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D84区块热采井硫化氢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2 09:54

  本文关键词: 稠油热采 硫化氢 形成机理 治理技术 出处:《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辽河油田特油公司D84稠油区块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原油物性差,属超稠油,具有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随着特油公司热采技术的推广,伴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逐年上升,毒性大且具有腐蚀性,存在严重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隐患。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开展了热采井硫化氢形成机理及治理技术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研究成果:伴生气中的硫化氢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稠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水热降解释放;二是地层原生矿物或入井工作流体中的硫酸根化合物发生水热还原化学反应。初步探讨了硫化氢生成反应的机理,找到影响硫化氢生成的主要因素是热采时间、温度、稠油中硫化物类型、地层水中硫酸根含量和开采方式。研究了两项硫化氢治理措施:一是将开放式稠油集输工艺流程改为密闭式集输流程,杜绝了含硫化氢的伴生气的外排;二是采用干法脱硫工艺,使处理后的净化伴生气中硫化氢含量达到20mg/m3以下。
[Abstract]:The heavy oil block D84 of Liaohe Oilfield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ude oil, high viscosity and high content of glial asphaltene.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gas in the associated ga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is highly toxic and corrosive, and there are serious personal safety and production safety risks. In view of the above actual situati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hydrogen sulfide in thermal recovery wells have been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hydrogen sulfide in associated gas mainly comes from two sources: one is the hydrothermal degradation and release of sulfur compounds in heavy oil; The second is the hydrothermal reduction chemical reaction of the sulfate compound in the formation primary mineral or well working fluid.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reac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and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is found to be the thermal recovery time. Temperature, sulfide type in heavy oil, sulphate content in formation water and recovery method. Two measures of hydrogen sulfide treatment are studied: one is to change the open heavy oil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 into the closed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process. Eliminating the efflux of the associated gas containing hydrogen sulfide; Second, the dry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s used to make the hydrogen sulfide content in the purified associated gas below 20 mg / m ~ 3.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其慧,谢泽英,李运峰,李洪涛,李成章;热采井开发影响因素[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6期

2 曲慧,郭祥元,燕中庆,李红梅,马洪亮;通过综合治理边底水侵来降低热采井综合含水[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5期

3 吕瑞琪;许明;;热采井井筒热应力耦合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4 郑超;刘建军;何翔;薛强;;热采井不同注汽速率的储层压力场数值模拟[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高连新,金烨,张居勤,严雪荣;优质热采井用石油套管的研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6 马新玉,袁美,徐东,王树海;提高热采井多轮次吞吐经济效益的配套措施[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2期

7 纪佑军;刘建军;程林松;廉培庆;;基于热-流-固耦合的热采井受力数值计算[J];工程力学;2011年03期

8 毛东风,崔孝秉,张宏;热采井首次注蒸汽后井筒应力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1998年02期

9 王富民,马传忠,隋建国,刘利梅;中二北热采井转周工艺优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5期

10 韩来聚;贾江鸿;闫振来;;基于应变的热采井套管设计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秉仁;卢小庆;方华;张冬梅;;高强度热采井专用套管TP100H的开发[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杜元龙;张广卿;;稠油热采直流式蒸汽发生锅炉早期腐蚀裂开原因的研究[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3 门艳萍;宋志丽;;石油伴生气的综合利用[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斌;王荣杰;魏世俊;;采油厂稠油热采配套技术的应用[A];胜利南区稠油开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占春;王曼;魏立军;王林平;;油田伴生气回收装置的改进与完善[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6 韩生军;陈康林;王卫忠;赵琪;李文娟;文波;刘春林;;姬源油田伴生气综合利用研究[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崔卫东;蒋龙;肖凤英;;密闭取心检查井在稠油热采中后期的作用——以孤岛油田中二北稠油热采馆5~(3+4)为例[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李秋英;巨永林;;海上油田伴生气液化流程设计及火用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石伟华;黄东;;天然气发电机组在纯梁采油厂的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油气储运系统节能降耗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康林;崔建军;关克明;龙雄云;武天纳;冯军科;;提高油田伴生气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金云;华菱衡钢高抗扭热采井套管成功下井[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任厚毅 岳振玉;国内首口热采井不压井作业现场试验获成功[N];中国能源报;2013年

3 通讯员 张希文 雷廷和;河南油田首次热采井复杂取换套管获得成功[N];现代物流报;2005年

4 贾新青;胜利孤岛厂稠油热采节节攀升[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郑水平;中深层稠油热采通过国家科技奖初评[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王金法 贾新青;稠油热采:以温度化解黑金“心结”[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吴学兰;俄拟提油伴生气价[N];中国石化报;2001年

8 曹东良 陈延瑞;志丹县石油伴生气综合利用初显成效[N];延安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李顺祥 鲁健 记者 张云普;大庆测试稠油热采技术获油田科技创新一等奖[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尚松峰;苏丹6区伴生气工程按期机械完工[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永贵;注蒸汽热采井套管强度理论与试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孙彬彬;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及找矿技术规范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陈新民;稠油热采工程中的热—流—变形耦合模型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段友智;稠油热采化学调驱复合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滔;欢西油田热采井套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杨杰;热采井套管应力的弹塑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6年

3 张孝;热采井套管损坏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4 叶延胜;热采井外加厚套管受力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郝明;热采井套管强度计算方法与损伤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6 王晓军;热采井抗高温封固剂试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7 刘旭彤;双微传播舆情反转现象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8 朱磊;注蒸汽热采井套管及螺纹热应力分析及强度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9 李万斌;稠油热采双管封隔器关键问题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10 袁婧;稠油热采复合泡沫调剖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1484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84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