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体声速的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求取方法
本文选题:碳酸盐岩 切入点:孔隙压力 出处:《石油钻探技术》2017年03期
【摘要】:碳酸盐岩地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洞与裂缝发育和岩石骨架刚度较强的特点,以正常压实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地层孔隙压力求取方法不适用于碳酸盐岩地层,为此,进行了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求取方法的研究。碳酸盐岩岩样声速试验和理论分析发现,不同孔隙压力下的碳酸盐岩纵波速度变化主要是由孔隙流体纵波速度变化引起的。利用小波变换法提取和放大孔隙流体纵波速度小幅波动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关系,确定碳酸盐岩地层的异常压力层,并与实测地层孔隙压力数据相结合,建立了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模型,形成了基于流体声速的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流体声速的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可以预测碳酸盐岩地层的孔隙压力,误差小于15%,满足工程要求,为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Abstract]:Carbonate strata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heterogeneity, the development of pore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igidity of rock skeleton. The pore pressure calculation method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normal compaction theory is not suitable for carbonate strata.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pore pressure in carbonate strata is studied. The acoustic velocity tes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arbonate rock sample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P-wave velocities in carbonate rocks under different pore pressure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P-wave velocities of pore fluids. Wavelet transform is used to extract and ampl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mall wave velocities of P-wave velocities of pore fluids and the P-wave velocities of rocks. The abnormal pressure layer of carbonate formation is determin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pore pressure data, the pore pressure prediction model of carbonate 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pore pressure prediction method of carbonate formation based on fluid sound velocity is formed. The application example shows that the pore pressur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fluid sound velocity can predict pore pressure in carbonate formation. The error is less than 15, which meets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pore pressure in carbonate strata.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术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东富油气区复杂地层井筒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1ZX05031-004);“海上油气田关键工程技术”(编号:2016ZX05033-004)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伊朗雅达油田活跃沥青侵害防控钻井技术研究”(编号:P16014)联合资助
【分类号】:TE2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孙东;王宏斌;;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J];岩性油气藏;2010年02期
2 韩永刚;唐龙逊;熊驰愿;濮瑞;李平;陈述良;李永保;;化学-质量法碳酸盐岩定量分析技术及应用[J];录井工程;2011年04期
3 何金先;张晓丽;王兆夺;段毅;;铜仁地区陡山沱期盖帽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质找矿论丛;2013年03期
4 李康中;华北碳酸盐岩油田采油工艺技术综述[J];石油钻采工艺;1980年01期
5 胡锦荣;;《碳酸盐岩成分定名尺》介绍[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0年05期
6 游静裕;;关于华北碳酸盐岩油田的钻井技术问题[J];石油钻采工艺;1980年06期
7 余素玉;第二讲 近代碳酸盐岩分类特点[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6期
8 柏松章;碳酸盐岩油田开发中的能量接替[J];石油钻采工艺;1982年01期
9 秦荣章;;碳酸盐岩油田堵水工艺——美国堵水工艺的几个问题[J];石油钻采工艺;1983年05期
10 沙比尔;邓舜勤;;关于含铀碳酸盐岩的加工方法研究[J];核原料;197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碳酸盐岩成土作用及其上覆土层成因的讨论[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卢耀如;张凤娥;;硫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复合岩溶发育机理与工程效应研究[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冯东;陈多福;苏正;刘芊;;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微生物作用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5 刘宝明;金庆焕;夏斌;;南中国海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宏伟;张研;宋建勇;李劲松;贾志坤;;基于有限元法的碳酸盐岩强散射介质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黄捍东;罗群;林娟华;刘洪昌;万云强;;碳酸盐岩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建南地区龙驹坝构造为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撼霆;吴时国;;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佟宏鹏;陈多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组构及碳同位素特征——我国古代甲烷冷泉的发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秦丽娟 唐铭;科技“慧眼”洞悉碳酸盐岩[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特约记者 高向东 付帅帅;成功破解碳酸盐岩“早衰”[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李东 苏华;塔里木成功破解碳酸盐岩“肠梗阻”[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吴莉;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原油产量逾千万吨[N];中国能源报;2014年
5 记者 李东 高向东;塔里木建成首个百万吨产能碳酸盐岩油田[N];中国石油报;2013年
6 通讯员 赵贝 陈利新;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攻坚战展开[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高照;跨越式突破从哪里来[N];中国石油报;2014年
8 记者 马永;碳酸盐岩物探技术走进塔里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9 魏艳;技术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10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裴新强;塔里木油田创先争优 党员攻坚成主力[N];中国石油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伶;滨里海盆地东缘复杂碳酸盐岩微裂缝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2 胡晓兰;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周刚;塔南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地震综合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吴其林;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礁滩储层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何德涛;古亚洲洋俯冲引起的壳—幔作用与沉积碳酸盐岩地幔再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6 纪国法;碳酸盐岩基质酸化分形复合油气藏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赵彦彦;皖南新元古界蓝田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周琦;黔东新元古代南华纪早期冷泉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锰矿的控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邓兴梁;塔里木盆地塔中油气田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何健;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描述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裂缝性碳酸盐岩储气库注采渗流规律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黄晓峰;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惠州地区珠江组碳酸盐岩下段沉积微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鲁杰;高石梯震旦系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机理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黄涛;TL15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阮玉龙;硅酸盐矿物—微生物—有机肥料在岩溶山地土壤中的利用及其环境效应[D];贵州大学;2015年
6 张浩;藏南岗巴地区冷泉碳酸盐岩的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邹艳娥;广西碧水岩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的碳汇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吴燕芹;西藏日喀则地区冷泉碳酸盐岩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9 李英雷;宜宾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碳酸盐岩微相与生物演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李华;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测井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73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7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