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页岩天然裂缝网络渗透率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21:44

  本文选题:页岩 切入点:天然裂缝网络 出处:《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页岩储层天然裂缝网络气体渗透率模型是页岩气开发的研究重点之一。基于Hagen-Poiseulle方程,采用二叉树分形网络模型模拟储层中天然裂缝分布,得到了气体在二叉树分形网络中球面向心流的渗透率模型。分析了矩形、三角形、椭圆形及圆形等不同裂缝截面以及裂缝分叉角θ、裂缝分形维数D_f、裂缝毛管长度级差系数α、矩形裂缝截面宽与高的比值x_1、椭圆裂缝截面长轴与短轴长度的比值x_3等裂缝结构参数对裂缝分形表观渗透率K_f的影响。在相同裂缝截面积的情况下,裂缝分形表观渗透率K_f从大到小依次为圆管模型、椭圆模型、矩形模型和三角形模型。裂缝分形表观渗透率K_f随着裂缝分形维数D_f的增大而增大;K_f随着裂缝分叉角θ(0°θ100°)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裂缝分叉角为90°时取得最小值;K_f随着裂缝毛管长度级差系数α的增加而减小;K_f随着矩形裂缝截面宽与高比值x_1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裂缝宽与高比值x_1值取1时得到最大值;K_f随着椭圆裂缝截面长轴与短轴长度比值x_3的增大而减小。
[Abstract]:The gas permeability model of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 in shale reservoir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in shale gas development. Based on Hagen-Poiseulle equation, a binary tree fractal network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the reservoir. The permeability model of spherical concentric flow of gas in binary tree fractal network is obtained. Different crack sections such as ellipse and circle, fracture bifurcation angle 胃, crack fractal dimension D _ f, crack capillary length differential coefficient 伪, ratio x _ 1 of rectangular crack cross-section width to height, ratio x _ 3 of elliptical crack section length to short axis length, etc. The effect of fracture structure parameters on fracture fractal apparent permeability KF. The fracture fractal apparent permeability K _ T _ f from large to small is in turn a circular pipe model, an elliptical model, The fracture fractal apparent permeability K _ f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ure fractal dimension D _ f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ure bifurcation angle 胃 _ 0 掳胃 _ (100 掳),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ure bifurcation angle 胃 ~ (0 掳胃 ~ (100 掳)), the fracture fractal apparent permeability K _ f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acture fractal dimension D _ f. When the fracture bifurcation angle is 90 掳, the minimum value K _ S _ f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rack capillary length differential coefficient 伪,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rectangular crack cross-section width to height x _ 1. When the ratio of crack width to height x _ 1 is taken as 1, the maximum value K _ S _ f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x _ 3 of the long axis and short axis length of the elliptical crack section.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甲烷吸附和碳原子热扩散规律对三维网状石墨烯生长均匀性及其热导率影响的研究”(编号:51506012)资助
【分类号】:TE3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姜瑞忠;汪洋;贾俊飞;孔垂显;;页岩储层基质和裂缝渗透率新模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6期

2 杨峰;宁正福;王庆;孔德涛;彭凯;肖丽芳;;页岩纳米孔隙分形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4期

3 李智锋;李治平;苗丽丽;付应坤;王杨;谢姗;;页岩气藏纳米孔隙气体渗流特征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5期

4 张庆莲;侯贵廷;潘文庆;韩剑发;琚岩;李乐;鞠玮;舒武林;;构造裂缝的分形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郗兆栋;唐书恒;李俊;李雷;;沁水盆地中东部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3期

2 何岩峰;成景烨;窦祥骥;王相;唐波;;页岩天然裂缝网络渗透率模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02期

3 陈磊;姜振学;温暖;高凤琳;王朋飞;纪文明;姜伟佳;;页岩纳米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2期

4 魏明强;段永刚;方全堂;雷小华;唐澜;;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2期

5 李希建;沈仲辉;李维维;黄海帆;;黔北凤冈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潜力[J];天然气工业;2016年12期

6 吴泓辰;何金先;张晓丽;王爱宽;金洪波;任泽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J];中国煤炭地质;2016年12期

7 张思勤;;页岩孔隙结构的分形表征及渗透率预测[J];测井技术;2016年06期

8 孙仁远;唐贵云;龚大建;姚世峰;杜殿发;;页岩储层中气体多机理耦合渗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34期

