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综述
本文选题:微观剩余油 切入点:微观仿真模型 出处:《中州煤炭》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对微观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主要采用方法还是含油薄片分析法和微观仿真模型技术,但这2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含油薄片制作困难且取心成本高;微观仿真模型与实际地层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在对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总结了一些新方法,也利用新技术对一些传统方法提出改善,展望了微观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发展趋势。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micro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are oil flake analysis and micro simulation model technology, but these two methods have obvious shortcomings. 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ifficulty of making oil-bearing thin sheet and the high cost of co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croscopic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 actual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obvious uncertaint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iteratu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pointed out. Some new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some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improved by using new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icro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基金资助(2011ZX05009-003)
【分类号】:TE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玉涛;;梁家楼油田梁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6期
2 杨庆军,朱晓艳,杨永利,鲁国普,孙继伟;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焦念友;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通过鉴定[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李淑英,钟蕴紫;文25东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晓萍;马寨油田卫95块剩余油分布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S1期
6 付德奎;冯振雨;曲金明;邓生辉;王恩辉;;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及展望[J];断块油气田;2007年02期
7 郭丽娟;;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的技术——林樊家油田[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葛元霞;极复杂断块油田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年04期
9 刘大听,张淑娟;任丘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2期
10 徐文锋,刘新岭;胡状集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方向[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志军;马杰;胡海峰;马玉书;;神经网络数据挖掘工具在大庆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1年
2 曹光胜;杨靖;;厚层块状吞吐热采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A];稠油、超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斯明;我国剩余油分布研究有待继续加强[N];中国石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伟;尕斯库勒E_3~1油藏相控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林;辽河油田欢127块兴隆台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2 侯创业;曙光油田曙266区块储层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姜志军;萨北开发区西部剩余油分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4 张忠民;杏树岗油田A块剩余油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谷元伟;大庆油田北二西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6 王胜东;考虑重力作用的优势流场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姚百胜;靖安油田张渠一区长2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措施[D];西北大学;2013年
8 朱艳春;典型砂体模型的建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安明飞;升132井区剩余油分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廖海婴;双河油田437Ⅱ1-2聚驱效果评价和剩余油分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7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1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