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大中型油田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
本文选题:大中型油田 + 辫状河三角洲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1期
【摘要】: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A-1大中型油田为例,通过剖析其成藏要素和作用,探讨文昌组大中型油田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油气主要分布在文昌组下段,为构造—地层型油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原油为轻质油、油品好,成熟度Ro适中(Ro=0.73%);深层文昌组油水关系复杂,总体处于正常温压系统;断陷盆地斜坡区的构造背景控制了大面积储盖组合的形成,长期继承性的隆起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良好的生烃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中型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广泛分布的"甜点"优质储层与断裂结合形成大面积构造-地层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场所;稳定的区域盖层保证油气在圈闭范围内大规模成藏,并在后期构造活动中不被破坏,有利于大面积原生轻质油藏保存。
[Abstract]:Taking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oil fields of Wenchang formation of Paleogene in Lufeng depression of Zhujiang River mouth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condition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oil fields of Wenchang formation a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ir reservoir forming elements and func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and gas of Wenchang formatio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Wenchang formation, which is a structure-stratigraphic reservoir, and the reservoir is mainly a braided river delta front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stone with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Crude oil is light oil with good oil product, and its maturity is moderate, Ro is moderate and Roan is 0.730.The deep Wenchang formation has complex oil-water relations and is generally in a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ystem.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in the slope area of the faulted basin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area of reservoir and cap assemblage.The long-term inherited uplift is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the goo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onditions and late strong injection provide sufficient oil source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oil fields.The widely distributed "desserts" high-quality reservoirs combined with faults form a large area of tectonic-stratigraphic traps, which provide a place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stable regional caprocks ensure the large-scale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within the traps,And it is not destroyed in the late tectonic activit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reservation of large area primary light reservoirs.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23-00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综合科研项目(YXKY-2015-SZ-02)~~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庆焕;珠江口盆地形成机制浅析[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4期
2 王善书;;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J];石油学报;1982年S1期
3 饶春涛;李平鲁;;珠江口盆地热流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1991年06期
4 高莉玲;南海珠江口盆地珠Ⅲ次盆地石油系统[J];海洋地质动态;1999年10期
5 李俊良;王海荣;张建新;李琦;刘豪;;珠江口盆地西部珠江组潮流砂脊的分布、形态和水动力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5期
6 廖杰;周蒂;赵中贤;张云帆;徐子英;;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异常沉降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4期
7 刘道理;汪瑞良;秦成岗;全志臻;刘杰;徐乐意;张忠涛;屈亮;高鹏;徐徽;邢贞贞;;利用特色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消除崎岖海底影响——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区应用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13年01期
8 段威武,雷作淇;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地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4年02期
9 彭善环;;文昌9-2-1井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获得油气流[J];天然气工业;1988年02期
10 王树祥;;地壳伸展与珠江口盆地的形成[J];中国海上油气;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天然气重大发现[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2 聂逢君;王华;李思田;朱伟林;;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储层及输导体沉积学特征[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杨玉卿;张聪慧;;珠江口盆地文昌15-1油田珠江组含油储层分布预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聂逢君;李思田;解习农;;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珠海、珠江组砂岩成分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探讨[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5 舒誉;施和生;杜家元;;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勘探新领域[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李振五;;珠江口盆地区域工程地质调查的声波地震勘查[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庞雄;;南海深水区低位扇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珠江口盆地(西部)低阻油藏勘探新发现[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9 陈长民;杨少坤;;试论珠江口盆地(东部)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储量增长方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孙龙涛;陈长民;孙珍;詹文欢;;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机制模拟与生烃[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卢轶;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可燃冰[N];广东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操秀英;我首次在珠江口盆地钻获高纯度新类型天然气水合物[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巍;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边界断裂生长联接及其相关褶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李云;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沉积学[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3 BOUBACAR HAMIDOU LEYLA;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转换伸展构造与异常沉降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4 SANI.A.M.BACHIR;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番禺低凸起热史模拟及油气运移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5 张春明;珠江口盆地油气运移主通道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吴昌荣;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内幕结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丙喜;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与成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鸿洲;珠江口盆地惠东地区古近系沉积、沉降与堆积中心时空耦合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王笑雪;珠江口盆地白云南凹ZHSB6层序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胡润;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灰岩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富强;利用卫星重力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北部边界及构造区划[D];长安大学;2014年
5 田媛媛;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中新统丘形反射的成因探讨[D];西北大学;2012年
6 杨振建;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碳酸盐礁滩特征及含气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4年
7 张万峰;珠江口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混源油定量判识[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8 李洪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东沙隆起结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讨论[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马永坤;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碳酸盐储层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陈骏;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裂系统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2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5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