01期
3 赵煜;孙卫;桑宇;陈强;;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不同类型成岩相微观渗流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7年01期
4 丁圣;;高邮凹陷南断阶阜一段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J];地质学刊;2016年04期
5 曾小明;张辉;邹明生;于佳;莫冯阳;陈晓武;;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流三段物源分析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6期
6 路智勇;韩学辉;张欣;孙婷;王建伟;李宇志;赵海燕;;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7 操应长;姜伟;王艳忠;金杰华;徐涛;葸克来;陈林;;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5期
8 王波;杨香华;朱红涛;曾智伟;胡孝林;许晓明;;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三叠系Mungaroo组砂岩储层物性和主控因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5期
9 井攀;陈彦梅;徐芳艮;百成钢;黄加力;黎凌川;张平;;某区块火山岩岩性技术识别[J];辽宁化工;2016年08期
10 魏玮;蒋有录;杨德相;刘华;王鑫;;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河间洼槽古近系砂岩储层成岩—成藏耦合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斌;侯加根;孙卫;;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及孔隙演化定量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2 吕成福;陈国俊;张功成;杜贵超;王琪;李超;李伟;陈吉;;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3 公繁浩;鲍志东;季汉成;范正平;刘丽;伍星;;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储层成岩非均质性[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康立明;苏道敏;曹林川;;鄂尔多斯盆地元城地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5 黄芸;马志亮;陈勇;袁波;王军;吴玉萍;;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浊积扇系统成藏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2期
6 董凤娟;孙卫;陈文武;姚江荣;;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以丘陵油田三间房组储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公繁浩;鲍志东;刘丽;伍星;;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J];世界地质;2010年04期
8 苏玉平;郑建平;Griffin William L;汤华云;O'Reilly Suzanne Y;林向洋;;东准噶尔盆地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及Hf同位素研究[J];科学通报;2010年30期
9 陈国俊;吕成福;王琪;杜贵超;陈吉;;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J];石油学报;2010年04期
10 高辉;孙卫;;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定量表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茜;孙卫;任大忠;王海彤;;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盒8段储层物性特征[J];地下水;2013年05期
2 叶宁;;鄂北塔巴庙地区山2段储层物性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11期
3 任颖惠;何康宁;周朝旭;;华庆地区长6-3储层物性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3期
4 贾存富;蒋龙;;垦东521储层物性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2期
5 李建明;秦璐;徐论勋;汪弦;;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永生;傅雪海;常明华;张新生;;河北省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张峰;王建民;高亚罡;迟静;杨杰;张佳;;志丹地区南部长6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辽宁化工;2011年04期
8 李松;汤达祯;许浩;杨紫;;贵州省织金、纳雍地区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雷霄雨;侯中健;李鑫;武凡皓;付景华;;辽河西部凹陷齐108块莲花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3期
10 孙盛涛;吴财芳;付英娟;刘忠浩;杜磊;袁磊;;阳泉矿区15号煤层储层物性特征研究[J];煤;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卫军;白卫卫;郭艳琴;;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正;傅雪海;王可新;申建;;潞安矿区屯留井田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3 王成;杨峰平;印长海;邵红梅;洪淑新;孙先达;;徐深1与徐深6井砾岩段储层物性特征差异原因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张小东;刘炎昊;张子戌;王利丽;刘浩;;焦作煤田煤储层物性特征评价及控气因素[A];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2009年
,本文编号:1472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7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