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东湾坳陷辽中南洼旅大16油田原油特征差异与成藏过程

发布时间:2018-02-26 04:24

  本文关键词: 原油差异 油气成藏过程 强弱走滑特征 辽东湾坳陷 成藏期次 出处:《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辽中南洼旅大16油田原油具有差异成藏、互补富集的特征。为了分析成藏模式,探寻富集规律,利用原油空间分布特征、地化分析、包裹体测试资料和测井资料裂缝识别等方法和技术,对不同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层位的原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次级构造单元油层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单走滑主控挤压构造单元油主要富集在下部成藏组合,双走滑主控叠覆伸展构造单元油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组合,上下成藏组合的原油成熟度和来源也具有明显差异;东营组末期沙三段烃源岩成熟,为东三段储层提供油源,明化镇组晚期沙一、二段烃源岩成熟,共同为储层提供原油;断裂活跃区油源断层发育,东一段、东二上亚段为主要含油层,断裂惰性区浅层油源断裂不发育,东三段为主要含油层,多期油气充注和不同断裂特征控制原油富集。
[Abstract]:The crude oil of Lida 16 oilfiel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Liaoning Provi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complementary enrichmen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servoir formation model, explore the enrichment law, util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de oil, and make geochemistry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 in different secondary structural units and different horizons are analyzed by means and techniques of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of inclusion test data and logg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layers in secondary structural units. The oil of the single strike-slip main control compressional structural unit is mainly enriched in the lower reservoir formation assemblage, and the oil of the double strike-slip main overlying extensional structural un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reservoir formation assemblage, and the crude oil maturity and sourc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oil accumulation assemblages are also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he late stage of Dongying formation,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 formation mature, which provides oil source for the reservoir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East,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mature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Minghuazhen formation, and together provide crude oil for the reservoir. The upper submember of East II is the main oil-bearing zone, the shallow oil-source fault is not developed in the fault-inert zone, and the east third member is the main oil-bearing zone. The multi-stage oil and gas filling and different fault characteristics control the oil enrichment.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2011ZX05023-00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连选;董树强;董吉田;;辽东湾的波谱分析[J];海岸工程;1989年02期

2 宋有强;辽东湾北部岸带温、盐分布基本特征[J];海洋通报;1990年03期

3 陈伟斌;辽东湾固定冰形态特征与成因初探[J];海洋环境科学;1990年04期

4 曲丽梅;姚德;丛丕福;;辽东湾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评价[J];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5 王昆;王年斌;;辽东湾海域水体污染物输运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年04期

6 任玉民;赵岩;魏晓敏;;辽东湾岸段潮滩盐土的形成及其特性[J];盐碱地利用;1987年04期

7 宋珊;;辽东湾海底泥温调查[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0年03期

8 郎东海;;对辽东湾浅海井口保护结构设计的几点认识[J];中国海洋平台;1991年06期

9 陈国忠;一个预报辽东湾东北部冰情趋势的方法[J];海洋预报;1986年02期

10 符文侠,李光天,何宝林,刘国贤;辽东湾潮滩及滨下动力地貌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溪平;王英艺;韩菲;郝艺;刘颖颖;;辽东湾及国内外海湾富营养化和油类污染研究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介冬梅;张景奇;王刘奎;;辽东湾北岸岸线稳定性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婧;王爱勇;刘修泽;;辽东湾海域涉海油田工程建设对生物资源的影响[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8: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中的物理过程论文集[C];2014年

5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7:海洋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6 岳保静;栾锡武;;用旁扫声纳研究辽东湾海底地形与新生代构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阎锡臣;蒋雪梅;;辽东湾石油平台井场海洋环境调查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菲;刁士民;郎咸明;;辽东湾全海域环境质量与GDP变化趋势概述[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9 韩菲;张文浩;冷雪飞;张静;;辽东湾近岸水质与沿岸GDP增长指标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邹亚荣;;辽东湾数据融合技术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冬;辽东湾变清不是梦[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高刚 刘立杉;八万张照片见证辽东湾成长[N];辽宁日报;2012年

3 研究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提升代表履职水平 助推辽东湾大发展[N];盘锦日报;2014年

4 记者 秦丽娜;集中力量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辽东湾新区全面提速发展[N];盘锦日报;2014年

5 记者 江恰;副省长薛恒来盘调研辽东湾疏港高速建设情况[N];盘锦日报;2014年

6 首席记者 赵艳;辽东湾新区抓实问题整改推进发展建设行稳致远[N];盘锦日报;2014年

7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地推进辽东湾开发建设[N];盘锦日报;2014年

8 实习生 周英;专家释疑:“冰圈”首现辽东湾[N];科技日报;2011年

9 宋宝文 刘宇;辽东湾新区工商全方位跟踪式服务小微企业[N];盘锦日报;2014年

10 首席记者 王双;辽东湾新区项目签约234亿元[N];盘锦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聪;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动态耦合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ZK;渤中—辽东湾坳陷超压成因及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孔祥鹏;辽东湾顶自净能力季节变化与排污调控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京鹏;辽东湾晚第四纪以来沉积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娄迪;岸线变化对辽东湾水环境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胡雪明;辽东湾水质数值模拟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徐东浩;辽东湾海域现代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丁倩;辽东湾地区大气和土壤中多氯联苯组分特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杨克基;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7 许振强;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环境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王忆非;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年

9 孙洪光;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解丽;基于环境容量的辽东湾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36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36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