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古东走滑断裂破碎带结构及与油气关系
本文选题:轮古东 + 奥陶系 ; 参考:《中国地质》2016年04期
【摘要】:利用最新处理完成的轮古东300 km2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多手段识别出轮古东气田发育3期4组断裂。断裂控制了裂缝走向与裂缝发育密度,裂缝主要为高角度(45°~75°)构造窄裂缝,沿裂缝存在溶蚀,走向主要为NESW。纵向上,一间房组裂缝发育密度最大(14条/100 m),其次为鹰山组(6条/100 m)和良里塔格组(4条/100 m);平面上,裂缝主要分布在主干断裂周边1 km范围内,随着距断裂距离增大,裂缝发育强度(裂缝线密度)呈指数降低。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主干断裂及伴生裂缝发育特征,将轮古东断裂破碎带平面上划分为"羽状破碎带、转换破碎带、斜列破碎带、复合破碎带"4种结构,羽状破碎带分布面积最广,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是目前高效井的集中分布区,围绕羽状破碎带的钻探为走滑断裂控储控藏研究和寻找新的油气富集区域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Using the latest processing completed Lungudong 300 km2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means of identifying Lungudong gas field development 3 4 sets of faults. Faults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 density and crack to crack, mainly high angle (45 degrees ~75) structure along the narrow cracks, cracks corrosion trend NESW. is the main vertical, yijianfangformation fracture density maximum (14 /100 m), followed by the Yingshan group (6 /100 m) and lianglitageformation (4 /100 m); plane crack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ain faults around the 1 km range,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ault distance increases. Fracture strength (fracture line density)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On this basis, considering the main faults and associated cracks. The Lungudong fracture plane is divided into "pinnate fracture zone, transition fracture zone, oblique fracture zone, 4 kinds of composite structure fracture zone, pinnate fracture zone distribution area The most extensive area is the most concentrated area of oil and gas. It is the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area of high efficiency wells at present. Drilling around pinnate fractured zone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study of strike slip fault control reservoir control reservoir and for finding new oil and gas enrichment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2121G20112001)资助~~
【分类号】:P542;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楠;王建强;卢山;;变尺度分析技术在裂缝发育强度评价应用中的新认识[J];地下水;2012年05期
2 王奇;;多属性裂缝发育区预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9期
3 胡宗全;裂缝发育区平面分布的分形评价[J];高校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4 左代容;何胡军;曾大乾;毕建霞;;复杂构造区块裂缝发育密度与构造关系的定量表征——以川东北普光气田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4年03期
5 胡光岷,贺振华,黄德济,黄捍东;利用纵波资料反演裂缝发育密度和方向[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梁官忠,王群超,夏欣,张欣,李季红;阿北安山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对开发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2期
7 宋文燕;秦启荣;苏培东;王志萍;甘学启;;十屋油田裂缝发育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年S1期
8 赖生华,余谦,周文,孙来喜;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发育期次[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5期
9 谢军;吕国祥;陈超;;探讨影响页岩裂缝发育的几大因素[J];内江科技;2011年05期
10 龚福华;张翔;;毛坝地区裂缝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广庆;;泾阳县地裂缝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刘明宇;王兴隆;宋一男;;韩城地区漏失原因分析及对策[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勇;致密碎屑岩储层裂缝地震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敏;镇北—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与产量关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2 张娟;镇泾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其与开发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翠丽;镇泾探区长9油层组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赵安坤;新津熊坡构造北倾末端地面裂缝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袁雷雷;巢北地区二叠系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吴t,
本文编号:1756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5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