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注采数据的井间渗透率估算方法
本文选题:井间渗透率 切入点:注水量分配系数 出处:《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2期
【摘要】:井间渗透率的确定可用于油藏描述及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评价,对油田开发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估算井间渗透率的常规方法为生产动态测试,由于操作复杂、价格昂贵,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该问题,利用水电相似原理,建立井间渗透率与注水量分配系数的关系式,结合能够获取注水量分配系数的容阻模型,提出一种利用注采数据估算井间渗透率的新方法。运用数值概念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应用于渤中25南油田E07井组。结果表明,油井E18方向井间渗透率估算值最大,与示踪剂监测中油井E18方向前缘推进速度最快相符,另外,该方向井间渗透率估算值为5 192×10~(-3)μm~2,与示踪剂解释结果5 616×10~(-3)μm~2基本一致。所提出的方法将容阻模型的应用范围从注水量分配系数的估计拓展到井间渗透率的估算,可更为简便快捷地研究油藏平面非均质性。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cross-well permeability can be used for reservoir description and reservoir plane heterogeneity evalu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ilfield development decisio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cross-well permeability is production dynamic testing, which is expensive because of complicated operation. Its application is limited.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hydropower similar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well permeability and water injec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the capacitive resistance model, which can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water injection rate. 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cross-well permeability using injection-production data is proposed.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conceptual model and applied to the E07 well group in Bozhong 25 South Oil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cross-well permeability in the E18 direction of the oil well is the larges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stest advance speed of the oil well E18 direction in the tracer monitoring. The estimated cross-well permeability in this direction is 5 192 脳 10 ~ (-3) 渭 m ~ (-2),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cer interpretation result (5 616 脳 10 ~ (10 ~ (-3)) 渭 m ~ (2)). The proposed method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capacitive resistance model from the estim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to the estimation of cross-well permeability. It is more convenient and quick to study reservoir plane heterogeneit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各向异性的特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与注采调控技术研究”(2016ZX050130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气藏各向异性压力敏感数值模拟研究”(51374222)
【分类号】:TE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复合罐水蒸汽的渗透率[J];包装与食品机械;1988年02期
2 雷启鸿,宋子齐,谭成仟,吴少波,高兴军;利用流动单元建立渗透率模型的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3期
3 佘庆东;油气层渗透率测试仪[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2期
4 周涌沂,王端平,马泮光,田同辉;渗透率的矢量性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6期
5 黄乔松,赵文杰,杨济泉,刘兵开;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研究与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德会;;多孔介质渗透率及其在金属成矿研究中的意义[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7 李昊;张海茹;;不同尺度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8 胡昌蓬;宁正福;;室内渗透率测量方法对比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马飞英;王永清;王林;章双龙;张强;;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J];岩性油气藏;2013年03期
10 ;用冷抽提法测定岩样的渗透率[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恒山;王军;;基于动电效应的岩芯渗透率实验测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国亮;孙建孟;;不同尺度下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卢颖忠;李铭;刘福利;昌庆珍;;大庆油田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常莉;谢馥励;张玉君;王克协;;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德会;李健康;;多孔介质渗透率在金属成矿学研究中的意义[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杜尧俊;李文延;;超高围压与超高渗透力作用下砂岩渗透率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7 江晖;;铺层纤维渗透率实验研究[A];2009年度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闽;;非线性有效压力计算[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梁艳霞;宁中华;曹海涛;郭海斌;;肇州油田测井解释渗透率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10月中国微博用户渗透率36.9%[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车联网渗透率或破10% 提高续费率受制实用性不佳[N];通信信息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揭业良;手机浏览器渗透率近八成 轻应用潜力有望释放[N];通信信息报;2013年
4 膜康;聚合物的渗透率、溶度和扩散率测试技术回顾及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6年
5 记者 孟凡霞;我国银行卡渗透率首破30%[N];北京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马庆圆;LED照明 产值渗透率今年将达10%[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渠言;工程销售为主 民用渗透率低[N];消费日报;2013年
8 部运行局;3G用户突破3亿 渗透率月升1%[N];人民邮电;2013年
9 本报记者 桑雪骐;上半年 彩电价格和品质背向而驰[N];中国消费者报;2014年
10 早报记者 李跃群;疯狂生长的Facebook: 在委内瑞拉渗透率超80%[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苟燕;稠油油藏n蛄骰硌芯考翱⒎绞接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2 刘志帆;张量渗透率多孔介质单相渗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王岩峰;三维非均匀多孔介质中单相流动的有限分析数值格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Anne Nyatichi Omambia;[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凯;核磁常规测井结合预测砂砾岩储层产水率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谭闻濒;多孔介质中稠油结焦特性及其渗流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张蔚;渗透率空间变异性对重非水相液体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大学;2013年
4 边国潮;利用柔性环网开关提高配电网光伏渗透率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飞洋;弱凝胶调堵体系有效封堵半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顾保祥;渤海某油田渗透率研究及油藏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刘吉夷;基于混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的渗透率随机预测[D];浙江大学;2006年
8 戴杰;基于分形理论的粉煤灰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陆浩杰;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曹峰;锥台径向流渗流模型的建立和两向渗透率解释技术[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1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9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