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悬浮支撑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本文选题:自悬浮支撑剂 + 偶联剂 ; 参考:《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悬浮支撑剂是一种能够在清水中达到悬浮状态的新型压裂支撑剂,自悬浮支撑剂能够在裂缝中均匀分布,提高裂缝有效接触面积,无需多余助剂、无需现场配液,实现清水压裂,降低每桶油气当量成本,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目前自悬浮支撑剂制备技术国内鲜有,本文基于有机化学、聚合物反应理论,根据单颗粒覆膜砂在流体中沉降力学数学模型,揭示了自悬浮支撑剂悬浮机理,研究出自悬浮支撑剂覆膜配方及覆膜工艺并作出性能评价,建立了自悬浮支撑剂性能评价标准及理化性能技术指标体系,基于支撑剂运移规律、砂堤展布形态研究,运用物理模拟裂缝装置得到自悬浮支撑剂的运移铺砂规律。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将水膨体与支撑剂表面羟基通过共价键的方式连接,使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γ-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乙烯基三(b-甲氧基乙氧基)硅烷(A172)、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四种硅烷偶联剂对支撑剂表面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润湿角、元素含量、热失重量四种表征手段证明偶联剂与支撑剂表面已经发生化学键链接。探究了自悬浮支撑剂的实验室制备路线,以高分子树脂合成及溶胀规律为基础,通过P(AA-AM-AMPS)水溶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粘弹型自悬浮支撑剂,进行微观形貌、沉降性能、电位分析、粘弹性测试评价。沉降实验表明粘弹型自悬浮支撑剂粒径分选与沉降时间之间为弱正相关,沉降性能优于常规支撑剂在瓜胶压裂液中的沉降,与聚合物包覆厚度正相关,粘弹型测试表明聚合物层溶解后溶液符合幂律流体模型,具有粘弹性,其中弹性影响的拖拽力增加为促进悬浮主导因素。通过P(AA-AM-AMPS-BIS)实验室内四元水溶液聚合成功制备了膨胀型自悬浮支撑剂,进行了单体含量配比优化。确定制备流程为:单体浓度20%,反应温度为30℃,接枝聚合水膨体,最佳反应条件为:m(支撑剂):m(AM):m(AA):m(BIS):m(AMPS)=620:48:41:3:8,偶联剂浓度1%,引发剂浓度1‰。使用DPS统计软件对影响膨胀性能因素做出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素为丙烯酸含量,次要影响因素为偶联剂用量,随矿化度提高,耐盐单体含量对实验结果影响变大。通过基础性能、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能、应用性能、运移性能方面对膨胀型自悬浮支撑剂评价,测得膨胀型自悬浮支撑剂遇水后膨胀倍数1.5-5倍,视密度降低至约1.24g/cm3,完全膨胀时间为90s,支撑剂覆膜率约为4%。膨胀倍数受阳离子影响会降低,影响程度强弱排序为Mg2+Ca2+K+Na+。90℃下自悬浮支撑破胶不彻底,导致铺置层的渗透率较常规陶粒低。破胶后煤油驱替的导流能力值要略高于水驱替下的导流能力。在支撑剂沉降及运移规律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膨胀型自悬浮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移规律,遇水后视密度降低,沉降速度降低,压裂液对其携带能力提高,裂缝深部支撑剂铺置效率得到大幅改善,同时自悬浮支撑剂的使用会形成楔形裂缝,影响裂缝导流能力和油井产能。
[Abstract]:Self - suspended proppant is a new type of fracturing propping agent which can reach the suspension state in clear water . The self - suspension proppant can b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cracks , improve the effective contact area of the crack ,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contact area of the fracture . In this paper , 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as follows : 1 . 5 - 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ceramsite ,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is reduced to about 1.24g / cm ~ 3 ,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self - suspended proppant is reduced to about 1.24g / cm ~ 3 . The density of proppant is reduced to about 1.24g / cm ~ 3 . The density of proppant is reduced to about 1.24g / cm ~ 3 . The density of proppant is reduced to about 1.24g / cm ~ 3 .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E3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丽,郭健春,赵金洲;包胶支撑剂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7期
2 于庆红,王宏飞,隋向云,冯敬红;树脂包覆支撑剂控制回流方法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5年S1期
3 焦国盈;王嘉淮;潘竟军;张天翔;王玉斌;;支撑剂回流研究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4期
4 姜春河;郎学军;易明新;牛苏峰;;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8年06期
5 马雪;姚晓;陈悦;;添加锰矿低密度高强度陶粒支撑剂的制备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08年01期
6 焦国盈;王嘉淮;游建国;李彭;;支撑剂回流控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0年01期
7 王晋槐;赵友谊;龚红宇;张玉军;;石油压裂陶粒支撑剂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0年03期
8 钟烨;邓燕;郭建春;李勇明;;压裂气井防支撑剂回流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伟民;刘三琴;崔彦立;钱继贺;郭伟峰;王建英;;树脂覆膜支撑剂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11年06期
10 贾新勇;;我国支撑剂的发展应用及现状[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冰;朱钧国;张秉忠;邵友林;吕庆军;;用于石油开采的陶粒支撑剂[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2 王进涛;杲春;殷玉平;;支撑剂沉降改善裂缝剖面实验研究及应用[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3 崔任渠;梁永和;朱新伟;聂建华;尹玉成;;镁橄榄石质陶粒支撑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4 孙鸣飞;;裸眼水平气井支撑剂回流原因浅析[A];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C];2014年
5 焦国盈;刘洪;戚志林;李志军;王亚娟;;无筛管压裂充填优化设计研究[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军 通讯员 叶黎;攀钢高钛压裂石油支撑剂再出国门[N];中国冶金报;2004年
2 盛晓春;攀钢冶材公司支撑剂打入北美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尚行宇 柯士雨;逆势崛起写新篇[N];贵阳日报;2009年
4 周军 叶攀;攀钢石油支撑剂登陆世界第一大产油国[N];中国工业报;2005年
5 卢雪梅;陶粒支撑剂“潜入”美国市场[N];中国石化报;2012年
6 记者 仝晓波 通讯员 王兆蕾 刘湘;大庆油田低密度支撑剂 压裂现场试验首获成功[N];中国能源报;2012年
7 郝乐乐 高晖 李晖;市长青公司年营销收入突破3亿元[N];阳泉日报;2012年
8 记者 王明毅;国产高强度支撑剂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石油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明毅;不宜盲目投资陶粒支撑剂[N];中国石油报;2002年
10 王明毅;出口量名列同行业榜首[N];中国石油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牟绍艳;压裂用支撑剂相关改性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2 海书杰;油页岩渣制备石油支撑剂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玲;基于支撑剂数的压裂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胡蓝霄;通道压裂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刘爱平;经济型陶粒支撑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晋槐;利用焦宝石和煤矸石制备低密度陶粒支撑剂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郭琦;支撑剂润湿性对压裂施工效果影响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王勇伟;利用煤矸石制备陶粒支撑剂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6年
7 张旭东;页岩储层压裂裂缝中支撑剂输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徐永驰;低密度支撑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9 李骏;可视化变角度缝网支撑剂铺置装置研发及实验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10 石豫;页岩气井水力压裂支撑剂沉降及运移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76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76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