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应变响应统计特征的海洋立管损伤诊断方法

发布时间:2018-02-05 17:04

  本文关键词: 海洋立管 损伤诊断 应变响应 统计特征 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海洋立管的实际服役环境和现有监测技术水平,发展一种基于应变响应统计特征的损伤诊断方法。推导以应变测量单元为基础的细长梁式结构应变响应与结构模态参数的映射关系,提出连续测试数据的均方根应变作为海洋立管的损伤特征参量。针对损伤程度较小或量测噪声影响较大可能引起的损伤误判,根据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利用小波去噪和分解处理该损伤特征参量的空间域数据,进而实现准确地损伤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某张力腿式平台顶部张紧式立管的数值模拟;依据损伤诊断策略对假定布设应变传感器的上部500个应变测量单元分析得到上述损伤特征参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立管局部刚度下降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对单、多处损伤的损伤判别和定位的效果良好,损伤诊断效果受量测噪声以及服役工况和顶张力等因素变化的影响较小,可为相关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Abstract]:Consider the actual service environment and exist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level of marine riser. A damage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response is developed and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 response and modal parameters of slender beam structure based on strain measurement unit is derived. The root mean square strain (RMS) of continuous measurement data is proposed as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marine riser. According to the 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theory, the damage misjudgment may be caused by less damage degree or greater influence of measurement noise. Wavelet denoising and decomposing are used to deal with the spatial data of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the damage location is realized accurately. On this basi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tension leg platform top tension-tight riser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amage diagnosis strategy, the above damag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upper 500 strain measurement elements of the supposed strain sens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the local stiffness decline of the tube. For single or multiple injuries, the effect of damage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is good, and the damage diagnosis effect is less affected by measurement noise, service conditions and top tension and other factors. 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013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15572072)
【分类号】:TE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邵萍;郝占峰;韩红飞;张佳程;章兰珠;;基于应变模态差和神经网络的管道损伤识别[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5年02期

2 许学瑞;帅健;肖伟生;;滑坡多发区管道应变监测应变计安装方法[J];油气储运;2010年10期

3 吴智深;李素贞;ADEWUYI A.P.;;基于应变分布响应的模态分析理论与应用[J];科技导报;2010年08期

4 李德葆;实验应变/应力模态分析若干问题的进展评述[J];振动与冲击;1996年01期

5 李德葆,诸葛鸿程,王波;实验应变模态分析原理和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晗;宋汉文;;应变模态分析及其与位移模态的关系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年04期

2 顾箭峰;邬晓光;姚玉玲;;神经网络法剔除结构损伤检测中的温变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3 何婷婷;李芳;;FSAE赛车车架系统的模态分析及动态性能评价[J];机电工程;2016年02期

4 徐震;;长输油气管道融雪性漂管治理与监测[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5年08期

5 龚治国;赵鹏;高润东;;基于应变模态的网架结构损伤识别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4期

6 施宁;白路遥;马云宾;李亮亮;徐涛;庚琳;;长输管道隧道穿越区管体安全监测方法[J];油气储运;2015年04期

7 韩乃杰;张浩;吴向飞;张运波;;基于应变模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中外公路;2015年01期

8 李德春;练继建;苏芳;李成业;;D-S证据理论的改进算法及其在导墙结构损伤定位中的应用验证[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5年01期

9 练章富;李风雷;;滑坡带埋地管道力学强度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文欢;吕泳;朱四荣;;基于应变模态测试的复合材料梁的刚度识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于菲;刁延松;佟显能;张启亮;;基于振型差值曲率与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结构损伤识别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10期

2 范建设;郑飞;许金余;;基于模态应变能与神经网络的地下拱形结构损伤诊断[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1年03期

3 蒋济同;于红理;;基于应变模态差的海洋平台构件的损伤识别研究[J];灾害学;2010年S1期

4 李艳萍;冼国栋;王维斌;马廷霞;李辉;;管道应力应变监测试验规程研究[J];油气储运;2008年10期

5 赵卓;王晓阳;梁军;;基于模态分析和神经网络的裂缝损伤识别[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2期

6 孙宗光;高赞明;倪一清;;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构件及损伤程度识别[J];工程力学;2006年02期

7 王步宇;;结构损伤的分形神经网络检测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5年04期

8 陈素文,李国强;人工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1年02期

9 李德葆;关于模态分析中若干问题的理解[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晓林;王法利;邢春雷;董晓政;娄敏;;驳船横荡运动下海洋立管的动力响应[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3期

2 王波;何宁;陈国龙;;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的混合立管[J];中国海洋平台;2013年01期

3 董众兵;赵连仲;杨贵林;;立管流动研究的发展[J];化学工程师;1992年03期

4 郭磊;段梦兰;张新虎;张玉;汤珂;杨磊;;新型深水立管悬挂装置减振及疲劳抑制效果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14年01期

5 罗勇,乔文清;再生催化剂立管流动受阻故障分析和措施[J];石油化工;2001年10期

6 乐丛欢;丁红岩;董国海;宋青武;刘会勋;;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海洋立管破坏失效风险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2期

7 胡显伟;段梦兰;张九菊;刘培林;孙晶晶;桂津;;卷轴铺设中立管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参数控制[J];石油机械;2012年04期

8 郭海燕;李相环;张永波;李效民;李朋;;海洋立管抑振装置优化布置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姜峰;吴天龙;曹鑫;;深海悬链线立管分段安全评估方法与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13年10期

10 石爱军,陈丙瑜,夏麟培,孙国刚;立管-翼阀系统的研究Ⅱ.负压下立管-翼阀系统的最小松动气量[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丽萍;齐博;;塔式立管拖航分析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胡知辉;段梦兰;曹静;陈景皓;段庆全;;深水立管监测技术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孙丽萍;聂武;;海洋立管的静稳定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4 李丽娜;段梦兰;陈邦敏;;新型深水立管安装机具设计及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晓贤;刘亮;范会渠;许亮斌;徐阳;贾旭;;深水悬链线立管涡激疲劳损伤预报[A];2010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周媛;陈先;梁忠旭;吴则华;;浮筒材料在深水技术开发海洋立管中的应用(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7 孟庆飞;黄维平;;深水钢悬链线立管S形铺设局部分析方法[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8 白兴兰;黄维平;;深水钢悬链线立管非线性有限元静力分析[A];第七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李伟;段梦兰;曹静;沙勇;李光銮;;深水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振动响应动力特性[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10 魏东泽;黄维平;;深水刚性立管与弹性立管涡激振动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伟;基于响应面方法的立管结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张日曦;深水钢质立管弯曲抑制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高云;钢悬链式立管疲劳损伤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朋;深水海洋输流立管涡激振动及干涉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刘娟;考虑刚体摆动的钢悬链式立管出平面运动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王盛炜;海洋自由立管重入井的运动策略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张杰;深海立管参激—涡激联合振动与疲劳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吴学敏;考虑大变形的深水立管涡激振动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林琳;绕圆柱湍流场发展及立管涡激振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邓瑞;海洋立管系统的应力磁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梓鑫;波流联合作用下海洋立管载荷与响应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2 潘佳;深水立管涡激振动响应和疲劳损伤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金鹏;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管土作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宋祥龙;立管间接—靶式喷嘴复合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实验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5 华毓江;深海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底土体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覃振东;环境荷载对钢悬链线立管影响的参数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余承龙;内波场中海洋立管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徐兴振;基于裂纹损伤的新型复合立管剩余强度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9 姚锐;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管土作用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10 林先炜;钢悬链线立管动力响应的参数分析与管段重量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92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92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c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