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构造裂隙填图技术的煤储层裂隙发育特征预测与验证

发布时间:2018-03-01 00:15

  本文关键词: 构造裂隙填图 破碎等级 煤储层构造裂隙 煤层气开发 出处:《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构造裂隙填图技术,在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地表围岩中实测了388个观测点,根据观测点构造裂隙的发育特征划分破碎等级,预测了地下煤储层构造裂隙的优势方向和发育特征,并利用6口煤层气井的产量数据、压裂曲线和井径扩大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表围岩中观测点破碎等级较高的区块,煤储层内构造裂隙系统发育,天然裂隙联通情况良好,渗透率较高,煤层气井产量较高,压裂曲线的形态以先高后低型和波浪型为主,井径扩大率一般大于15%以上;观测点破碎等级低的区块,煤储层内构造裂隙系统发育不足或严重不足,天然裂隙联通情况较差,渗透率较低,煤层气产量为中产或低产,压裂曲线的形态为上升型,井径扩大率一般小于7%。利用该方法预测煤储层构造裂隙发育特征与工程数据吻合度较高,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有类似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开发区块煤储层裂隙系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技术。
[Abstract]:Based on structural fissure mapping technique, 388 observation points were measured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Baiyanghe mining area in Fukang, Xinjiang.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in observation points, the fracture grades were classified. The dominant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in underground coal reservoirs are predicted, and the production data of 6 coalbed gas wells, fracturing curves and hole diameter expansion rate are used to verify the results.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system in coal reservoir is developed, the natural fracture is connected well, the permeability is high, the production of coalbed gas well is high, the fracture curve is mainly high first and then low and wave type, the diameter expansion rate is generally more than 15%; The fracture system in the coal reservoir is not developed enough or seriously enough, the natural fracture connection is poor, the permeability is low, the coal bed methane production is middle or low, and the fracturing curve is of ascending type. The expansion rate of well diameter is generally less than 7.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reliable in predicting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eservoir and engineering data. It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new technology for prediction of coal reservoir fracture system in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blocks with simi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67006-002)资助
【分类号】:TD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乾;刘大锰;姚艳斌;王磊;郭晓茜;;基于无量纲裂缝导流能力的煤储层压裂效果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2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吸附能力的耦合效应及控制因素[J];地学前缘;2012年04期

3 段连秀,王生维,张明,陈斌;河东煤田煤储层中气胀节理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J];地球科学;1999年01期

4 翟雷;;煤储层压力与埋藏深度的相关性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年03期

5 叶建平,史保生,张春才;中国煤储层渗透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煤炭学报;1999年02期

6 秦勇,傅雪海,叶建平,林大扬,唐书恒,李贵中;中国煤储层岩石物理学因素控气特征及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7 高敏;蔡文渊;罗安银;刘百舟;张莉莉;袁文娟;雷卓;;用测井资料评价煤储层顶底板封盖性的方法[J];中国煤层气;2012年05期

8 秦勇;傅雪海;吴财芳;傅国友;卜英英;;高煤级煤储层弹性自调节作用及其成藏效应[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9 孟召平;侯泉林;;高煤级煤储层渗透性与应力耦合模型及控制机理[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10 叶建平;煤岩特性对平顶山矿区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初探[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可新;潘树仁;吴加和;傅雪海;;中国褐煤储层的力学特征[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2 曾家瑶;吴财芳;;黔西-滇东地区煤储层渗透性特征及其地质控制因素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征;袁远;王孝亮;熊先钺;王安民;;煤储层水力压裂中压力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张金波;吴财芳;;恩洪矿区煤储层特征、含气特征及勘探开发建议[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闫涛滔;渭北煤层气示范区煤储层成藏演化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洲;围岩与煤储层裂隙对应关系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陈立超;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压裂裂缝延展机制及充填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许小凯;煤层气直井排采中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压降传播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宋金星;煤储层表面改性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群;延川南煤储层地应力条件及其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2年

7 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8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王琳琳;煤储层节理发育非均质性评价的构造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为喜;基于角点网格的煤储层三维建模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有坤;贵州松河龙潭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强化机理与工艺[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李臣臣;沁南煤储层裂缝渗透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牛严伟;超临界CO_2注入无烟煤储层引起的渗透率变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张鹏;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贾颐昆;沁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环境对煤储层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黄陈成;郑庄区块煤储层精细地质建模与有利区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刘炎杰;低渗透煤储层酸化改造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邵长奎;煤储层开发三相态含气量动态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孙义敏;高岭石/水分散体系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9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49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f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