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页岩气滑脱、扩散传输机理耦合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15 09:29

  本文选题:页岩气 切入点:扩散 出处:《物理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页岩气流动计算中所用耦合机理不同的现状,且为了厘清滑脱和各种扩散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的方法,根据定义和微观运动机制对滑脱和各种扩散进行了分析,然后在考虑吸附层页岩气分子所占空间对气体流动影响的情况下,提出了"壁联扩散"的概念来表征克努森扩散和表面扩散的总效应,并指出壁联扩散和滑脱效应等同,由此提出了壁联扩散和滑脱效应在流动计算中可互换而不重复叠加的耦合新方法.实例验证表明,当毛细管半径从5 nm增大到2000 nm,壁联扩散和滑脱效应的质量通量相对误差较小,在绝大部分范围内都小于10%,且在整个孔径范围内两者平均值相差1.4×10~(-6)kg·m~(-2)·s~(-1),即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仅为5.8%,该方法可以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考虑到参数选取、机理数学模型有待完善等方面的影响,新方法的论证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壁联扩散的提出具有实际开发意义和多重研究意义,耦合新方法的提出阐明了滑脱和各种扩散之间的关系,防止了页岩纳米级孔隙中流动机理的重复叠加,能较好改变页岩气流动计算耦合方法不一致的现状,为页岩气开发定量计算指明新方向.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coupling mechanisms used in shale gas flow calculation, an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ippage and various diffusion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are used first. The slippage and various diffusion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and microscopic motion mechanism, and the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adsorbed shale gas molecules on the gas flow, The concept of "wall diffusion" is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total effect of Knudsen diffusion and surface diffusion,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wall diffusion and slip effect are equivalent. Therefore, a new coupling method of interchangeable diffusion and slip effect in flow calculation without repeated superposition is proposed. When the capillary radius is increased from 5 nm to 2 000 nm, the relative error of mass flux of wall diffusion and slippage is small. In most cases, the average value is less than 1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verage values is 1.4 脳 10 ~ (-6) kg 路m ~ (-1) 路s ~ (-1) ~ (-1), that is,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average is only 5.8. This method can meet the needs o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 considering the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new method. The proposed new coupling method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ippage and various diffusions, prevents the repeated superposition of flow mechanism in shale nanoscale pores, and can better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consistent coupling methods for shale gas flow calculation. A new direction is pointed out for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3CB228000)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E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文瑞;;迎接页岩气发展的春天[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1期

2 谭蓉蓉;;中国页岩气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长江大学召开[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3 董立;;我国需要尽快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4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5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6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7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8 李世臻;乔德武;冯志刚;刘丽君;王倩;聂海宽;;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质通报;2010年06期

9 张鸿翔;;页岩气:全球油气资源开发的新亮点——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关键问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4期

10 郭宏;李凌;杨震;吉万成;;有效开发中国页岩气[J];天然气工业;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4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5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6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9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10 刘海锋;赵玮;;关于页岩气开发技术状况及研究方向分析[A];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 冯三利 编者 整理;页岩气:非常规能源领域的新主角[N];中国矿业报;2010年

7 田力;我国可采页岩气26万亿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记者 王巧然;中加中心为发掘国内页岩气资源铺路搭桥[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刘亚南;印度公司收购美国页岩气资产[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月闻;重庆将开发千亿立方米页岩气作天然气补充[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3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单衍胜;辽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气聚集条件与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姜宝益;页岩气藏开发可行性快速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李智锋;页岩气藏孔渗特征与微观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扈金刚;湘西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韩超;蜀南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林腊梅;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宝成;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琚璇;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相智文;延长陆相页岩气储层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孙艳玲;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纳米级孔隙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田枭;页岩气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甲烷—矿物反应实验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615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15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7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