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在延长油田长10储层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延长油田 切入点:长10储层 出处:《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前,压裂已经广泛应用于增产当中,压裂液的性能在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压裂液存在着破胶困难,污染环境,污染储层,抗温、盐性能差等问题。本文针对延长油田长10低压、低渗透储层,从有效抑制粘土膨胀、减小对储层孔喉伤害入手,研究开发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的稠化剂及与之交联的交联剂,并配套开发与体系配伍的非阳离子添加剂,形成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体系。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压裂液体系的配伍性、交联性、耐温性、抗剪切性等十三个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体系具有较好的地层配伍性、交联性、耐温性等性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延长油田长10储层的使用要求。在分析延长油田延长组长10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使用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体系在研究区进行了先导性试验,改造后试采平均日产油4.7m3,平均日产水6.5m3,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通过对使用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体系后的压裂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该压裂液体系应用效果明显,为延长油田长10储层提供了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Abstract]:At present, fractur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creasing production. The performance of fracturing flui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eration. However, the fracturing fluid is difficult to break glue,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pollute the reservoir and resist temperature. Aiming at Chang-10 low pressure an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Yanchang Oilfield,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evelops thickener and crosslinking agent which can be used in acidic condition from effectively inhibiting clay swelling and reducing damage to reservoir pore and throat. The non-cationic additives compatible with the system were developed to form the carboxymethyl guar gum acid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The compatibility, crosslinking an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were evaluated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xymethyl guar gum acid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has better 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rosslinking, temperature resistance, etc.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10 reservoir in Yanchang Oilfield, a pilot tes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tudy area by using carboxymethyl guar gum acid fracturing fluid. After revamping, the average daily oil production is 4.7 m3 and the average daily water production is 6.5 m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ing effect of the acid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with carboxymethyl guar gum is obviou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racturing effect after the use of carboxymethyl guar gum acid fracturing fluid system. It provides a new technical measure for Chang10 reservoir in Yanchang Oilfield and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馥,王安培,李凤霞,李兴应;国外清洁压裂液的研究进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张舒;一种高性能压裂液[J];断块油气田;2003年04期
3 杨衍东;胡永全;赵金洲;;压裂液的环保问题初探[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4 张荣明;林士英;李柏林;;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J];河南石油;2006年03期
5 刘富;;低渗透油藏压裂液研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孙彦波;赵贤俊;于克利;王满学;;清洁压裂液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7年07期
7 舒玉华;陈作;卢拥军;杨艳丽;;低分子有机醇对泡沫压裂液性能的影响[J];天然气技术;2007年04期
8 徐非凡;李景群;马玉峰;张和开;高红萍;;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9 谭明文;何兴贵;张绍彬;李晖;龙学;郭淑芬;黄霞;;泡沫压裂液研究进展[J];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10 梁文利;赵林;辛素云;;压裂液技术研究新进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波;李进升;卢拥军;江体乾;;黏弹性胶束压裂液形成动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王丽伟;卢拥军;单文文;张汝生;;低分子瓜尔胶压裂液的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张春水;;清洁压裂液的研究[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匡顺亮;程百祥;黄丽敏;;压裂液快速返排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陈德飞;康毅力;李相臣;;压裂液对煤岩气体解吸能力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金雷平;卢拥军;方波;邱晓慧;明华;翟文;田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弹性清洁压裂液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4分会:流变学[C];2014年
7 ;超出你的想象 下一代新型压裂液技术[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8 刘萍;管保山;梁利;姜伟;;利用煤层气采出水配制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庚勐;孙粉锦;李贵中;刘萍;梁丽;李林地;;压裂液对煤层气解吸附伤害机理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曙光;李晓明;孙晗森;吴雪飞;吕爱霞;;新型煤层气藏压裂液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明辉 张再华;新型香豆胶压裂液在杭锦旗工区应用成功[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李铭 汪义发;低分子环保型压裂液的应用及推广[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记者 师啸;低聚物压裂液将成为吐哈低产区块的“解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记者 王志田邋通讯员 王涛;大庆油田实现压裂液现场快速检测[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廖乐军;新型压裂液亮相长庆油田[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通讯员 石华强 马占国;超低浓度压裂液长庆首试告捷[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记者 孙书博;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8 记者 谷学涛 通讯员 马托 黄超;川庆钻探新型表活剂压裂液首试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2年
9 马军;卫285井应用清洁压裂液技术获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任厚毅;应用二氧化碳助排技术有效提高压裂液返排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湘华;低压低渗透油气田的低伤害压裂液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2 肖丹凤;低损害新型多侧基植物胶压裂液开发及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兴福;表面活性剂酸性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曙光;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机理、压裂设计及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玺莹;油田剩余压裂液处理工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陈星晨;车载式压裂液快速实时配置系统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周逸凝;研发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可逆物理交联清洁压裂液[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冯文勇;阴离子清洁压裂液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曲建麟;致密碎屑岩中压裂液滤失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贺娜;羧甲基瓜尔胶酸性压裂液在延长油田长10储层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何静;延长子北油田长2油藏清洁压裂液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8 祝成;清洁压裂液的配制及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9 王晓康;水基清洁压裂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姜琳琳;油醇系浓缩压裂液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64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6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