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第1页,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

发布时间:2016-11-02 10:26

  本文关键词: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来源: 关键字: ,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

延伸: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除了提供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 第1页的文本下载,还提供与之相关的《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文本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2卷第4期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No.42009年7月Journ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Jul.2009文章编号:1674-5094(2009)04-0007-05

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

王廷康,唐晶

1

2

(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销售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510240;2.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

摘要: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能源市场剧烈动荡和石油价格一路下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发展新能源的关注和思考。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美国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而中国在两会 期间也推出了关于新能源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新能源政策出台的背景、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尽快填补新能源发展的法律空白;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要建立新能源开发保障基金;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创新;要大力推进以智能超导电网取代国家特高压、输电网工程;要注意美国制定标准的动向,注重国际合作。关键词:美国;新能源政策;启示;对策

中图分类号:F416.2文献标识码:ADOI:10.3863/j.issn.1674-5094.2009.04.002

人类的三次工业革命都与能源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的探索和研究密切相关。进入21世纪,以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契机,人类可能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由此,世界经济体系将重新走上生态经济之路。基于此,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发展新能源的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政策,很多传统的油气公司也正在向综合性能源公司方向调整发展,风能、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的研发方兴未艾。奥巴马政府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试图通过能源革命来刺激经济、创造就业,并长远地解决能源效率问题,美国的新能源政策走势必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深陷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波及和影响,能否以此为契机,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提振经济、占领未来世界能源有利地位的制高点?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新问题。

构过度依赖石油进口和天然气,自主供应的缺额为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3倍;二是必须减少由于使用化石燃料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这种燃料目前在美国能源结构中占到85%的比例;三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即美国如何创造引领世界的新兴产业以及满足国内数百万人就业的机会[1]。

2008年11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项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发展新能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有学者甚至将其视为奥巴马新政的核心。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将在未来10年内耗资1500亿美元刺激私人投资清洁能源,帮助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未来10年内节省更多石油,节约石油量要多于目前从中东地区和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总量;到2015年前,将有100万辆美国本土产的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使用;到2012年,保证美国人所用电能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这个比率将达到25%;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 ,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降低80%。

奥巴马的绿色能源政策具有更深远、更长远进攻性的意义。国际能源署(IEA)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曾指出,人类当前面临两大能源挑战:保障可靠的、廉价的能源供给;实现向低碳、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迅速转变。能否成功解决这两个问

1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启示

1.1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核心

美国的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联合一些科学家,向美国能源科学咨询小组委员会提交了题为在新

的科学时代应对我们面临的能源挑战#的报告。报告指出美国面临三重能源挑战:一是目前的能源结

*

收稿日期:2009-05-21

(),(汉族),,,石油)

第1页/共6页

猜您感兴趣

查看更多相关文本

编辑推荐

我也来解决


  本文关键词:美国能源政策的启示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1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1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