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点螺杆泵转子重构研究
本文选题:螺杆泵 切入点:特征点 出处:《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螺杆泵采油是一种人工举升方式,具有投资少、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效果明显以及适应性强等特点,能较大提高采油效率,有效的降低采油成本,因此备受国内外油田重视。采油螺杆泵主要由偏心螺杆(转子)和带有螺旋腔的泵体(定子)两部分组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螺杆泵转子表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磨损类型有磨粒磨损、冲蚀磨损和腐蚀磨损,其中磨粒磨损的作用更明显。螺杆泵转子磨损机理研究中发现在凸出段转子的滑动速度最大,与定子的接触应力最大,所以会在转子表面形成一条螺旋形的磨损线,导致表面的镀铬层脱落。磨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再能够使用,需要及时修复。破损修复的关键点是需要知道转子表面形貌,该形貌可以通过转子的参数方程进行表示,但是螺杆转子的加工参数是不可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修复工作,确定转子的具体参数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螺杆泵的基础线型理论,基于螺杆泵转子的模型形成原理,建立了普通内摆线和短幅内摆线型单螺杆泵转子模型,阐述了打扣的根本原因,并且对打扣问题进行处理。在充分研究普通和短幅单螺杆转子的廓形曲线的基础理论上,结合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测量特点,总结出基于特征点测量转子的方法,关键点是特征点的选择方法和转子重构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并且应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单头螺杆泵转子和五头螺杆钻具转子进行试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对转子重构方式上进行研究,采用轴截面的建模方式,这种建模方式简单,便于实现。在已知轴截面两条曲线和螺距的条件下即可完成。采用点集合方式截取螺杆轴截面,形成通用的螺杆的轴截面的截取方法,建立了采油螺杆泵转子轴截面截取通用方程。并在五头螺杆钻具上进行试验验证。理论计算线型与实际测量线型相吻合,验证轴截面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Screw pump oil recovery is a kind of manual lifting method,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investment, simple equipment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obvious energy-saving effect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il production cost.Therefore, oil fields at home and abroad attach importance to it.The screw pump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parts: eccentric screw (rotor) and pump body (stator) with spiral cavity. The main failure form of rotor surface of screw pump under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 is wear, and the wear type is abrasive wear.Erosion wear and corrosion wear, among which abrasive wear is more obvious.In the study of wear mechanism of screw pump rotor,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sliding speed and contact stress between the rotor and the stator in the protruding section of the rotor will form a spiral wear line on the rotor surface, resulting in the chromium-plated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rotor falling off.Wear to a certain extent no longer usable, need to be repaired in time.The key point of damage repair is to know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rotor, which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rotor parameter equation, but the machining parameters of the screw rotor are unknown.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rotor becomes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Based on the basic linear theory of the screw pump and the forming principle of the rotor model of the screw pump,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rotor models of the common inner cycloid type and the short amplitude inner cycloid type single screw pump, expounds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the punching, and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punching.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profile curve of common and short amplitude single screw rotor,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CMM,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rotor based on feature point is summarized.The key points are the feature point selection method 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n rotor reconstruction process.The accurac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by using CMM to test the rotor of single screw pump and five head screw drill tool.The rotor reconstruction method is studied. The shaft section is used to model the rotor. This modeling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realize.This can be don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wo curves and pitch of known axial section.The common equation of shaft cross-section interception of screw pump rotor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point set method to intercept the shaft cross-section of the screw and to form a common method for intercepting the axial section of the screw.The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five-head screw drilling tool.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ones,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9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林;张艺钟;韩俊强;;一种板形特征点运动补偿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吕秋娟;方素平;张镇;;基于遗传算法的离散数据特征点识别与提取[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彭志牛;吴宇燕;王宇晗;;鞋楦反求曲面的特征点识别及样条拐点的修型处理[J];轻工机械;2006年04期
4 纪鹏;张红华;;基于特征点的人体几何曲面群构建与存储[J];科技资讯;2010年02期
5 祝世平,申功勋,孙晓明,强锡富;工件特征点三维坐标非视觉测量方法综述[J];光学精密工程;1999年05期
6 甄巍松;李国强;鲁统伟;;基于特征点相似度的匹配定位算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王瑶;王文永;;黑龙江省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下的安全监控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2年08期
8 丁恩勇,梁学海;DSC曲线各特征点的物理意义以及相变热焓的广义Speil公式的推导[J];广州化学;1995年01期
9 阎跃观;戴华阳;ALEX Hay-Man Ng;;DInSAR动态下沉监测特征点错失问题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12期
10 林定天;蔡光程;;根据特征点及梯度进行改进的矩不变阈值分割图像算法[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力;叶桦;夏良正;;利用特征点定位嘴巴[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付洪川;王剑;万婵;赵建英;付凯;;图像特征点匹配算法的研究与改进[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3 温文雅;陈建华;;一种基于特征点的图像匹配算法[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任明武;胡明昊;杨静宇;;一种快速实用的特征点匹配算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许竞;姜波;;摄像机运动下特征点追踪方法研究[A];2011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田;王希常;苏志荣;;基于特征点和轮廓检测的粘连数字分割[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杜鹏飞;彭代强;林幼权;;基于二乘向量机的特征点配准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舒志龙;阮秋琦;;基于KLT特征点跟踪的图象拼接[A];中国体视学学会图像分析专业、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专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杨向林;严洪;任兆瑞;陈靖一;;基于小波变换的ECG信号多特征点综合检测算法[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韩广良;陈小云;;利用多特征点搜索实现纸钞图像的状态检测[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宇;芯技术点亮未来[N];电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涛;基于视觉的微夹持构件受力与应变测量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通;面向心拍识别的心电信号的高层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廖斌;基于特征点的图像配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杨占龙;基于特征点的图像配准与拼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杨利敏;图像特征点定位算法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旭东;基于特征点的增强现实三维注册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鲁统伟;前视目标图像匹配定位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戴激光;渐进式多特征异源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密集匹配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9 宋琳;无人机飞行途中视觉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杨奎元;基于深层结构的图像内容分析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宝莹;基于图像识别的中国书法真伪鉴别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兆镇;基于双目视觉的特征点匹配算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冯翔;基于人脸对齐和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姜小会;基于特征点的图像拼接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5 吴昊;基础矩阵估计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陈伟;基于唇形特征的身份识别算法的设计[D];兰州大学;2015年
7 秦清欣;GPS辅助摄影测量的边坡监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宋伟;远程火光瞄准与探测系统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9 刘智;塑料面膜印刷质量的视觉检测方法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10 任筱强;行星及行星卫星着陆探测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22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2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