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储集层微米—纳米级孔隙体系表征

发布时间:2018-04-13 17:04

  本文选题:渤海湾盆地 + 东营凹陷 ; 参考:《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5期


【摘要】: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典型(块状、纹层状、层状)灰质泥页岩样品的微米—纳米级孔隙体系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高压压汞法(MICP)检测多个连通孔隙体系,同时表征其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道迂曲度;采用不同样品(粒径500~841μm GRI(美国应用天然气研究所)标准的颗粒,边长1 cm的立方体,直径2.54 cm、高度2~3 cm的岩心柱),通过低压气体物理吸附、基质渗透率测定、高压压汞分析、氦气孔隙度测定、非稳态脉冲渗透率测定等分析方法测定泥页岩的孔渗参数。高压压汞法测得泥页岩样品平均孔隙度为(6.31±1.64)%,基质渗透率在(27.4±31.1)×10~(-9)μm~2,基于体积法的中值孔喉直径为(8.20±3.01)nm,孔隙主要分布在孔喉直径5 nm区域,孔喉比随着孔隙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具有层理的泥页岩样品的渗透率是泥页岩基质渗透率的近20倍。泥页岩纳米级(孔喉直径为2.8~10.0 nm)孔隙体系的几何迂曲度高达8.44,说明具有较差的孔隙连通性和输导流体的能力,会影响泥页岩油气的保存和开采。
[Abstract]:The pore -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of shale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high pressure mercury method ( MICP ) . The porosity , permeability , and channel of pore were measured by high pressure mercury method ( MICP ) . The permeability of mud shale samples was ( 8.20 卤 3.01 ) 脳 10 ~ ( -9 ) 渭m ~ 2 , and the pore throat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pore diameter .

【作者单位】: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The
【基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东部古近系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2014CB239100)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5800-15-ZS-WX051)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佳;甘华军;;南阳凹陷南部断超带古近系沉降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唐世春;陈天成;白彬珍;秦红祥;陈军海;;玉北古近系膏泥层地应力分布规律探索[J];石油钻探技术;2013年01期

3 袁淑琴;王书香;纪建峥;张洪娟;王洪彪;赵宇超;;歧南次凹及其邻区古近系物源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10期

4 郑莲慧;单钰铭;尹帅;王倩倩;刘嫣;;塔里木X区古近系膏泥岩层力学性质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8期

5 王瑞菊;邓宏文;郭建宇;;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类比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1期

6 徐长贵,赖维成;渤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05年04期

7 薛海涛;许淼;徐庆霞;王泽淼;;虎林盆地古近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成鑫;纪友亮;罗顺社;高振中;;孤东地区古近系储层成因类型及其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6期

9 查明;陈中红;;山东东营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成藏[J];现代地质;2008年04期

10 曹树春;刘春成;;古近系储层开发地震研究思路和实践——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为例[J];天然气工业;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振强;金成洙;;龙江-肇州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岩相条件分析[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伟同;刘耕武;陈钦保;;应该重视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的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闫伟;;垦利6区块古近系沉积相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张善文;王永诗;;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油气成藏与勘探[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施继锡;余孝颖;;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乐强;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曾清波;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郭建宇;惠州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王瑞菊;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隐蔽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周磊;冀中坳陷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卉;关中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古地理特征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宋俊杰;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古近系沉积相研究及地层岩性圈闭预测[D];长江大学;2015年

3 杨罗万;辽河东部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及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区带优选[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张婕;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5 侯典吉;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充填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约翰;垦东北部地区古近系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7 庄红红;塔西南叶城凹陷古近系沉积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8 王雪;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古近系第四砂组岩性圈闭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赵亮;深县凹陷古近系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10 董秀超;方正断陷白垩系—古近系储层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45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45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