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俄罗斯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模式

发布时间:2018-02-05 20:20

  本文关键词: 俄罗斯 叠合盆地 烃源岩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出处:《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俄罗斯区域构造演化复杂,含油气盆地类型众多,油气地质特征和资源规模彼此差异巨大,盆地间缺少横向对比研究。基于最新的IHS数据库,通过对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总结了1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盆地类型划分、油气地质条件类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成藏模式,指明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盆地。综合分析表明:俄罗斯含油气盆地具有以发育叠合盆地为主、单旋回盆地伴生的特点;存在4期主力烃源岩、4套主要成藏组合和3种成藏模式,储量发现规模受控于成藏模式,其中单旋回盆地封闭型成藏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其次分别为叠合盆地中的调整型成藏和改造型成藏。
[Abstract]:The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of Russia is complicated,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petroliferous basin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scale of oil and gas differ greatly from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a lack of horizontal correlation between basins. Based on the latest IHS databa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ctonic evolution, sedimentary filling and basic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14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the analogy of hydrocarb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Russia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imposed basins and the concomitant formation of single-cycle basins. There are 4 ma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nd 4 sets of main reservoir formation assemblages and 3 types of reservoir forming models. The discovery scale of reserves is controlled by the reservoir forming model, among which the closed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single cycle basin are the most abundant. The second is the adjustment reservoir formation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and the reformed reservoir 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亚太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及未来战略发展方向”(2011ZX05028-00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油大学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J];化工学报;2001年11期

2 王开扬;;江苏黄桥二氧化碳气田及其成藏模式[J];海洋地质动态;2006年04期

3 史翠娥;;潍北凹陷成藏模式探讨[J];内江科技;2013年04期

4 孙雅林;;油成藏模式及对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9期

5 何大双;侯读杰;施和生;朱俊章;张鹏辉;;白云深水凹陷成藏体系划分与成藏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2期

6 孙平;王勃;孙粉锦;郑贵强;李贵中;王红岩;刘洪林;邓泽;;中国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研究[J];石油学报;2009年05期

7 徐根旺,韩建华,陈桂香,于芳,刘吉明;垦西地区油气田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4期

8 张金华;魏伟;魏兴华;肖佳蕊;王培;;祁连山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模式分析[J];中国矿业;2014年04期

9 赵政权;刘凤芸;侯守探;黄忠能;陈忠;李岳胜;;冀中南部晋县凹陷成藏模式研究与应用——以晋县凹陷高村构造带赵76区块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10 李君;吴晓东;王东良;姜燕华;高阳;杨慎;莫午零;;裂解气成因特征及成藏模式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轶;;安徽阜阳地区可能的成藏模式探讨[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2 刘池洋;;中国小型含油气盆地类型与油气赋存[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3 柳益群;杨晚;周鼎武;冯乔;郝建荣;;新疆北部含油气盆地几个重要的沉积学问题[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康永尚;王捷;;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成藏作用[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5 王家林;吴健生;王一新;陈冰;于鹏;范兴才;;含油气盆地深层的综合地球物理反演方法[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李春光;;高地温在含油气盆地中的石油地质意义[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赵克斌;;中石化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特征研究[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8 杨锡彬;蒋忠惕;;青南藏北地区的主要含油气盆地与区内构造体系的成生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6)[C];1987年

9 罗金海;;天山与塔里木、中亚含油气盆地的关系探讨[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赵孟军;宋岩;柳少波;秦胜飞;;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过程综合分析方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江其勤;含油气盆地动态分析研究项目获奖[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郜建军邋江其勤;前陆类含油气盆地共性研究专著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记者  夏静 通讯员  汤波 冯舒;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研究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栋;济阳坳陷CO_2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王锋;阳信洼陷油气生成与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高喜龙;埕岛油田埕北30潜山储层评价与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4 熊利平;伊犁含油气盆地综合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5 彭晓蕾;含油气盆地中岩浆活动对砂岩的改造[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凝;大庆油田安达向斜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赵志辉;辽河牛心坨地区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何薛钢;子北涧峪岔油田理138井区长6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4 韩连滨;东营凹陷永新地区古近系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王必金;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6 左友东;含油气盆地勘探多方案决策蒙特卡罗模拟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7 高璇;松辽盆地安达断陷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成藏规律与成藏模式[D];吉林大学;2013年

8 郝建光;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9 胡雄;柴北缘南八仙—马海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模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10 臧雅琼;我国含油气盆地CO_2地质封存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492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92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