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压裂技术对江西相山热液铀矿成因的启示
本文选题:水力压裂 切入点:隐爆碎屑岩 出处:《现代地质》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水力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采的关键技术,水力压裂技术对江西相山热液铀矿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华南相山矿田火山侵入岩浆活动频繁,在不同类型的侵入岩成岩的晚期发生了明显的隐爆作用,产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中的热液铀矿床,铀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侵入杂岩本身,铀的搬运主要是以碳酸铀酰络合物形式沿隐爆裂隙进行,铀的沉淀是隐爆地震发生后的降压作用引起的,隐爆碎屑岩是主要的成矿地质体,水力压裂是铀成矿的动力学机制,铀矿化是隐爆作用的必然产物。
[Abstract]: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shale gas min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provides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genetic study of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s in Xiangshan, Jiangxi Province. The volcanic intrusive magma activity is frequent in Xiangshan Orefield, South China. In the late stages of diagenesi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rusive rocks, obvious cryptoexplosion occurred, and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s occurred in the Xiangshan volcanic intrusive complex. The uranium and other ore-forming material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volcanic intrusive complex itself. The transport of uranium is mainly carried out in the form of uranyl carbonate complex along the crypto-explosive fracture, the precipitation of uranium is caused by the depressurization after the occurrences of the concealed explosion earthquake, the crypto-explosive clastic rock is the main ore-forming geological body,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i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cryptoexplosion.
【作者单位】: 核工业270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基金】:中核集团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LCD116)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248) 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项目(赣才字2012-1号)
【分类号】:P619.14;TE3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寿孙;;相山矿田成矿远景初步论证[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2 刘富军;姜勇彪;吴志春;;相山及其邻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邵飞;邹茂卿;许健俊;毛玉峰;吕川;聂斌;;相山铀矿田攻深找盲之浅见[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林子瑜;李子颖;龙期华;张士红;;相山铀矿田三维地质新认识[J];铀矿地质;2013年04期
5 郑光高;吕古贤;胡宝群;曹小兵;;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构造与矿化垂直分带特征[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6 周文斌,,李学礼;相山铀矿田成矿古水文地质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1995年01期
7 许军才;黄临平;;位场反演在相山火山岩型铀矿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年01期
8 张士红;;相山铀矿田航空伽玛能谱场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9 徐海江;单林;;相山及其邻区火山岩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10 张万良;邹茂卿;;相山矿田铀多金属成矿条件分析[J];铀矿地质;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文静;;相山南部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方根显;;重磁三维精细反演与相山找矿方向[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林子瑜;李子颖;龙期华;张士红;;相山铀矿田三维地质新认识[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程纪星;曹寿孙;乔宝强;谢国发;周玉龙;;相山铀矿田岩石电性特征及其引发的猜想[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张玉燕;李子颖;黄志章;李秀珍;修晓茜;;江西相山矿田铀与多金属元素关系研究[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周叶;魏祥荣;林舸;;江西相山铀矿田数值模拟研究[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邱爱金;;相山铀矿田山区重力与攻深找盲[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8 龙期华;冯必达;;重力资料深层次处理在研究相山矿田基底特征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胡荣泉;;相山铀矿田深部找矿实践与前景[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邱林飞;欧光习;张建锋;张敏;;江西相山居隆庵铀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地球化学证据[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万蓬;相山地区岩浆演化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5年
2 张万良;相山地区后遥感应用技术示范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06年
3 陈越;相山铀矿田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地质结构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4年
4 杨庆坤;江西相山矿田岩浆作用与铀多金属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孟艳宁;相山矿田西部铀钍矿床的成矿机理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治武;相山火山盆地北部地区构造特征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寅翔;江西相山地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综合成矿预测[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聪;相山火山盆地主要断裂构造特征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4 饶泽煌;江西相山铀矿田基性岩特征及意义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5 彭泽露;江西省相山铀矿田遥感蚀变提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6 黄锡强;江西相山铀矿田热液蚀变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7 吴玉;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8 邱林飞;相山居隆庵矿床铀成矿流体特征及其识别标志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592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9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