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基岩风化壳特征
本文选题:风化壳 + 基岩风化结构 ; 参考:《现代地质》2017年01期
【摘要】: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斜坡带发现了规模分布的东坪基岩气田,其基岩风化壳的作用成为关注的问题。依据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岩心薄片观察,常规测井响应和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识别出东坪地区基岩风化壳发育不同结构层,且不同结构层的储集特征有很大差异。研究表明,基岩风化壳结构可划分为土壤层、完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而半风化层又可进一步分为溶蚀带和崩解带;其中土壤层厚度0~2 m,完全风化层厚度4~15 m,溶蚀带厚度36.5~164 m,崩解带厚度300~1 000 m。基岩半风化层是储层发育带,其中溶蚀带储集物性好于崩解带,溶蚀带发育较多的溶蚀孔洞和溶蚀加宽的网状裂缝,孔隙度范围2%~16%;而崩解带发育弱溶蚀构造缝和节理缝,孔隙度范围2%~8%。东坪地区大规模发育基岩风化壳为柴达木盆地远离烃源岩灶的斜坡地区寻找油气提供了借鉴依据。
[Abstract]:Dongping bedrock gas field with scale distribution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Aljinshan front slope zone of Qaidam Basin. The effect of bedrock weathering crust has become a problem of concern.Based on the element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core slice observation, conventional logging response and imaging logging response, different structural layer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bedrock in Dongping area, an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layers are very differ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thering crust structure of bedrock can be divided into soil layer, complete weathering layer and semi-weathered layer, and the semi-weathered layer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dissolution zone and disintegration zone.The thickness of soil layer is 0 ~ 2 m, the thickness of completely weathered layer is 4 ~ 15 m, the thickness of dissolution zone is 36.5 ~ 164m, and the thickness of disintegration zone is 300 ~ 1 000 m.The semi-weathering layer of bedrock is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zone, in which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dissolution zon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disintegrating zone, and the dissolution zone has more dissolution holes and wider network fractures with the porosity range of 20.16, while the disintegration zone develops weakly dissolved structural fractures and joints.The porosity range is 2 and 8.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bedrock weathering crust in Dongping area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looking for oil and gas in the slope area of Qaidam Basin which is far from the source rock stove.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33-001)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项目“柴达木盆地风化壳与不整合面研究”(YJY2013-JS-KT-06)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华耀;赵春明;尹志军;;辽东湾JZS潜山变质岩风化壳识别及储集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04期
2 吴颜雄;马达德;刘君林;薛建勤;张娜;刘海珍;黄建红;鲁珊珊;张勤学;;柴西地区基岩油藏形成的石油地质条件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11期
3 高先志;孙蕾;汪立群;蔡默仑;张国卿;姜智利;;柴西南昆北断阶带油气运移特点[J];地球学报;2014年01期
4 侯连华;罗霞;王京红;杨帆;赵霞;毛治国;;火山岩风化壳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3期
5 邹才能;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朱如凯;张响响;李富恒;庞正炼;;新疆北部石炭系大型火山岩风化体结构与地层油气成藏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11期
6 王京红;靳久强;朱如凯;毛治国;王志勇;唐志奇;;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有效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1年05期
7 李晓燕;蒋有录;陈涛;;古风化壳孔隙与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君;朱如凯;郭宏莉;李文科;毛治国;王志勇;;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发育模式——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为例[J];岩石学报;2010年01期
9 李晓燕;蒋有录;陈涛;;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型不整合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刘乐;杨明慧;李春霞;郑晓凤;;辽西低凸起变质岩潜山裂缝储层及成藏条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劲;高先志;马达德;张永庶;周伟;牛花朋;孔红喜;王波;;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基岩风化壳特征[J];现代地质;2017年01期
2 陈磊;牛成民;梁雪梅;郭涛;王孝辕;乔柱;;黄河口凹陷南坡岩浆岩特征及储层预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年01期
3 黄建红;谭先锋;程承吉;李泽民;马丽娟;张海丽;吴颜雄;;花岗质基岩风化壳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基岩风化壳为例[J];地球科学;2016年12期
4 巨银娟;张小莉;张永庶;陈琰;;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基岩储层裂缝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6期
5 叶涛;韦阿娟;祝春荣;王粤川;高坤顺;曾金昌;;渤海海域基底“改造型火山机构”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J];石油学报;2016年11期
6 王明臣;官大勇;刘朋波;张参;苏凯;任健;;渤海蓬莱9-1油藏花岗岩储层特征与成储化条件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6期
7 孟凡超;操应长;崔岩;许涛;刘子超;王艳忠;;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成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8 曲长胜;邱隆伟;李文涛;师政;王巍;;渤海湾盆地潍北凹陷孔三段中基性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5期
