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异常酸洗作用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长石消失事件
本文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长石消失 热异常酸洗事件 出处:《地质学报》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砂岩储层普遍具有低长石、溶蚀孔隙发育的特点,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地层条件下高温高压真实砂岩岩芯的酸溶溶蚀实验等手段,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分析,研究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长石大面积消失事件的机理。认为早白垩世"热异常酸性流体酸洗地层事件"导致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中长石大面积溶蚀消失,形成广泛分布的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长石的分布与埋深无关,热演化程度的差异直接控制长石的消亡与否。据此,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岩演化及长石溶蚀消失次生溶孔发育模式。
[Abstract]:The Upper Paleozoic coal-series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Ordos Basin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low feldspar and developed dissolution por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ructural and thermal evolution history of Ordos Basin, the acid dissolution and erosion experiments of real sandstone core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re carried out under stratigraphic conditions. The mechanism of large area disappearance of feldspar in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 strata is studi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cid fluid acid washing event" in early Cretaceous resulted in large area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in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 strata. The distribution of feldspar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depth of burying,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rmal evolution directly controls the percolation of feldspar.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of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measure strata and the secondary dissolution pore development model of feldspar dissolution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Ordos Basi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11ZX05044;2011ZX05007-0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E-1301)联合资助成果
【分类号】:P534.4;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林,夏新宇,戴金星,洪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00年02期
2 吴春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测井地质评价[J];特种油气藏;2004年01期
3 李锦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J];石油化工应用;2008年06期
4 王辛;周文;谢润成;李正健;;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地化特征与气源追踪[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年02期
5 郭福祥;;滇西上古生界分区和板块构造[J];云南地质;1985年03期
6 赵林,夏新宇,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与聚集[J];地质地球化学;2000年03期
7 付金华;段晓文;姜英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法[J];中国石油勘探;2001年04期
8 袁志祥;陈洪德;陈英毅;;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高产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仲东;过敏;李良;惠宽洋;永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低压力异常及其与产气性的关系[J];矿物岩石;2006年04期
10 郑松;陶伟;袁玉松;邹艳荣;王云鹏;赵长毅;胡圣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灶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张水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少南;许寿永;林甲兴;杨德骊;;上古生界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3 罗霞;李剑;单秀琴;马成华;刘锐蛾;张永昌;戴金星;;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杨华;张文正;李剑锋;昝川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胡宗全;朱建辉;;渤海湾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潜力[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郑茂华;沈金松;;鄂北上古生界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与评价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磊;刘池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测井层序地层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冉利民;;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与产能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郑和荣;胡宗全;;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条件对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苗建宇;李文厚;;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代俭科;埕岛上古生界两层段试获油气流[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张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新层系[N];中国石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平;鄂尔多斯盆地横山—靖边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王伟力;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张蔚红;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李仲东;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压力异常及其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过敏;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德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袁志祥;论塔巴庙上古生界隐蔽气藏[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志武;华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储层地质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姜烨;鄂尔多斯中东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深盆气储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延安气田延气2-延128井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测井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胡维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杨明明;延长东区上古生界盒8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王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马玉龙;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构造演化、岩性与裂缝形成关系浅析[D];西北大学;2015年
6 王方超;大港油田中南部上古生界沉积相分析及储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7 王新;延长东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天然气分布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张飞;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气层测井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舒广强;冀中坳陷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史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e鹐,
本文编号:1529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2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