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深部煤层气储层微观结构及储渗机理

发布时间:2018-03-12 19:23

  本文选题:煤层气储层 切入点:微观结构 出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北京大安山煤矿和阜新五龙矿煤层气储层样本的微观结构,分析了煤层孔隙和裂隙的类型、大小、连通等结构特征及结构与煤层气储集和渗流间的关系,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基于扫描图片提取并分析了煤层孔隙度.结果表明:北京大安山煤矿煤层气储层样本是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性储层,以微孔隙、极微孔隙、微裂隙、极微裂隙为主;阜新五龙矿煤层气储层样本是典型的高孔隙度、高渗透性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存在大孔、大裂隙,孔隙之间和孔、裂隙间连通性好,十分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产出;煤层中孔隙较多、孔径适中的结构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储集,煤层中大孔和裂隙有利于煤层气的游离储集,煤层中裂隙延伸长而宽,孔隙间连通,孔、裂隙相沟通的结构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运移.
[Abstract]:The microstructure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samples in Beijing Da'anshan Coal Mine and Fuxin Wulong Mine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types, sizes and connections of pores and fractures in coal seam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and percolation were analyzed. The coal seam porosity is extrac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scanning images by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bed methane reservoir samples in Da'anshan Coal Mine in Beijing are typical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ith micropores, very micro pores and micro fractures. The samples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in Wulong Mine of Fuxin are typical high porosity,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 various pore types, large pores, large fractures, good connectivity between pores and pores, It is very favorable for the seepage and produ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the structure of pore size is favorable to the adsorption and storage of CBM, the large hole and fissure in coal seam is favorable to the free storage of CBM, and the crack in coal seam extends long and wide. The structur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ores, pores and fissures is favorable to the seepage and migr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4138,51574136,51304103)
【分类号】:P618.13;TE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蔚远江,杨起,刘大锰,黄文辉;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1期

2 王忠勤;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1年03期

3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储层描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2期

4 郗宝华;;我国煤层气储层特点及主控地质因素[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振华;孙晗森;乔伟刚;;煤层气储层特征及钻井液选择[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6 孔锐;张哨楠;;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的选择[J];地质通报;2012年04期

7 王涛,黄文涛;江西省丰城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J];江西地质;2001年02期

8 刘丽民;苏现波;李金海;;河南省煤层气储层压力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5期

9 徐刚;杜文凤;冀超辉;;基于证据理论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4期

10 桑浩田;;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群;;国外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亮;黄晓明;赵玉峰;刘一楠;刘天授;;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盛强;;煤体变形对煤层气储层比表面积影响的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姚艳斌;刘大锰;刘志华;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要素与评价体系[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唐书恒;陈春琳;王爱国;蒋平生;;华北煤层气储层研究与评价[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6 林亮;姚勇;黄晓明;;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孔渗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科;万金彬;苗秀英;杨玲;赵建斌;王明方;;基于遗传算法的煤层多矿物测井评价方法[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海波;煤层气储层开采条件的地震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3 黄兆辉;高阶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乔磊;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与产能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祁雪梅;煤层气储层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6 蔡益栋;煤层气储层物性动态演化及对产能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耀;煤层气储层密度测井环境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张瑞;煤层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代爽玲;和顺地区煤层气储层2D3C地震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侯丁根;贵州松河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解冲雷;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CL区延安组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6 郑军;煤层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董维武;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郭凯;低渗煤层气储层压裂参数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景兴鹏;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松航;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层物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1602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02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9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