9 佘刚;叶高鹏;卓红;;柴达木盆地马海—大红沟地区基岩储层测井评价[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6年03期
10 顾绍富;朱伶俐;于锋;李鹏;宁建国;;三塘湖盆地条山凸起二叠系条湖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新疆地质;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正林;孙秀建;汪立群;阎存凤;赵健;马峰;;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坪—牛东斜坡带天然气成藏条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2 邹华耀;赵春明;尹志军;蔡永吉;滕长宇;;渤海湾盆地新太古代结晶岩潜山裂缝发育的露头模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年05期
3 付锁堂;关平;张道伟;;柴达木盆地近期勘探工作思考[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年05期
4 侯连华;邹才能;刘磊;文百红;吴晓智;卫延召;毛治国;;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油气地质条件[J];石油学报;2012年04期
5 朱世发;朱筱敏;刘继山;姚远;鲜本忠;牛花朋;赵长永;;富孔熔结凝灰岩成因及油气意义——以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6 贾承造;郑民;张永峰;;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2期
7 李浩;高先志;;高邮凹陷有效砂岩输导层分布及控藏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高先志;李浩;刘启东;;高邮凹陷断层控油气作用的多样性[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9 马寅生;尹成明;刘成林;杜建军;程海燕;范桃园;;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进展[J];地球学报;2012年02期
10 吴键;孙圆辉;王彬;王拥军;许磊;代春萌;;准噶尔DX18区块裂缝性火山岩储集体三维地质建模[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生;苏联学者对风化壳形态的研究[J];地理学报;1955年02期
2 张禄,邝辉,冯云祥;改进生产管理 大闹钻头革新 乌盟队突破风化壳、破碎带两大技术关[J];探矿工程;1959年10期
3 陈静生;土壤和风化壳是反映景观的重要标妼[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0年02期
4 曾水泉,易绍桢;关于风化壳中化学元素迁移与累积计算方法的探讨——(以广东琼雷地区富铝化风化壳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年02期
5 Ф.А.丘赫洛夫;薛意;;风化壳是某些沉积矿的物质来源[J];地质与勘探;1975年05期
6 В.А.Соколов;К.И.Хейсканен;田书文;;前寒武纪化学风化壳的形成阶段[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84年04期
7 宋云华,沈丽璞,王贤觉;某些岩石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初步探讨[J];科学通报;1987年09期
8 包志伟;华南花岗岩风化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摘要)[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10期
9 赵景波;;黄土中风化壳的确定与研究[J];地质论评;1991年02期
10 廖士范;;论风化壳相、古风化壳相矿床[J];岩相古地理;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小平;黄符桢;汤国平;王启滨;王太伟;;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2 尚彦军;曲永新;胡瑞林;;花岗岩风化壳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问题——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例[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孙宜朴;许化政;王传刚;杨伟利;王毅;伍天洪;;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大气田成因分析[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杨娟;;秦皇岛市混合花岗岩风化壳工程地质分带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5 赵淑权;黄士斌;谈明光;;稀土放射性分析的比对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家友;傅杨荣;陈沐龙;周芳芳;何玉生;杨奕;马荣林;张固成;王丰;;基于矿物演化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3中国地质学会农业地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3年学术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7 杨瑞东;王伟;鲍淼;王强;魏怀瑞;;贵州赫章二叠系玄武岩顶部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蕾;石壁人像“天上”来?[N];科技日报;2009年
2 邓古田;为什么我国南方多红土[N];北京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迟唤昭;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风化壳及其储层预测[D];吉林大学;2016年
2 冯志刚;岩溶上覆风化壳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物源和形成过程的指示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与储层特征[D];西北大学;2011年
4 惠宽洋;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与隐蔽气藏成藏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5 吴澄宇;赣南粤北地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88年
6 田君;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动力学与传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徐国强;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风化壳岩溶洞穴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雯;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覃英伦;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奥陶系马五_(1+2)亚段风化壳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胡志伟;昌德地区基岩顶面构造解释及风化壳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孙宇;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风化壳特征及控储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王伟;贵州西部二叠系玄武岩风化壳及其中稀土富集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王欢欢;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空间分布预测与油气疏导格架的匹配关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7 唐学昆;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传质过程优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8 孟祥豪;鄂北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结构特征与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董爱娇;辽东半岛岩溶夷平面及上覆风化壳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洁;华南沿海花岗岩风化壳岩土工程特征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7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