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控盆边界正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本文选题:主边界正断层 切入点:评价方法 出处:《断块油气田》2017年03期
【摘要】:裂陷区存在大量缺失下盘地层沉积的控盆主边界正断层,这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盆地的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该类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已有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调研基础上,通过断裂活动与沉积充填响应关系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地层楔形体法。断层的活动过程是上盘楔形地层超覆体的形成过程,某一地质时期内,因断层活动的阶段性而发育多个地层楔形体,所有地层楔形体的视厚度就代表了地层沉积时期的断层活动产生的垂距。文中将地层楔形体法应用于沙南—埕北地区,对缺失下盘地层沉积控盆边界断层的活动性做了评价,明确了沙三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强烈。
[Abstract]: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normal faults along the main boundary of the controlled basin in the rift area, which are not deposited in the bottom of the basin.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fault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asin. Depositional filling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re is no eff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activity of this kind of faul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theory of oil structure, an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existing methods for evaluating fault activit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 activity and sedimentary filling response, a new evaluation method, the formation wedge method, is proposed. The active process of the fault i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upper wedge overburden, and in a certain geological period, Because of the stage of fault activity, many stratigraphic wedges are developed, and the apparent thickness of all the wedges represents the vertical distance produced by fault activity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stratigraphic wedge is applied to the area of Shannan to Chengbei. The activity of sedimentary boundary faults in the depositional control basin of the missing footwall is evaluated and it is clear that the fault activity is strong in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大陆边缘盆地类比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2011ZX05030-00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起彤;;大型桥梁场地断层活动性识别标准的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1993年04期
2 刘维亮;杨振法;谷曼;吴德超;王道永;;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外围抚边河断层活动性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4期
3 王冰洁;倪军娥;方度;;板桥凹陷钱圈地区主干断层活动性分析[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8年01期
4 黄秀铭,郑炳华,王挺梅,李建平;利用现代地形资料鉴定断层活动性[J];地震地质;1987年03期
5 胡天玉;李瑞玲;;郑州市区三条主要断层的确定及其意义[J];河南地质;1988年03期
6 刘行松 ,李祖信 ,林传勇 ,史兰斌 ,唐汉军;基岩中断层活动性研究的新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7 李起彤;核电站场地断层活动性的识别标准研究[J];地震学刊;1993年02期
8 王基华,王亮,,孙凤民,金晓微;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段的汞地球化学标志初探[J];地震地质;1996年04期
9 范俊喜;彭土标;袁建新;王惠明;张东升;;工程区断层最新强烈活动年代确定方法探讨[J];水力发电;2007年10期
10 刘行松,史兰斌,唐汉浑,林传勇,李祖信;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场址区断层活动性研究[J];华南地震;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希杰;;基岩地区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2 车兆宏;范燕;;华北地区断层现今活动速率与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张立宽;罗晓容;廖前进;袁淑琴;苏俊青;肖敦清;王兆明;于长华;;断层连通概率法定量评价断层的启闭性[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4 车兆宏;;应用大地测量资料研究断层现代活动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吴树仁;;断层自组织研究—以走滑断层为例[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6 韩晓光;许光炳;;房县盆地内一条新发现的断层及其活动性初步分析[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邵永新;陆明勇;;关于土壤氡对断层活动性研究一点认识[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1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1年
8 许承武;李忠;;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四段断层活动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曲国胜;宁宝坤;朱金芳;陈建强;许建东;黄昭;王善雄;林松建;李亦纲;;泉州盆地第四系层序——构造格架及断层活动性初步评价[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马润勇;彭建兵;周立新;周新民;;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断裂构造格局与F_(201)断层活动性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嵇少丞;断层死活不能轻易下结论[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恩;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佳威;沙湾断裂带探测及其活动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施发剑;兰聊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王伟;跨断层短水准观测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4 罗俊超;藏东芒康竹卡断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王瑞琪;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场地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6 徐洪伟;基于断层围陷波的断层参数正反演[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4年
7 张艺;冀中坳陷三维连片区新生代断裂活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周苏苏;新乡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断层活动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秦俊林;新集矿区F10断层演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10 赵淼;长春市活动断裂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3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53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