9 郗兆栋;唐书恒;张松航;李俊;;腐泥煤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11期

10 孙超;姚素平;李晋宁;刘标;;东营凹陷页岩油储层特征[J];地质论评;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智锋;李治平;苗丽丽;付应坤;王杨;谢姗;;页岩气藏纳米孔隙气体渗流特征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5期

2 王伟锋;刘鹏;陈晨;王会丽;姜帅;张志超;;页岩气成藏理论及资源评价方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3期

3 杨峰;宁正福;孔德涛;刘慧卿;;高压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分析页岩孔隙结构[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3期

4 唐书恒;张静平;吴敏杰;;腐泥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2期

5 邱振;邹才能;李建忠;郭秋麟;吴晓智;侯连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进展与未来展望[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2期

6 杨峰;宁正福;胡昌蓬;王波;彭凯;刘慧卿;;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石油学报;2013年02期

7 胡琳;朱炎铭;陈尚斌;杜志立;;蜀南双河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1期

8 汪吉林;秦勇;傅雪海;;多因素叠加作用下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规律[J];煤炭学报;2012年08期

9 田华;张水昌;柳少波;张洪;;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研究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J];石油学报;2012年03期

10 李治平;李智锋;;页岩气纳米级孔隙渗流动态特征[J];天然气工业;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复合罐水蒸汽的渗透率[J];包装与食品机械;1988年02期

2 雷启鸿,宋子齐,谭成仟,吴少波,高兴军;利用流动单元建立渗透率模型的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3期

3 佘庆东;油气层渗透率测试仪[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2期

4 周涌沂,王端平,马泮光,田同辉;渗透率的矢量性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6期

5 黄乔松,赵文杰,杨济泉,刘兵开;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研究与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德会;;多孔介质渗透率及其在金属成矿研究中的意义[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7 李昊;张海茹;;不同尺度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8 胡昌蓬;宁正福;;室内渗透率测量方法对比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马飞英;王永清;王林;章双龙;张强;;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J];岩性油气藏;2013年03期

10 ;用冷抽提法测定岩样的渗透率[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恒山;王军;;基于动电效应的岩芯渗透率实验测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国亮;孙建孟;;不同尺度下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卢颖忠;李铭;刘福利;昌庆珍;;大庆油田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常莉;谢馥励;张玉君;王克协;;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德会;李健康;;多孔介质渗透率在金属成矿学研究中的意义[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杜尧俊;李文延;;超高围压与超高渗透力作用下砂岩渗透率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7 江晖;;铺层纤维渗透率实验研究[A];2009年度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闽;;非线性有效压力计算[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梁艳霞;宁中华;曹海涛;郭海斌;;肇州油田测井解释渗透率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10月中国微博用户渗透率36.9%[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车联网渗透率或破10% 提高续费率受制实用性不佳[N];通信信息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揭业良;手机浏览器渗透率近八成 轻应用潜力有望释放[N];通信信息报;2013年

4 膜康;聚合物的渗透率、溶度和扩散率测试技术回顾及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6年

5 记者 孟凡霞;我国银行卡渗透率首破30%[N];北京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马庆圆;LED照明 产值渗透率今年将达10%[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渠言;工程销售为主 民用渗透率低[N];消费日报;2013年

8 部运行局;3G用户突破3亿 渗透率月升1%[N];人民邮电;2013年

9 本报记者 桑雪骐;上半年 彩电价格和品质背向而驰[N];中国消费者报;2014年

10 早报记者 李跃群;疯狂生长的Facebook: 在委内瑞拉渗透率超80%[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苟燕;稠油油藏n蛄骰硌芯考翱⒎绞接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2 刘志帆;张量渗透率多孔介质单相渗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王岩峰;三维非均匀多孔介质中单相流动的有限分析数值格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Anne Nyatichi Omambia;[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凯;核磁常规测井结合预测砂砾岩储层产水率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谭闻濒;多孔介质中稠油结焦特性及其渗流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张蔚;渗透率空间变异性对重非水相液体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大学;2013年

4 边国潮;利用柔性环网开关提高配电网光伏渗透率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飞洋;弱凝胶调堵体系有效封堵半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顾保祥;渤海某油田渗透率研究及油藏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刘吉夷;基于混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的渗透率随机预测[D];浙江大学;2006年

8 戴杰;基于分形理论的粉煤灰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陆浩杰;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曹峰;锥台径向流渗流模型的建立和两向渗透率解释技术[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5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45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