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单元的致密砂岩气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以川中广安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本文关键词: 流动单元 致密砂岩气 渗透率 核磁共振测井 Swanson参数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出处:《岩性油气藏》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四川盆地广安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储层非均质性极强,使得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差,难以通过单一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回归模型准确计算渗透率。因此,利用859块标准柱塞样物性分析数据,根据流动单元指数(FZI)由小到大,划分出了5类流动单元,并建立了相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统计回归模型,每种类型流动单元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良好。为了使用这组分类统计模型,需要连续的FZI来划分整个目的层段的流动单元类型。为此,选择了20块典型样品开展高压压汞与核磁共振联测实验。基于联测实验数据,得到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计算Swanson参数、利用Swanson参数计算储层品质因子(RQI)、利用RQI计算FZI的转换模型,实现了FZI的连续定量评价,最终实现了研究区致密砂岩气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连续划分及其渗透率的测井评价。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计算FZI与岩心分析FZI较为接近,该方法可有效解决FZI连续定量评价的问题;相比于单一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回归模型与核磁Coates模型,流动单元分类的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渗透率吻合度更高,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渗透率测井评价的准确度。上述方法在类似的致密砂岩气储层渗透率测井评价中具有推广价值。
[Abstract]:The heterogeneity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n Xujiahe formation in Guang'an area of Sichuan Basin is very strong, which mak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poor,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permeability through a single regression model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Based on the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data of 859 standard plunger samples, five types of flow units a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flow unit index (FZI) from small to lar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tistical regression model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s established.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each type of flow unit are well correlated. In order to use this set of classified statistical models, continuous FZI is required to divide the flow unit types of the entire target layer. Twenty typical samples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combined data, the Swanson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NMR logging, the reservoir quality factor (RQI) was calculated by Swanson parameters, and the conversion model of FZI was calculated by RQI. The continuou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ZI is realized. Finally, the continuous division of flow unit type and the logging evaluation of permeability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are realized. The fiel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ZI calculat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 is close to the core analysis FZI.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regression model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the nuclear magnetic field (Coates) model,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permeability calculated by flow unit classification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re analysis permeability than that of single regression model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nuclear magnetic field (Coates) model,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inuou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FZI.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ermeability logging evaluation, and the above metho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the similar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permeability logging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测试公司;
【基金】: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盆地大型碳酸盐岩气田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52)资助
【分类号】:P618.13;P63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振良,姜红霞,谢丛姣;海上油井井间流动单元预测方法[J];海洋石油;2001年04期
2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濮53块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3期
3 梁光迅,张建英,阚立岩,魏娟,王强;沈67块流动单元划分[J];特种油气藏;2002年S1期
4 张福明,邵才瑞,刘洪涛,李元江;一种基于流动单元自动识别的分层新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5期
5 窦松江,于兴河,李才雄;流动单元研究在北大港油田中的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1期
6 谢俊,武英利,梁会珍,张万里;应用流动单元寻找油田有利挖潜区的新思路[J];西北地质;2004年04期
7 王志高,靳彦欣;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1期
8 尹太举,张昌民,王寿平,李中超,赵红静;濮53块流动单元评价[J];石油学报;2005年05期
9 张吉,张烈辉,郭建新,唐静;灰色识别法在单井流动单元预测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年01期
10 姚合法;林承焰;靳秀菊;申本科;张治国;何善斌;;多参数判别流动单元的方法探讨[J];沉积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明;李洪奇;邵才瑞;李元江;刘洪涛;;一种流动单元自动分层新方法[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代金友;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张春雷;;枣南油田储层中流动单元构成及开采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柳少波;公言杰;范俊佳;姜林;洪峰;;致密砂岩气流体系统演化及其对天然气分布的控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周义军;付守献;郭亚斌;强敏;;致密砂岩气地震储层表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晓辉;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解伟;梁晓伟;闫林;赵蕾;;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张松扬;黄国骞;秦绪英;;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识别及评价标准研究[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焦宝;秦智;郑锡;焦滔;李军健;李晓芳;朱丽萍;高彦博;于博;罗仁敏;;姬塬油田黄57区长8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张松扬;;塔巴庙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层测井特征参数评价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黎家盆;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贺海;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朱玉双;油层伤害对岩性油藏流动单元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马岭油田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3 张吉;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4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锋德;低渗含裂缝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及综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王军;中原油田濮53断块流动单元划分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孙明;元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夏国朝;枣园复杂断块低流度油藏特征及稳产措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古娜;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陈刚;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物质分布规律与储层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希燕;华庆地区长6_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迪;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任葛;树32块主力油层微幅度构造及流动单元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王怀远;杏北开发区萨葡高油层组沉积[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王曦莎;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勇;百21井区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流动单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郭晓博;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分类评价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8 徐博;扶余油田中38区块杨大城子油层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9 李松泽;高集油田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10 甘永年;扶余油田西25-20区块流动单元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27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2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