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孔洞储层连通溶洞模式注气效果研究
本文选题:碳酸盐岩 + 缝洞型油藏 ; 参考:《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针对缝洞碳酸盐岩油藏主要进行自喷采油或停喷后注水替油作业,导致本体溶洞内存在大量剩余油的问题,开展了缝洞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采油开发效果的研究。对裂缝孔洞储层连通溶洞模式进行模型简化,计算分析氮气、甲烷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注入适应性,通过物理模拟方法对该类储层进行自喷、注水及注气模拟实验,并建立了注气开发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储层溶洞连通底水规模越大,裂缝孔洞储层物性越好,注气开发效果越差,且随注气周期增加,缝洞体的弹性能量逐渐增大。在矿场条件下,应选择上部裂缝孔洞储层物性较差,溶洞连通底水规模较小的缝洞体进行注气实践;建立弹性产率与压缩系数的线性关系式,可预测气顶体积、油水能量及周期产出量等参数,为注气效果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a large amount of residual oil exists in a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which is mainly carried out by self-injection or injection replacement after stopping injec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gas injection and oil recovery in fractured carbonate reservoir i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simplifies the model of connected cavity model of fractured pore reservoi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the adaptability of nitrogen,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gas injection, and carries out self-injection, water injection and gas injec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this kind of reservoir by phys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e analysis method of gas injection development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scale of connected bottom water is, the better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ractured cavity reservoir is, the worse the gas injection development effect is, and the elastic energy of fracture cavity body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as injection cyc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ine field, the gas inj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selecting the fractured voids with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mall scale of connected bottom water, and 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elastic yield and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can b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volume of gas cap. The parameters of oil and water energy and periodic output provide a certain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gas injec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176)
【分类号】:TE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政德,梅海燕,张茂林,李闽,吕晓梅;注气过程相态变化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汝勇;石德佩;李秀生;李相方;伍藏原;;牙哈凝析油气田注气监测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年06期
3 郭平;苑志旺;廖广志;;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J];天然气工业;2009年08期
4 徐上;王涌;韩云东;金良安;;注气速度对气泡水体携带能力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1年06期
5 吴世跃;张菊亮;张美红;李川田;;间歇注气抽采煤层气井注气量与采收率分析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张永成;田永东;赵祉友;王森;;注气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适应性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年12期
7 ;革新与发明[J];今日科技;1989年11期
8 余璐;徐义钱;刘学子;辛显康;;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实践与认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3期
9 孙晓飞;张艳玉;张贤松;李威威;;泡沫油注气吞吐参数影响规律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10 杨秀文;田艳芳;伍度志;林琼;曾顺鹏;陈洁;;多级可拓评价法在储注气油藏筛选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灵永;李宝仁;余祖耀;;气泡雾化喷嘴注气管流动特性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邢帅;;CO_2驱注气井筒沥青胶质附着物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注气管理流程再造 延伸管理共创利益[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红梅;优化稠油注气 拨动降本增效“算盘”[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注气式出酒器[N];中国包装报;2002年
4 王常玲 崔洪腾;注气替油:“阁楼”里走出“油多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记者 孙希利 通讯员 张洋;西北油田实施单元注气提升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14年
6 顾永强 尹永华;稠油井转周注气时机如何确定[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记者 师啸;注气三十井次增油六千余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记者 杜中闻 通讯员 张文哲;西部钻探完成注采井注气井底流压监测[N];中国石油报;2013年
9 郑水平 李晓玲;辽河曙光油田Ⅱ型管柱技术 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效果明显[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高荆萍;笑指沙场火正红 乐在严冬战寒风[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滨;低渗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注气开发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刘昌贵;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最优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实现[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3 杨宏民;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机理及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旭光;M油田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刘U
本文编号:1797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97507.html